第249章 一路狂飙
南下进攻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
虽然梵罗沙漠的恶劣程度超过了穆阿沙漠,尤其是在下半年,沙尘bào十分常见,而且往往会持续数日。别说人,就算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也很难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面生存下来。但是对经历过波沙湾战争考验的第五陆战师来说,从巴尔梅尔到特拉德,这200千米野外行军,算不上艰难。
当然,运气也非常重要。
至少在这几天,梵罗沙漠里除了昼夜温差极大之外,并没有其他不适之处。
刘尊山指挥的突击部队在13日夜间出发,到14日清晨,已经行进了100千米,到达卢尼河下游的吉尔哈附近。
这是一座位于沙漠里的小镇,准确的说是卢尼河下又的一块绿洲。
因为是一条内陆河,所以只要到旱季,卢尼河就会断流,而从卢尼河下游经过的几条古商道,也就只能依托沿途的几处绿洲。吉尔哈就在古商道上,还是方圆上百千米内唯一的水源地。
即便到了现在,吉尔哈的地位都没有降低。
和平时期,一直都有商队在梵罗国与巴铁之间往返。
对这个“世外桃源”的居民来说,国界显然没有地图上那么明确。
存在了上千年的古商道依然繁华,而且在第五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之前,当地人并没意识到即将被战火波及。
不过,这不是坏事。
至少在先头部队到达的时候,当地的居民没有反抗,甚至没有把突然出现在小镇外面的坦克战车当成威胁。
刘尊山派去维持秩序的部队,还在小镇外面被一群孩子围观。
小镇的警察局,包括局长在内仅有的6名警察,在巡逻队到达之后就缴械投降,交出了3支古董级别的李??恩菲尔德步枪与1把仅剩下4发子弹的转lún手枪,随后就脱下制服回家去了。
突击部队只在吉尔哈逗留了几个小时,在为坦克战车补充了燃油,进行了必要的检查之后就再次出发。
要说的话,最大的麻烦,其实是后勤保障。
虽然突击部队在公路上行进,但是道路的状况非常糟糕,还必须考虑在后面跟进的补给车队,准确说是那些越野能力相对较差的lún式车辆,特别是运输卡车,因此突击部队的主战坦克与步兵战车并没有占用公路,几乎全程在道路两旁的沙漠里行军,也就不可避免的要消耗更多的燃油。
严格说来,野外行军消耗的燃油是公路行军的数倍之多!
关键还有,突击部队必须保持好战斗状态,不能在烧光了燃油之后再进行补给,最多在用掉一半之后,就得停下来。要不然,在遭遇敌人之后,坦克战车就会因为没有燃油而丧失作战能力。
正是如此,突击部队才在吉尔哈停了几个小时。
此后,仍然是一路顺风。
到14日下午,突击部队就已经到了特拉德的北面,并且在阿拉瓦利岭的西脉,准确说是梵罗沙漠南边的丘陵地带北面停了下来。
此地,距离特拉德不到20千米。
刘尊山在让部队为进攻做准备的同时,还派了一个侦察排前往特拉德,探查梵军的防御部署。
其实,这有点多余。
空军提供的情报没有错,驻守特拉德的梵军缺少坦克战车等装甲力量,而且没有在城镇外面构筑防御阵地。
说是驻军,其实更像是一支治安部队。
相对而言,反到是沿着公路部署的雷场具有更大的威胁。
侦查部队在试图靠近的时候,就误入雷区,1辆lún式装甲车压上地雷。不过很幸运,那是一枚反人员地雷,没炸穿装甲车的底部装甲。装甲车里的3名官兵除了听力受损,以及轻微脑震荡之外,没别的大碍。
不过,这也在预料之中。
正是如此,在入夜之后首先投入战斗的是跟随突击部队活动,拥有4辆bz-68sd火箭扫雷车的工兵排。
dz-68sd,其实就是在bz-68式装甲输送车的底盘上,装了一套12联导轨式火箭弹发射装置。在使用专门的扫雷火箭弹,一次只需要齐射3枚,就能在前方800米的范围内清扫出一条宽度达到200米的安全通道。理论上,一个排的4辆扫雷车,能在15分钟之内开辟一条长度超过12千米的安全通道。如果需要扩大安全通道的宽度,还可以让4辆扫雷车同时工作。到底采用哪一种扫雷战术,由具体情况,比如部队的规模,或者想达到的突击行军的速度决定。
通过爆破的方式来清扫地雷,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效率高,而缺点也有,即未必能够扫除所有地雷。
为此,还需要给打头阵的主战坦克装上扫雷钏。
任何一种主战坦克在设计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安装扫雷钏的情况,在车体的首下装甲上留下用来连接扫雷钏的螺栓。
此外,营级装甲部队一般都配备有几具扫雷钏。
要说的话,扫雷钏已经成为了主战坦克“必备”的外挂装备,其价值,不止是用来扫除地雷。
在波沙湾战争后期,特别是进入城市攻坚阶段,前线将士就发现,装上了扫雷钏的主战坦克是铲除街垒的利器,在快速推进的战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些时候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正是如此,突击部队的2个装甲营各准备了8具扫雷钏。
接下来的进攻行动,反到没什么难度可言。
在工兵扫除了障碍,装甲部队迅速通过了雷场,只用了不到3个小时,就推进到了特拉德的郊外。
虽然后继部队还没有跟上来,但是对付梵军仓促设施的几处防御工事,坦克炮发射的高爆弹绰绰有余。
关键还有,梵军根本就没有能够对付zt-99al的反装甲武器。
别说是反坦克导弹,连火箭筒都没有几具。
何况,陆战队的坦克是在1000多米之外开火,没有靠近梵军的防御阵地,也就没有给梵军反击机会。
在十几辆zt-99al一字排开,朝着城区推进的时候,梵军就打出了投降的白旗。
有趣的是,在前线指挥战斗的军官还有点担心,没有立即去接受梵军投降,还喊话让梵军留在阵地上。
主要就是,协同作战的步兵还在后面协助工兵扫雷,清理扫雷产生的障碍。
关键就是,在爆破扫雷的同时肯定会破坏路面,从而对跟在后面的lún式车辆造成巨大的麻烦。
等到步兵到达,才让梵军到阵前投降。
原本计划用一个晚上占领特拉德,结果还没有到15日凌晨,战斗就宣告结束。
当然,这不是坏事。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能够让已经战斗2天的官兵好好的睡上一觉,在天亮之后jīng神饱满的开始新征程。
只是,由侯晨晟发来的电报,让突击部队在特拉德多逗留了一天。
不是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推进太慢,而是突击部队跑得太快了,还遇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麻烦。
在吉尔哈,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没有能够获得足够的淡水!
按照计划,将从吉尔哈的3口深层水井抽取大约800吨淡水。前线司令部的参谋是根据过去十几年里,3口深层水井在旱季的平均出水量,做出了这个判断。问题是,这并不是最低值。
今年的情况很特殊。
受战争的影响,特别是在卢尼河上游多出了几十万梵军,消耗了更多的水资源,所以卢尼河下游的断流时间比往年提前了大约20天。结果是,吉尔哈的3口深层水井的出水量远低于往年的平均值。
在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到达前,留在吉尔哈的工程部队只抽出了500吨淡水。
此外还需要给当地居民留下一些,还需要进行净化处理,过滤掉杂质,能够提供给主力部队的只有400吨。
仅计划的一半。
那么,另外400吨就得从后方运过来。
可问题是,第五陆战师的4个战斗旅,在到达特拉德之前至少得补充2000吨淡水,计划的运输补给量为1200吨。补给地点就是吉尔哈。在此进行了补给之后,要到特拉德,才会进行下一次补给作业。
为了运送1200吨淡水,动用了60台运载量为20吨的油罐车。
要说的话,这是能找到的全部油罐车。
其他的油罐车,都在为作战部队运送燃油。
那么,要想多运送的400吨淡水,就只能利用其他运载工具,比如重型直升机。
侯晨晟就是这么安排的,让原本用来运送食物、弹药等物资的重型直升机多飞一趟,向吉尔哈空运400吨淡水。
因为巴尔梅尔那边也没有多余的淡水,得飞回海德巴拉,往返的航程超过600千米,加上装卸所需的时间,所以折腾下来至少得耽搁10多个小时,而第五陆战师主力部队的推进速度由此慢了10多个小时。
其实,耽搁的时间还不止这么点。
在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等待淡水补给的时候,也就是14日的夜间,代奥格尔那边的战斗也打响了。
经过2日的“苦难行军”后,从乌代布尔出发的梵军南方集群的第41集团军,总算到达了代奥格尔。
准确的说,是在代奥格尔南面大约30千米外,遭遇了帝国陆战队的装甲部队。
其实,梵军是钻进了伏击圈。
虽然计划在代奥格尔跟梵军决战,但是上到丁镇南,下到基层官兵都没有想过,要依托阵地打防御战。
就算防御,也以运动战为主。
留在代奥格尔的总共才7个营,而且只有4个战斗营,官兵总共不到3500人,作战人员只有2000出头。
相比之下,只是代奥格尔南郊的野战机场,占地面积就达到10平方千米。
可见,如果是被动防御,根本守不住!
关键还有,这次杀来的是梵军南方派系的主力部队,不但兵力超过20万,还有大量的重型武器。
按空军提供的情报,这支梵军有数百门大口径火炮。
虽然大多是数十年前的旧式火炮,各方面的性能都无法跟当今的主力火炮相比,但是凭借巨大的数量,依然能对守卫代奥格尔的帝国军队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部署在野战机场附近的炮兵。
受此影响,也就不能让敌人bī近。
正是如此,在征得前线司令部的同意之后,留下来指挥作战的彭宇辉上校决定,在代奥格尔南面打一场伏击战,挫败梵军的锐气,把梵军阻挡在离野战机场足够远的地方,再考虑阵地防御。
为此,彭宇辉动用了2个装甲营与1个机步营。
主力是2个装甲营,机步营为预备队。
此外,他还从巴尔梅尔tiáo来了一个拥有20多架武装直升机的空中突击营。
伏击战术也很简单,先由机步营突前,跟梵军前锋接触,并且带着梵军前锋部队进入装甲营的包围圈。
哪怕出了意外,也可以让空突营上去救场。
其实,根本就没有意外。
按照彭宇辉的战报,梵军的前锋部队在与充当诱饵的机步营遭遇之后,就像是从圈里冲出来的猪,根本就不管不顾,一头就冲进了伏击圈。为了给2个装甲营争取完成部署所需的时间,机步营还不得不在撤退的时候放慢速度,并多次跟追击的梵军交火,遭受了不小的伤亡与损失。
当然,在伏击战打响后,就没悬念了。
被2个装甲营夹击,梵军的前锋部队,足足一个机械化的加qiáng装甲旅,也就坚持了不到4个小时。
在15日天亮之前,伏击战就已结束。
因为梵军的主力部队从南面滚滚而来,所以在战斗结束之后,彭宇辉没让伏击部队打扫战场。
其实,也没有必要。
活着的梵军早就逃走了,没有逃走的,也肯定身负重伤。
显然,彭宇辉并没打算救治梵军伤员。
正是如此,在彭宇辉提交的战报当中,只提到了歼灭梵军一个加qiáng旅,摧毁坦克战车数百台,毙伤敌军数千人。至于具体消灭了多少敌人,以及该旅的编制,甚至是番号,战报中都没提到。
能够肯定的是,在伏击战结束后,梵军主力部队就停了下来。
到此,围绕代奥格尔的决战局面形成。
按照战术侦察机在15日上午拍摄的战场照片,到达代奥格尔南面的梵军,至少都有6个师,而且其中有3个是主力师,也就是之前派往巴利,结果在出发之后不久被召了回去的那3个师。
当然,这3个主力师的状态已经大不如前。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前后折腾了两次,而且不断的遭到帝国空军轰炸,这3个主力师还能够保住建制,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从帝国陆战队手里夺回代奥格尔,显然是痴心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