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争霸 > 第272章 立体登陆

第272章 立体登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攻打加尔的行动在12月21日的凌晨开始,这也是丁镇南确定的最后期限。

按照刘尊山的建议,在3天之前的12月18日,第十一陆战师投入1个加qiáng团,由第三十一特混舰队提供火力支援,在戈达瓦里河口三角洲北面的卡基纳德附近,发起了两栖登陆行动。

为了吸引梵军注意,海军还派去了数十艘运输船只,不过大多是民用货lún。

此外,北上的登陆舰队也经过了卡基纳德外面的登陆场,而且停留了一天,只是没参与登陆作战行动。

因为梵军几乎没有抵抗,所以陆战队只用1天就巩固了滩头阵地,然后花了2天时间向内陆扩展。

到20日深夜,陆战队已经把战线推进到卡基纳德城外。

按照丁镇南的要求,该团在20日下午就开始炮击卡基纳德,而且在入夜后增qiáng了炮击力度。

虽然卡基纳德没有港口,但是做为河口地区的滨海城市,肯定有很大价值。

拿下这座城市,陆战队就能逆流而上,攻入南部地区的腹地。

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兵力。

只是,在南面的佯攻行动到底有没有产生效果,至少在21日的凌晨,主攻行动开始的时候还不清楚。

与传统的登陆作战一样,仍然由火力准备开始。

大概是为了用掉已经堆积如山的库存弹药,特别是那些存放了几十年,一直没有机会使用的炮弹,登陆前的火力准备由第三十一特混舰队担纲,而且在两lún轰炸之后,就进入炮击阶段。

为此,帝国海军总共出动了38艘驱逐舰与巡洋舰。

其中,还有4艘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建造,在战后封存,到9月份才启封,加入了战斗序列的大型巡洋舰。

炮击行动,就是由这4艘大型巡洋舰开始。

要说的话,如果不是在波沙湾战争中,库存的400毫米炮弹用得差不多了,而且重新生产400毫米炮弹不但很麻烦,在效费比方面也没有多少意义,帝国海军恐怕会把那几艘快速战列舰派过来。

当然,炮力是34艘现代化的驱逐舰与巡洋舰。

这34艘战舰,全都配备了2门130毫米舰炮。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时候,每艘战舰提供的火力qiáng度都相当于陆军的一个加qiáng重炮营,而且拥有更qiáng的持续作战能力,更适合执行登陆前的火力压制任务。

要说的话,这也是帝国海军保留大口径舰炮的主要原因。

用舰炮对付敌人的舰艇?

显然,这不过是用来骗取经费的噱头。

对于制海作战,帝国海军一向不是很重视。道理很简单,帝国海军是全球霸主,根本没有需要制海的问题。哪怕存在几个有点分量的对手,比如纽兰海军与迢曼海军,可是决定胜负的,也是由航母与舰载航空兵当主角的空中作战。也只有在夺取制空权之后,才有能力夺得制海权。

在夺得战场制空权之后,或者说依托于舰载航空兵,还需要担心制海权吗?

当然,舰炮也确实能够用于制海作战,不过主要用来对付中小型舰艇。

正是如此,在一些吨位较小的战舰上,比如护卫舰,帝国海军才放弃坚持数十年的最低标准,也就是主力战舰的主炮口径不低于130毫米,开始采用80毫米速射炮,并且投资研制了特种弹药。

不过要说的话,如果只用来对付小型舰艇,特别是武装快艇,30毫米机关炮其实都足够了。

只是,在驱逐舰与巡洋舰上,帝国海军依然坚持使用大口径舰炮。

此外,也就是到在大战爆发之后才下水的“杨城”级驱逐舰,才把主炮的数量由两门减少到一门。真要说的话,这是不得已才做出的妥协,即“杨城”级为了装上给“青州”级配备研制的“金钟罩”系统与96具垂直发射管,在设计阶段还考虑过取消全部主炮,而最终只保留了舰首那门。要想保留舰尾的主炮,就得取消直升机飞行甲板,或者是机库,导致反潜能力大幅度降低。

显然,相对于增加一门主炮,两架反潜直升机更有价值。

帝国海军坚持让大型战舰使用大口径舰炮,也就是为了打击地面目标。

在某种意义上,对地支援一直都是帝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或者说是帝国保持一支qiáng大海军的关键理由。

不要忘了,梁夏帝国是陆权qiáng国。

哪怕打赢了第二次全球大战,帝国的根本属性也没改变,依然得以维护与巩固在世界岛上的陆上霸权为主。

也就是说,帝国的海权,必须为陆权服务。

其实,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的后期,这个特征已经显现了出来。

在击败了主要对手之后,帝国海军在大战最后的2年里,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支援登陆作战行动。

到了战后,也就更是如此了。

波伊战争期间,帝国海军盘踞波沙湾,根本就没有受到威胁,所有作战行动都是围绕对地打击与对地支援进行。

显然,舰炮是最主要的对地打击武器。

如果以使用qiáng度为衡量标准,没有任何一种武器更够跟舰炮相提并论,就连舰载攻击机也比不上。

有很多人觉得,帝国海军还抱着巨舰大炮主义不放。

在某种程度上,这只是发展惯性使然。

关键就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与波伊战争期间,大口径舰炮一直是对地打击的主要投送工具,不管是打击效果,还是效费比,都超过了航空兵。尤其是在登陆作战行动中,舰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为此,帝国海军没有理由不发展舰炮。

只是,随着各种各样的jīng确制导弹药诞生,尤其是廉价制导弹药出现,舰炮的地位已经受到影响。

站在帝国海军的立场上,第三次全球大战或许就是大口径舰炮的绝唱。

不管未来战争要怎么打,在技术的推动下,包括舰炮在内的,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武器被送进博物馆。

当然,还不是现在。

在持续数个小时的炮击当中,38艘战舰打掉了数万发炮弹。

随后就是登陆作战行动。

与传统登陆作战行动不一样,这一次没有抢滩。

在第一批突击部队里面,或者说首先发起攻击的部队中,根本就没有两栖部队。没有登陆艇、没有气垫船、没有两栖装甲车、也没有两栖坦克、甚至没有冲锋艇,离得最近的登陆舰在几十千米之外。

把第一批登陆部队送上岸的是运输直升机!

其实,这也是“立体登陆”理论诞生之后,首次用于大规模登陆作战行动。

帝国海军为此出动了9艘两栖攻击舰、12艘综合登陆舰、24艘船坞登陆舰、24艘兵力投送舰与24艘突击船。

这里,还没有算上搭载了武装直升机,参与登陆作战行动的其他战舰。

要说的话,主力其实是后面两种用民船改造来的辅助登陆舰。

所谓的兵力投送舰,其实就是做了必要的改造,能够搭载一个加qiáng陆战团的3000多名官兵,以及全部的主战装备,还在露天甲板上面设置了直升机起降点,能够为直升机提供支持的大型滚装货lún。

必须得说,帝国海军一直在为战争做准备。

虽然没有相关法律提供支持,但是在和平时期,帝国海军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秘密控制了本国与盟国的航运企业。为了加qiáng对具有军事用途的民用船只的管控力度,帝国海军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面向民营企业的机构。在众多的民用船只中,最受重视的,也就是能够用来运载主战装备的滚装船。

在帝国造船厂建造,由帝国或者盟国航运企业经营的滚装船,车辆甲板的承载能力都达到了军用标准,能够在不做准备的情况下,装载帝国陆军与陆战队的主战装备,包括配有附加装甲的主战坦克。

此外,大型滚装货lún还有直升机起降平台。要是有需要,还能拆除非必要设施,在露天甲板上多设置几个直升机起降点。事实上,征用的这24艘大型滚装货lún,全都增设了直升机起降点。

只是,受船体结构限制,滚装货lún没法搭载直升机。

不过,这是小问题。

为了利用滚装货lún上的直升机起降点,所有两栖攻击舰与综合登陆舰,都尽可能多的搭载突击运输直升机。在登陆行动开始之前,这些直升机全都飞去滚装货lún,将滚装货lún搭载的官兵送上岸。

相对而言,突击船更加极端。

这东西其实就是集装箱货lún。

当然,全都是排水量在10万吨左右的大型集装箱货lún。

跟滚装货lún不一样,这些集装箱货lún不但做了必要改造,还具备支持直升机进行持续作战的能力。

关键就是,只能支持直升机作战。

受内部构造的限制,集装箱货lún没办法搭载陆战队,也很难运载大型装备,最多只能运送一些用集装箱装载的设备物资。因为船体的尺寸极为巨大,甲板也非常平整,所以集装箱货lún非常适合搭载与运作直升机,甚至能够利用集装箱搭载维护设备,获得跟登陆舰相当的持续作战能力。

简单的说,这些突击船,其实就是直升机母舰。

其实,集装箱货lún还能够改造成航母,搭载轻型攻击机,或者垂直起降战斗机,从而获得更qiáng的作战能力。

虽然搭载能力,以及运作效率比不上真正的两栖攻击舰,比如一艘能装载1500个标准集装箱的10万吨级突击船,最多也就搭载30架“直-18”级别的突击运输直升机,并且设置5个起降点,同时支持5架直升机起降,但是凭借巨大的吨位,尤其是内部空间,突击船的自持能力远超两栖攻击舰。

在距离登陆场50千米的情况下,按照每天出动120架次的出动qiáng度,突击船携带的给养能够坚持18天。

差不多是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的3倍!

此外,两栖攻击舰在耗光给养后,至少需要用3天进行补给。

也就是说,不考虑直升机的作战损耗,突击船在执行垂直投送任务的时候,效率大约是两栖攻击舰的两倍。

不说别的,只是24艘突击船就搭载了700余架大型直升机。

此外,12艘两栖攻击舰与12艘综合登陆舰还打造了近300架直升机。

除掉100余架执行攻击任务的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大约有900架,其中三分之二还是大型直升机。

把这些直升机全派出去,一次能够投送15000余名官兵,或者是运送2500吨物资。

当然,不可能同时出动所有的直升机。

首lún突击只出动了三分之一的直升机,不过全都是“直-18”与“直-17”,总共运送了大约3000名官兵。

其实,也就是一个加qiáng陆战团的兵力。

此外,还运送了配套的重型武器,包括几十门超轻型榴弹炮,以及用途更大的大口径迫击炮。

只是,这么多的兵力肯定不会投送到一个地点。

当然,也没有这个必要。

按照丁镇南拟定的作战计划,首lún突击行动主要针对戴蒙德港附近的六个战略要道,以控制地面交通为主。

说得直接一点,首lún空中突击的任务就是包围封锁戴蒙德港。

至于攻打戴蒙德港,还是要等到两栖登陆。

关键就是,戴蒙德港不但是一座港口,还是一座有十几万居民的城市,城市战也就不可避免。

实战早已证明,轻步兵在城市里面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

没有装甲掩护,步兵在进入城市之后只能任由敌人宰割。事实上,轻步兵根本没办法攻入敌人坚守的城市。

攻打城市,必须得依靠装甲部队。

其实,两栖突击行动与垂直突击行动几乎同时开始,只是因为气垫船、登陆艇的速度比直升机慢,所以在直升机把轻装的陆战队官兵送上岸的时候,运载坦克等主战装备的登陆艇与气垫船还在海上航行。

大约上午9点左右,两栖登陆行动才正式开始。

因为之前已经遭到攻击,通往戴蒙德港南面登陆场的公路也已被控制,所以在陆战队冲滩的时候,并没遇到像样的抵抗。直到控制了滩头阵地,向戴蒙德港方向推进,才遭到了梵军的反击。

此时,已经是下午3点左右。

在第二批部队上岸之后,滩头阵地的安全已经有足够的保证。

此外,工程部队将按计划在夜间登陆。

不出所料的话,野战机场的第一条跑道将在22日上午投入使用,到时候就能够让空军的前线攻击机靠前部署。

为此,陆战队的前线指挥官把攻打戴蒙德港的作战行动提前到21日傍晚。

这比计划的提前了大约半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