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戏骨 > 279 影评上线

279 影评上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2o1o年,十月第三周,“灵动:鬼影实录2”强势登场,锁定了即将到来的感恩节和万圣节档期,期待着能够延续前作的辉煌;与此同时,包括“活埋”在内的四部独立艺术作品,相继在艺术院线举行了点映,暑期档之后就沉寂下来的市场,总算是因为年末假日的到来,而展现出了复苏的迹象。

但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在午夜场的争夺之中,居然是“活埋”抢占了先机!

午夜场的特殊性,注定了只有特定的影迷群体才会抢在第一时间前往电影院观看,“灵动:鬼影实录2”作为一部恐怖电影,前作累积了出色的口碑,不少观众都对续集表示了巨大的期待,不过,午夜十二点外出观看这部电影,然后再半夜回家,这绝对是挑战胆量的行为,只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观众会如此做。

所以,“灵动:鬼影实录2”的午夜场成绩表现只能用平庸来形容,乏善可陈。

相较而言,在十一间院线举行点映的“活埋”却成功引爆了观众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足足三间院线的门票销售一空,而十一间院线的平均上座率也达到了百分之六十。

匪夷所思!绝对的匪夷所思!对于任何一部电影来说都是如此!更何况,没有导演的号召力,也没有在多伦多电影节之上,“活埋”迎来了一片好评声,即使有些批评的声音,却依旧无法阻挡电影在影评人和观众之中的口碑双赢;但多伦多只是多伦多,比起那片以友好礼貌闻名的土地来说,人们还是更加关心北美的媒体综评。

“今日美国”的凯瑟琳-朗沃什(karina-longorth)给出了九十一分的高评价,“出人意料的转折,跌宕起伏的戏剧,毫无尿点的节奏,惊恐万分的氛围……观众对一部惊悚悬疑电影的所有期待,都可以在’活埋’这部电影里找到。当然,还有意外惊喜:蓝礼-霍尔。”

雷内-罗德里格兹(rene-rodriguez)在“芝加哥论坛报”布的评论毫不吝啬自己的赞扬,“这部作品奉献出来的惊悚、刺激、悬疑、胆寒,让今年其他所有惊悚电影看起来就像是劣质的塑料品;而蓝礼-霍尔奉献出来的绝佳表演,则让他的同龄人看起来像是在沙滩上玩泥巴的儿童。”八十八分的评价对于一部惊悚电影来说,着实太过难得。

“这部电影之所以取得成功,不仅仅因为在狭窄的有限空间里成功营造出了足够的戏剧性,还因为导演对气氛和光线的准确把握成功制造出了一场令人恐惧的噩梦,更因为霍尔奉献了今年十大出色表演之一的绝佳演出。”这是来自于比尔-古迪昆兹(bi11-goodykoontz)表在“纽约邮报”上的评论,他同样给出了八十八分的肯定。

“旧金山纪事报”的里克-摩尔(rick-moore)打了八十分,评论简洁明了,“正当你以为他已经无路可逃时,他却再次强势出击,夺走你的呼吸!”

“有趣的是,我们前往电影院一般都是为了寻求享受,但导演罗德里格-科特斯炮制出了一部可怕、惊悚、恐惧、让人惶恐不安的电影,让每一位走进电影院的观众都饱受一场折磨,险死还生。这也许不是一趟享受之旅,但毋庸置疑,这却是一次神奇而美妙的电影之旅。更重要的是,蓝礼-霍尔奉献了精彩绝伦的表演,他就是那种’表演比电影还要更加出色’的演员,真正地让人享受。”

这是来自肖恩-莱维(shan-levy)布在“帝国”杂志上的影评,他给出了九十分的高分,以别样的角度给予了电影足够的称赞。

赞扬,赞扬,还是赞扬,权威主流媒体众口一致的赞扬之声,与多伦多保持了一致,再次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了这部惊悚电影的势不可挡;不过,这一次的批评论同样也迎来了不和谐的不同意见,除了批评,还有中立。

“华盛顿邮报”的安-霍娜岱(ann-hoaday)虽然给出了赞扬的肯定,但分数只有七十分,在评论之中,她表示,“一部制作精良、完美执行的惊悚电影,对于蓝礼-霍尔来说,无疑是一鸣惊人的登场。这是愉快的九十分钟吗?不是,但对于类型电影来说,它无疑取得了成功,让人不寒而栗。但是现在,我准备离场了。”

话语之中的诙谐幽默可以让人看得出来,她对惊悚电影的不太感冒,即使是赞扬,但分数依旧不高,大概原因就在这里了。

艾米-尼克尔森(a)打出了六十五分的成绩,“你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呼吸。”

这是布在“时代”周刊上的评论,权威性毋庸置疑,同时也可以窥见主流媒体的整体心态——

他们对惊悚恐怖电影总是更为苛刻,在整个漫长的奥斯卡历史上,只有四部恐怖电影赢得了最佳影片的提名,而上一部入围奥斯卡最后争夺的恐怖电影已经是十一年前的“灵异第六感”了,即使是斯坦利-库布里克的“闪灵”,媒体综评也仅仅只有六十一分。

现在,“活埋”也一样是如此,“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周刊的影评人都给予了正面积极的反馈,可是分数却不高。显然,他们都在期待着更多东西,至少不是“一惊一乍”的恐惧和害怕。

自然而然,批评的负面评论也是任何一部惊悚恐怖电影都不可避免的——“活埋”自然也不例外。

“综艺”杂志和“好莱坞报道者”并列为好莱坞最重要的行业专业杂志,他们的意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之前在多伦多电影节上,“好莱坞报道者”就毫不吝啬地为“活埋”送上了赞扬之词,不过,“综艺”却秉持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史蒂芬-霍登(stedphen-ho1den)在评论之中表示,“在这部廉价而简陋的电影里,正当男主角保罗已经身处绝境的情况下,一条毒蛇窜进了困住他的松木箱子,这无疑把电影糟糕的剧情和狗血的戏剧推向了极致。仅仅依靠这一个时刻,电影就可以入围史上最无聊的恐怖剧本的行列。”

区区三十分,这是继“村之声”在多伦多的影评之后,第二个三十分,并列为“活埋”目前为止的最低分数。

显然,史蒂芬不是孤独的,“波士顿邮报”的维斯利-莫里斯(es1ey-morris)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五十分的评价也好不到哪里去,“‘活埋’是一部……比’暮光之城’好一点的电影,但这依旧无法啊掩饰它的愚蠢和狗血。”

另外,玛丽-格隆瓦(mary-gronva11)在“纽约客”上也是反对派的强有力支持者,“这是一部关于普通人也是关于社会更是关于国家的电影,作品兼具了惊悚和刺激的优点,但遗憾的是,导演在最后几分钟的自以为是和狂妄自大,却毁掉了整部电影的所有努力,这样的结局,不仅矫揉造作,而且愚蠢至极。”

玛丽也仅仅只给出了五十分,言语之将颇有一些翻白眼的恨铁不成钢。

支持,中立,反对;赞扬,中肯,批评。“活埋”引了影评人的评论热情,沸沸扬扬的讨论在各大媒体闪亮登场,这对于一部点映的作品来说,无疑是难得一见的待遇,足足二十九家专业媒体撰写了评论——

作为对比的是,另外三部本周点映的艺术作品,影评数量加起来都没有二十篇,而“灵动:鬼影实录2”的批影评数量则是二十三篇。

完爆,再一次完成了逆袭的完爆,“活埋”的火热程度着实是势不可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