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新命记 > 第九零七章 败坏

第九零七章 败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看待和对待流民的问题上,张得贵的关注点,与杨振的关注点,显然不是很一致。

杨振的关注点始终在救活了多少人上,而张得贵的关注点则是花费了多少粮食和银子。

但是,从张得贵的叙述里面,杨振也算是基本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情况,?只是有些过于笼统。

“行了,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往登莱输送了四万石番薯,怎么也能救活四万人了吧!这下子你想想看,自己相当于造了多少万级浮屠,?二十八万级!这是积阴德的事,?是大好事!”

杨振虽然不信什么浮屠不浮屠的,但是他也很乐意用这个话来劝人积德行善。

“这个,是,卑职也知道,就是,平白给出去,卑职有些心疼,咱们当年穷困潦倒饿肚子的时候,有谁接济过咱们!”

张得贵也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该给登莱的,都已经给了,可是他在嘴上仍然觉得吃了亏。

“呵呵,怎么能是平白给出去呢?救下来的人,将来都会是咱们的人,我们在前线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土地,不就是为这些人前来垦荒屯田准备的吗?”

“都督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既然汤若望在潍县的隔离营有用,既然登莱两府的疙瘩瘟疫情已经销声匿迹,既然有数万登州府无法应对的流民嗷嗷待哺,?咱们就继续执行中断已久的移民屯垦行动!”

听了杨振的话,?张得贵默默地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他知道杨振的志向远大,不是凡夫俗子能比,但是自家这位都督的志向到底有多远大,他已经不敢多问,也不敢再多想了。

总之,在他看来,正常人是绝对不会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的。

不过没等他想明白杨振到底哪里不正常以及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正常,杨振已经放下了移民话题,又一次张口冲他问道:

“老张,还有一个事儿,我一直记挂着,就是牢城营金光裕、张彦弘那边,我先前叫他们用石灰、矿渣、黏土、生石膏混合,一起来烧制一种新的东西,如今过去了大半年,他们搞没搞出来,?到底搞到了什么地步?”

一说起此事来,杨振的心里也是感到十分的无奈。

水泥这种东西,?在几百年后是寻常之物,到处都有土法烧制水泥的厂子,各种配方更是随处可见。

然而彼时的杨振,对此类东西根本没有任何兴趣。

而且彼时的他,又哪里会料到自己只是带队到宁远古城旅游一次,竟然就会在完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魂穿异时空。

如果他知道会这样,他一定提前准备好各种百科全书,最起码也得先把什么造水泥,造玻璃了以及什么造枪造炮造炸药等等知识学懂弄通搞明白了再说。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省事多了,最起码也不至于依靠一帮连自己都不如的汉奸二鞑子从良之人,来搞各种烧制试验了。

一想到这里,杨振的心里就直叹气。

再想到这件事情早在去年七月里就已经布置下去了,可是直到现在没有听说他们烧制成功的消息,杨振就更是心情直往下落,开始有点后悔自己多余问起这个事情了。

然而,就在杨振心里已经放弃了希望,准备开口问些别的事情的时候,张得贵却突然反问道:

“这个,都督说的,可是水泥这种新东西?”

“对,对,我说的就是水泥,如何了?”

听见张得贵的嘴里冒出“水泥”两个字,杨振的心里一阵欣喜。

“启禀都督,这东西啊,咱们已经用上了,的确不错,比原来的灰浆啊三合土啊都好用!”

“哦?!”

张得贵的话平平淡淡,但是落到杨振的耳朵里,却立刻令他喜上眉梢。

张得贵见状,连忙又把驻扎在旅顺北城以北、南关岭以南的两个牢城营的情况,向杨振报告了一遍。

原来早在去年九月中旬的时候,也就是杨振刚刚率军北上庄河堡不久,金光裕、张彦弘二人的牢城营,就已经按照杨振的指点,分别搞出了他们这个时代的“水泥”样品。

由于当时杨振已经率军离开旅顺口北上了,而此事在张得贵等人的眼中,又不是什么真正的军国大事,所以就没有在第一时间送信到前线。

再者说了,金光裕、张彦弘他们各自带来了几麻袋粉末状的东西,直接说是杨振叫搞的珍贵无比的水泥,张得贵他也不敢信啊!

好在杨振之前跟他说起过这个东西,并叫他关注这个东西,督促附近的两个牢城营抓紧烧制。

是以对于杨振所说的水泥一些功效与特点,他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印象。

既然如此,那就试试吧,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于是一来二去的,两个牢城营又按照各自的原料配方比例,花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烧制出来了好几窑,各自调配出来了几千斤。

先是用在了旅顺北城东西两个外廓城的修建上,紧接着又用在了两个外廓城几处仓房几个新厂以及冶铁炉的构筑上。

就这样,到了十月底,两个牢城营搞出来的土法水泥,已经完全取得了张得贵、潘文茂和王守堂的信任。

到这时,见识到了这些水泥粉末神奇之处的张得贵,利用自己出兵北上金州城坐镇的机会,又叫两个牢城营搞出了一大批,送到了金州城。

一边将其用在了金州湾新船试航码头以及新船坞的构筑上,一边也将其用在了金州地峡防线的修造上。

利用水泥与石头相结合构筑的海岸码头与新船坞,既不怕海水侵蚀,也不怕海浪冲击,对条石的要求不高,同时防渗水的功效也比以前的灰浆三合土配条石强多了。

与此同时,它也不怕火烧,而配上一定比例的砂子和黏土做成的水泥砖,也能抗得住重锤猛击,其强度比青砖、红砖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是条石都不能比拟。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水泥这种东西,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模具,提前做成各种各样的预制件。

这一点,比起辛苦开凿形成的条石来说,更是便利得多了。

“是啊都督,金光裕、张彦弘他们搞出的那个什么水泥,看起来了甚是不起眼,但是用起来,确实比过去的石灰三合土强多了,也方便多了!”

“是啊,属实是没有想到,金光裕、张彦弘这两人还有这个本事,他们先前跟了我十几年一直默默无闻,最近这段时间因为这个水泥,上上下下就没人不称赞的!”

等到张得贵把金光裕、张彦弘他们搞出来的水泥以及后来的各种试用情况说了一遍后,杨振欣喜若狂的心情已经平复下来了。

虽然他心中依然非常高兴,但是表面上终于保持了一种云淡风轻的神色。

与此同时,许天宠、沈志祥两人,显然也注意到了杨振先前满脸的惊喜之色,于是纷纷站出来,不失时机地给他们的前同僚前部下表了一番功劳。

“好,好,好!呵呵,你们既已用过,你们说好那就是真的好。张彦弘、金光裕他们督造水泥有功,也跟襄平伯你督造战船有功一样,堪比斩将夺旗。本都督心里有数,将来论功行赏,绝不能忘!”

当天夜里,杨振与张得贵等人的谈话,一直持续到了下半夜才结束。

从这些人的口中,杨振基本了解了自己离开的四个月里金海镇大后方的大致情况。

公事方面,令他感到欣喜不已的是,金海镇后方不仅没有出什么大的乱子,而且临行前布置的各种事务,也都在按照自己的预期在完成,并且得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不管是枪炮弹药的生产,还是四百料大船的建造,又或者是登莱地区流民云集的防疫与救济,都在按照之前定下的计划在稳步推进。

甚至包括自己本来已经认为可能要亲自上手试制的,也土法矿渣水泥,居然也异乎寻常的顺利制出了。

这一切,都让杨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至于杨振一直心中惦记但却很少主动谈及的家事方面,张得贵也不失时机地向他报告了两个令他喜出望外的消息。

一个是曾经的大丫鬟捧玉,就在半个多月之前,已经为杨振诞下了一个千金。

另一个则是大丫鬟心月,在杨振率军北上之后没几天就传出有喜,如今也已经有了六七个月的身孕。

乍闻这两个喜讯,杨振简直喜不自胜。

别人不把庶出的子女当回事儿,尤其不把输出的女孩当回事儿,可是在杨振的心目中,没有什么庶出嫡出的分别。

特别是有了长子之后,他更盼望的恰恰是有个女儿。

这一下子,愿望全都实现了,只是转眼之间,在这个明末的乱世,他也成了一个有儿有女甚至儿女要成群的人了。

当然了,张得贵可不是光报喜不报忧的人。

除了这些好消息之外,也有或大或小的一些坏消息。

特别是从张得贵、沈志祥以及许天宠他们后来的报告与谈话之中,杨振隐约意识到,大明朝关内的局势,很可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出现了而发生什么大的改变。

即使有了自己在清虏的敌后牵制清虏八旗的主力,有了金海镇在几次对虏作战胜利后的崛起,关内的局面也仍在往无可挽回的败坏方面快速演变。

因为杨振从与张得贵的谈话中得知,已经率军进入中原剿匪战场很久了的徐人龙、陈洪范,在年前的时候,竟然也派了不少人回登莱一带强征粮草。

甚至汤若望等人在潍县的几处隔离营,都遭到了陈洪范派回来的人马的洗劫。

如果不是中原以及湖广的剿匪局势,已经败坏到即将失控的地步,那么这样的情况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出现在远离山陕的登莱地区。

然而现在,这样异常的情况出现了,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想一想,现在已经是崇祯十四年的正月底了,中原的战局应该已经尘埃落定水落石出了吧。

如果历史没有出现意外的话,那么此时此刻,李自成攻陷洛阳城,杀死皇叔福王朱常洵,大搞福鹿宴的消息,应该已经传到京师里了吧!

那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尽快把镇江堡大捷的详细捷报,派人给报送到京师去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