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掌清 > 分卷阅读140

分卷阅读140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刚传话,七爷回家了。”桂喜说得很随意,显然,他也瞧不起这位七爷。

“是啊,他没什么机会异动,不过有点可惜,也许我不该逼他的。”奇瑞轻叹了一声,杀了老七容易得很,只是杀了他,后头怎么办?自己出来吗?

“爷不是该担心皇上吗?”桂喜低着想了一下,还是迟疑了一下,轻轻的说道。

“你说我逼老七反,会让皇上疑我?”奇瑞想想,轻轻的摇摇头,他摇头,并不是在说他不担心咸丰会疑他,面是他想知道,青妤知道这个,会怎么想?低头看了一眼手上的报纸。

“对了传个令,这报的老总,还有这期的几个主版,全开了。”奇瑞像是在说一件特别简单的事,这也表示刚刚桂喜说的担忧,不用再问了。

“当初不是说,内容的事,由他们去吗?”桂喜也放开,看看服头,皱了一下眉头。

皇后娘娘办了中央日报之后,自己家的这位爷就让人在京里办了一张小报,当日里,就说了,‘不必告诉别人,那是自己的产业,只要做得让满街的文人信服即可。’

“你看看,他们做好了吗?”奇瑞把那张小报扔到了地上。

桂喜低头去捡起,看看首版,皱了一下眉头,竟然说七王在关外拥兵自重,言辞还很激烈。感觉上面说的,‘看上去朝廷不管,就要天下大乱了。’忙低下头,“奴才失职,这就去办。”

当初办报是他出的面,当时是说了办报的宗旨的,这种偏激的文章百不之一百是不许刊登的。还放在头版,桂喜都觉得这些人是在打自己的脸了。

“这回,你亲自回京一次,多找几个有担当的文人,把小报往文人的方向弄,政治上的东西少碰,但不是不碰。把桌上那篇文章带给他们。看看人家是怎么说的!”他指了桌上的那篇文章,就是之前他说的青妤写的那篇《老爷》。

桂喜不知道那文章是青妤写的,只知道自己家的大爷特别喜欢这位爷的文章,只要有,都会手录,反复讼读。

“不如去找找这位爷,让他出来做就是了。”桂喜抬头说道。

“人家才不会管这闲事,行了,快去吧。对了,上回给大公主找的八音盒送进宫中没?”

“是,算日子应该已经到了。大公主一定会喜欢的。”那个八音盒是订做的,奇瑞画的样子,上面一个漂亮的旗装小女娃娃捧着小萌芽。拧了发条,会转的是那一捧土。

桂喜是见过皇后的,看到那个娃娃,他觉得很像皇后。不过不敢说,但是皇上看了,不知道会不会吐血。但他也不好说,让人包得好好的,送去了。

这些年,除了大把的赚钱外,奇瑞就想听那些跟船的人讲各地的风土人情,然后写信告诉咸丰。然后咸丰一定会念给青妤听,然后咸丰会在回信里说出青妤的要求,比如给大公主的八音盒。

“对了,上回娘娘说要一架钢琴,回个话,正在运,请娘娘静待佳音。”他点头,又想起个事,“你说娘娘怎么想起要钢琴?那玩艺我听说不怎么容易弹。你见过吗?”

“小的见过风琴,洋人的教堂里有那个,声音不怎么好听。”桂喜现在还是见多识广的,也是一脸困惑。但是想想看,“不过,爷……”

“怎么呐?”奇瑞看向了桂喜,以为钢琴有什么事。

“那是娘娘!”桂喜看看外头,轻轻的说道。

桂喜现在已经是这觉罗府里的大总管,他当然自己家的爷,对那位差点成了他媳妇的娘娘有什么念头。但是他不敢说,不管怎么吩咐,他都照做,但是这些年来,他的心也跟着一块着起急来。

特别是这么多年了,老爷、太太还不断的写信来,作为觉罗家的嫡长子,他有他的责任。不过爷就是不搭理,而桂喜想说的是,宫里那位也不是他所能消想的。

第7章补漏的人

“还不快滚出去。”奇瑞给了他一个白眼,又低头看起书来。虽说他不知道青妤现在在看什么书,但是这五年,他真的觉得自己快要追不上她了。

这五年,青妤还真的做了不少事。她的洋学堂一开始只训练通译,慢慢的洋教员越来越多,开始开上了各种课程。青妤又找了一批小孩子进去读书,还让翰林院的那些候补官员们接受训练。

当时,没人理解这么做的原由,包括奇瑞。让那些人去洋学堂里能学什么?叫人弄了一份专给翰林院那些候补官员们的课程。里面有简单的语言会话,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还有就是礼仪。

奇瑞看了一下,觉得没什么有用的。但是竟然这些人都被训了三年,这个也是他们任职考试的一环,学不好的,考评都会被打不合格。

而去年,第一批前三十名优异的,被派到了各口岸城市,专门负责与洋人的对接。而之前那位叶名琛,直接被调回了京城,换了另一位自愿在洋学堂里学习的汉官上去。

东北也派了几位来,奇瑞特意调了两个人过来,帮自己做事。他们没有学沙俄话的,但是他们学会了英语,再找了一个沙俄的通译慢慢的就掌握了一些,再跟他出去谈生意,就比他之前沙俄通译强太多。

他写信给咸丰,也就提到这事,然后想想说,娘娘此举倒是意义深远,只是耗时太长,如此这般,谁知道将来能不能来得及,不如把这些人派出去开更多的学堂才好。

咸丰很快回信,直接说,青妤不敢!开头可能要佛门狮子吼,但是改变只能润物细无声。

他再回信,问咸丰不怕吗?他已经看到了改变。就算现如今百姓还不识字,但是文人们正在慢慢的开阔自己的眼界,然后洋学堂里引入了各种书,而这些书放在书坊里让人随意购买,报上还有各种书评,就连骂朝廷,骂皇上都没人管了,如此自由,是否太过。

而这段却是青妤亲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