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9
的礼部也没有任何怨言,这一年多来一直在接触和熟悉朝堂。
却没想到,皇帝竟然那么快就起用了他。
这样的知遇之恩,让颜弘陡然生出几分不负使命的责任感。
他本来就饱读诗书,对历朝历代的典故信手拈来,加上这一年多的了解,对李定宸的想法也多少算是心里有数。因此虽然议论者众,但颜弘却没有半点推辞,接下了这份担子。
草原人桀骜不驯,虽然认了输,但却不代表大秦的条件他们都能照单全。两方第一次坐下来谈判,他们就表现得十分傲慢,甚至故意不说中原官话,只说番语。
而颜弘竟是每句话都能接得上,引经据典,将蛮横的部落首领说得心服口服。
也是直到此刻,所有人才知道,从京城出来这一路上,颜弘竟也没有闲着,而是一直在跟向导学习草原人的语言。几个月下来,竟是颇有心得,至少日常对话没有问题。
而颜弘在谈判桌上的表现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分明是冠巾儒士,与人争辩起来却是半点都不落下风,商量出来的每一个条款也都有利于大秦,让人不服不行。
最关键的是速度快。
本来这种事情,不要说三五个月,就是拖个一年半载也是等闲。
但颜弘知道皇帝估计急着回京,所以半点没有拖沓。
李定宸虽然不需要亲自处理这些事,但谈判过程中,大军却还是不能撤走,须得驻扎在草原上形成威慑,好叫草原部族知道厉害,得他们反复。
而他虽然没有催促过谈判进度,却是一天三次派人来看进展如何,颜弘如何不知道他这是不想多等?
于是拼着自己日夜苦熬,那么多那么复杂的事务,他一条一条理清楚,不过半个月的功夫,竟是都商谈得差不多了。
战俘大秦留着无用,叫各个部落自己拿牛羊马匹来换。已经被秦军占领的土地,自然都归于大秦,丈量之后重新设立新的边境线,同样留出一段缓冲带。至于粮食交易的价格,以后的边贸互市等等,也在颜弘的考虑之中。
等商议完毕,厚厚一摞条款书送到李定宸案前,他忍不住将之展示给首相杜卓华看,两人赞叹了一回年轻人的冲劲,又不怀念了一番王霄。李定宸便也顺势下旨,恢复了王霄身上虚衔,叫他在老家荣养,又赏赐了不少财物。
距离王霄去职至今三年时间,他从未对朝堂施加过影响,李定宸自然也不会让他一直以一介白身住在乡间。只不过一直没有合适的契机罢了,如今颜弘出了政绩,自然是顺势而为。
而这种赏赐,显然比给颜弘加官进爵更让他高兴,面圣时一再表示要为陛下、为朝廷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李定宸没要他肝脑涂地,只是把人留在了西北,要他将条款上的那些内容一一落实。等事情做完之后再回京。而他自己,则也是时候班师回朝了。
御驾亲征的梦想完成,虽然没有亲自领军上战场,李定宸也算是过了个瘾。中途还看到了不少北地的风土民情,也算是让他对自己治理之下的这片土地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等兴奋之情散去,作为皇帝的责任尽了,新鲜感也消耗得差不多时,李定宸便开始想家了。
尤其是在有了新的想法,迫切的想要跟皇后分享,转过头却发现身旁根本没人时,这种落差最大。就算是再好看的风景,再令人兴奋的功绩,少了与之分享的那个人,似乎也就不那么令人激动了。
所以仗一打完,李定宸就已经着人安排回京的事。
他还嫌弃大军走得慢毕竟步兵的行军速度和骑兵截然不同索性把这些人给留在后面慢慢走,自己则领着刚刚组成没多久的轻骑兵先走。
这个计划遭到了朝臣们的反对。
因为只带骑兵,就意味着銮舆也要留在后面,而文官们所乘车马,必然也是如此。
皇帝自己身体强健,弓马娴熟,跟骑兵一起赶路不觉得有什么。很多朝臣却是养尊处优,虽然也不是不会骑马,但要像是行军一样赶路,那是不可能的。
若是叫皇帝把他们给留在后面,那成什么样子了?估计等回了京城,皇帝固然会被御史弹劾一个“轻浮、不成体统”,他们自己却恐怕连头顶上的乌纱都保不住了。
但是皇帝会怕吗?反正从他登基开始,专门写来骂他的奏折几乎每天都有,而且其中出现得最频繁的罪名就是轻浮任性。不痛不痒,李定宸早就已经习惯。所以面对朝臣们的劝谏,他的态度也很坚决。
要么你们自己跟上来,要么朕自己先走。
大臣们能怎么办?当然是咬牙也要跟上啊!只有他们迁就皇帝,岂有让陛下迁就他们的?
不过像杜先生这等上了年纪的老臣,李定宸也不强求他们跟上,索性都安了个可有可无的差事,叫他们留在固原,晚一步动身。
于是,在这样的安排下,算算时间,李定宸发现,自己完全可以赶在端阳节之前回到京城。
他还特意给越罗写了一封信,叫她等着自己回去一起过节。
消息传回来,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虽说大军并没有跟着回来,但帝王凯旋、銮舆回宫,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虽然真到那个时候,为了保证安全,京城内的道路估计会戒严清场,他们其实什么都看不到,但还是不影响所有人的热情。
而且京城百姓对皇室的畏惧没有那么深,又在这城中生活了那么多年,就算军队封路戒严,他们也总能找到围观的办法。
这可是大秦几十年没有过的盛况,如今能够亲自目睹见证,足够接下来几十年里吹嘘的了。
皇帝回京,皇后与朝臣们自然也要出城迎接。所以提前一日,就有消息送回来,预测銮舆返京的时辰,好让这边做好迎候的准备,以仓促之间会出差错。
虽然越罗也想阖家去迎接李定宸,但江太后不愿抛头露面,而两个孩子又还小,索性就只安排他们在宫门口迎候,她自己则是必定要出城去迎接的。
到五月初三这一日,一大早越罗就起了身,沐浴更衣,按品大妆,然后乘坐皇后凤辇,率留守京城的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这个时节,天气已经有些炎热,为了避失仪,又不能进食水,一行人从清晨等到中午,从神抖擞等到无打采,却还是没等到人。
越罗体谅众人,索性让他们到长亭中等候,等前面来了消息再出来列队迎接不迟。她自己则留在了车上,毕竟这皇室所用的车辇功用齐全、空间宽敞,也就不用去亭子里跟其他人抢地盘了,反而叫他们不自在。
直到将近未时,才见探马一骑绝尘,赶来禀报御驾已在十里之外。
众臣连忙整理仪容,从长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