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鹿鼎记 > 【0704 意想不到的帮手】

【0704 意想不到的帮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其实是他们潜意识当中也知道韦宝这么做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因为韦宝这么做,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一定要反对,现在才找不出反驳韦宝的话。

众人僵持不下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韦宝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上万官员的外围,又来了很多人。

这些人并不是阉党集团的人,而大都是小吏,或者没有官身的人,他们大都是与郭文亮情况差不多,各个衙门的子弟。

属于郭文亮这种情况的人也有不老少,整个京师,这种人就更多,因为很多爷爷是某个衙门的当官的,但是老爷子退下来之后,儿子,孙子,都没有功名,都捞不到继续当官的资格,那都是一大家子啊,这时代生的又多,七八个兄弟那都是小意思,两代人就是上百人。

小门小户的孩子养不活,这些官二代还不至于活不了命,要活不下去,至少也要过三代,所以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这些人也陆陆续续听闻了郭文亮的事情,觉得他们的生机出现了,又听闻许多官员到皇宫宫门口闹事,要求见皇帝,要给陛下施压,他们哪里还会无动于衷?陆陆续续跑来抗议。

这件事给了韦宝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动了一部分的利益,就肯定会有一部分人得利,而作为领头者,作为始作俑者,就一定是得利最大的那个人!

这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却足有三四千人,已经足够和官员们对抗了。

“凭什么我们这些衙门的子弟不能任官?我们熟悉衙门的事务,又有传承,再怎么说,不会比世袭的军户头领们做的差!”

“对,我们也要世袭!”

“他们能见皇帝,我们也能见皇帝!”

一帮衙门子弟有老有小,火力绝不输给一帮官员们。

事实上,还有很多不是官员的人,但是有举人身份,有进士身份的候补官员们也来看热闹了,他们也声援韦宝,因为他们赞成各个衙门的这种自查,谁能搅乱现有的人员体制,他们其实都会支持,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功名,却仍然没有补缺的机会。

只有在任官员才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获得者,才是坚决反对韦宝的人。

魏忠贤、王体乾、韦宝、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和冯铨等人都没有料到事情发展下去,会变成这一个样子,大家都觉得舒畅了不少,尤其是魏忠贤和韦宝两个人。

魏忠贤想到如果照着这样发展,真的能随意提拔各个衙门没有办法补缺的子弟的话,那真的能立马对东林党大开杀戒了,东林党凭借的就是人多势众,缺了他们,没有人当官了,各个大小衙门,各地衙门都不转了,有这些世袭子弟,这种情况就会好很多。

而韦宝高兴的是,他现在就算没有实际控制都察院和大理寺,但至少也是重要参与者了,一旦完成了对都察院和大理寺的清洗,换上大量自己的人,就可以对其他各大在京衙门动手,升级到对整个大明动手,这就像是搞传销一样,上线连接着下线,一级连着一级,到时候,都是与他有利益关系的人,到时候,他的官场体系盘根错节,不但能收回巨大的财富,还能形成巨大的势力,将为今后的官道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就算哪天东林党等崇祯上台之后重新崛起了,魏忠贤倒台了,他也有足够的实力接过魏忠贤的大旗,继续带领非东林党势力与东林党对抗!

阉党说穿了是属于皇权集团,所以阉党集团,也可以说是皇权集团。

阉党集团的首领,所以并不见得非要是太监不可,只要有人肯给齐楚浙党这种非东林党的小派系撑腰,肯给太监们撑腰,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投入到自己麾下。

魏忠贤与韦宝两个人越想越美,脸上都不自觉的挂上了微笑。

就在一众东林党大员们被吵的焦头烂额,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韦宝站出来了。

“大家都静一静,静一静,能否听我说几句话?”韦宝说完,停下等众人静下来。

这时候,天已经有点蒙蒙亮了,众人吵闹一整晚,也都疲惫,不如之前声势那么的足。

魏忠贤、王体乾、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和冯铨等阉党大员,朱延禧、周如磐、丁绍轼、杨涟和左光斗等东林党大员们都不知道韦宝要说什么,让人都禁声,场面逐渐得到了控制。

过了五六分钟,韦宝见可以说话了,这才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这件事情是我搞出来的,我知道在任官员们,尤其是进士出身的官员们担心什么,你们都担心,我让只有秀才功名的郭文亮担任都察院御史的职务,会使得进士功名不值钱,甚至让举人也连带着不值钱了,是不是?大可不必担心,你们没有完全搞明白我的意图,我的意思是,父亲,或者是祖父是本衙门官员的,他的子孙有秀才以上功名,又在衙门中办事在两年以上,表现出来一些才能的人,能证明能胜任差事的人,朝廷可以酌情考虑让这些人补缺,这样,既使得我们的官员充足,永远不愁缺人,又使得咱们各级衙门透着人情,能让在任官员同样有归属感,否则你们想一想,你们现在虽然是官员,但你们的子孙是不是都能考取进士?你们不敢担保吧?那么,你们以后是不是也会有朝一日,希望像他们一样,希望自己的子孙能成为本衙门的一名官员?哪怕只是七品官也好,是不是?”

所有来参加抗议的官员们都不吭声了,的确,谁也不敢保证子孙就一定能考取进士,韦宝这一条虽然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但他们有朝一日也是能受益的。

一门多个进士,父子甚至是祖孙三代都是进士的家庭自然也有,但非常少,每三年才一次会试,一次才几百进士,哪里有这么多进士啊?

而且,韦宝这次提拔郭文亮,那是因为都察院衙门实在是太大太显赫,否则各个衙门中,实在是寻不到人,提拔七品官八品管,就在子弟中找有秀才功名的,或者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这种事例难道少了?

大明还有很多偏远的县衙,没有人肯去补缺的,还不干脆就是当地大户自己充任县官吗?

那又怎么说?

“既然大家都不说话,我觉得,朝廷应该明确制定典章,制定标准,比方说,父辈祖辈,有人在本衙门当过差事的,当多久,当出什么政绩,子孙后代有优先考虑进衙门委任官职的条件,比方说,没有获得官职,只是在衙门充当小吏,或者干脆充当杂役的这些本衙门子弟,他们在衙门当差多久,当出多少成绩,或者说具备什么功名,才能有资格优先进入本衙门委任?不就是一个标准的问题吗?大家都不要争了,与其如此斯文扫地的在皇宫前大吵大闹,不如好好的上奏本给内阁中书,大家理性讨论。我作为内阁中书舍人掌制,我会优先将大家的意见汇总,然后交给内阁各位阁老,司礼监各位大公公和陛下御览的。”韦宝微微一笑。

众人闻言,无不汗颜,是啊,韦宝自己不就是内阁中书舍人掌制吗?搞不好韦宝搞的这些,还真的是皇帝亲自授意的呢。

“我觉得,父辈祖辈当中,有人在本衙门为官超过三年,子孙后代有秀才以上的功名,并且也在本衙门帮差超过三年,都有被考虑充任本衙门中正七品及其以下官员的权力!这样的话,也不会影响历年进士的当差积极性嘛。朝廷的差事多的很,能者居之,你要是有很高的功名,却连与人比能力的勇气都没有,那要那么高的功名干什么啊?这也不符合朝廷用科举选拔人才的初衷吧?科举是要选出人才,而不是要排斥人才,光选出庸才的,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韦宝振振有词道。

这个时候,韦宝已经完全掌握了场面上的主动,几乎没有人直接提出反对。

“好了,就先这样吧?大家各抒己见,咱们汇总之后呈报给陛下圣裁,大家说好不好?都散了吧,散了吧。”韦宝笑容可掬的对众人道。

躲在暗处观看这边情况的吴雪霞、王秋雅和贞明公主三女见是这么个情况,都放心了不少。

她们本来被韦宝让人阻挡在府邸中的,但是韦宝并没有交代阻拦她们多少时间,吴雪霞磨了半天,软硬兼施,终于说动总裁卫队的卫兵给她放行了,让她们三人出来看情况了。

本来总裁卫队也是归总裁秘书处管的。

“真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小宝真有办法。”王秋雅瞪大了美眸道。

“我也早就猜到在皇宫门前,并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可咱们不能让总裁有一点涉险的可能嘛。”吴雪霞道。

贞明公主点头:“嗯,我们没有做错,总裁也没有做错。”

韦宝虽然让大家都散,但是并没有多少人肯动,主要还是一帮在任官员,尤其是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是东林党官员。

朱延禧、周如磐、丁绍轼、杨涟和左光斗等东林党大员们没有走,他们也不愿意走。

韦宝看出来了问题的关键,对朱延禧笑道:“次辅大人,您看是不是让大家都先散了啊?凡事好商量,朝政就是在不断商量磨合中有所发展的嘛,总是硬对抗,咱们不成了绿林了吗?”

朱延禧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问道:“好听的话,谁也没有韦大人会说,那你说说看,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是不是还要在都察院和大理寺搞这一套,是不是不打算收回对郭文亮的任命了?”

“那是自然,我若收回对郭文亮的任命,那都察院和大理寺衙门的尊严何在,我是陛下御赐的都察院经历司经历,还是陛下御赐的大理寺左寺丞,不是么?我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都察院和大理寺衙门的威严,不是么?只能接着搞下去,五品以上官员,我无权过问,你们内阁自己考选,五品和五品以下官员,肯定要按照我的意思全部考选一遍的,对于都察院和大理寺的现状,我是不满意的,他们并没有起到应该起的作用!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以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势必有“搏击”之嫌,失大臣之体,极易为朝廷招怨,一旦弹劾有误,也无回旋的余地。因此,“搏击”之事应让那些地位不高、资历不深、年纪较轻、顾忌较少的官员去干。是应该建立一种“以小制大,以下制上,大小相制,上下相维”的监察体制。应当充分发挥“科道”的监察作用嘛。构成我大明纠举弹劾、防止官员敷衍公事、违法乱纪的交叉防线,又由于职在“建言”乃至“风闻言事”,固又统称为“言官”。都御史,职责专属纠察、弹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是天子耳目风纪的部门。所有大臣奸邪、小人结党、作威福乱政的,便弹劾他。所有百官卑劣贪鄙败坏官纪的,便弹劾他。所有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现成章法、企图进用的,便弹劾他。遇上朝觐、考察,同吏部主管确认贤能与否、官员升降。大案件重囚犯在外朝会审,与刑部、大理寺公平判决。此官奉敕内地,安抚外地,各自专奉敕命行事。十三道监察御史,职责专属察纠内外百司的官邪,有的明章露面弹劾,有的密封奏章弹劾。在内清查两京狱讼案件的审理有无拖延枉曲,巡视京都军营,监都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

韦宝说了一大篇,朱延禧、周如磐、丁绍轼、杨涟和左光斗等东林党大员们都很不耐烦,论说大道理,这些人各个都是好手。

“韦大人,你能保证以后都察院和大理寺做到你说这些吗?要是能保证,要多久时间?要是短期内能做到你韦大人说的这些,我老头子举双手赞成!”朱延禧慨然道。

韦宝笑眯眯的伸出一根指头:“一个月!我只需一个月,绝对能在完成都察院和大理寺所有人事安排的基础上,大量纠察弹劾一批贪赃枉法之徒!”

朱延禧、周如磐、丁绍轼、杨涟和左光斗等东林党大员们互相看了看,谁都没有吭声,其实谁都不相信韦宝的话,京城多少官员?一个月能干什么?一个月能改变大明早已经腐朽的吏治吗?

“朱大人,我是你亲手提拔的翰林院侍读学士,你老大人对我有提携之恩,我的话,你不信吗?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吏治关乎到整个大明朝廷的吏治,事关重大,耽误不起啊。”韦宝套几乎道。

听韦宝这么说,朱延禧、周如磐、丁绍轼、杨涟和左光斗等东林党大员们脸色缓和了不少。

这回轮到魏忠贤、王体乾、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和冯铨等阉党大员们不满意了,怎么个意思?我们还在呢,你韦宝就与东林党的人当面眉来眼去了?

尤其是魏忠贤,魏公公九千岁很不高兴!

但也没有办法在此刻说什么。

“你说话算数吗?”朱延禧问道。

“朱大人,我的话要是不兑现,我韦宝告老还乡。”韦宝正色道。

在场众人大汗,你多大啊?就告老还乡?

韦宝现在可是名人,大明官场,不止是京城,可以说全国官员都知道韦宝是一个15岁的探花郎。

15岁的人要是就要告老还乡,那大家该怎么办?

众人终于退散,这个时候,韦宝想对魏忠贤解释几句,解释刚才对东林党示好是不得已而为之,只可惜不得空。

不过韦宝相信,魏忠贤应该不至于为了这么点事情和自己翻脸的,应该能体谅自己是不得不对东林党高官暂时示好。

韦宝根本就没有将对朱延禧的承诺放在心上,他只想着尽快完成对都察院和大理寺的整顿清洗。

只要将都察院和大理寺捏在了自己的手里,自己当官的这第一步,就非常稳健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就算自己真的肯告老还乡,不还要经过皇帝陛下亲自批准的嘛。

自己现在可是正五品高官,又不是一个普通小吏。

众人散去,很多人也没有回家,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穿着官服来的,到了这个点,该早朝了。

韦宝现在也有资格早朝,也需要早朝。

所以,韦宝也没有回去,直接随着一众高官入宫。

皇帝今天照常没有早朝,经过刚才那一晚的叫闹,大员们都很困倦,早朝结束的很快。

魏忠贤问大家有事吗?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结果没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