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林氏荣华 > 分卷阅读323

分卷阅读32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些。”

他双眼发亮道:“林郡主说的不错,我们不该和二皇子拼阴谋,他无益于治国,不过是斗争而已。但陛下要选的就是治国之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受宠爱的皇子。”

四皇子若有所思。

李程继续道:“论受宠,殿下前比不上已经过世的大皇子,后比不上还年幼的五皇子和六皇子,那您就该表现自己的能力与品格。”

“但您的能力不是与二皇子斗赢了就出众的,陛下要选的是治国的人啊,朝臣需要的也是一位有德有才的皇子,所以不论二皇子以多少阴谋待您,您都只以阳谋对之。”

至于阴谋之类的事,让我们来就好了。

李程继续道:“这次您是被人陷害,可您的马的确是不小心踩踏了庄稼,所以您上书请罪吧,领了罚后真心悔过,不管谁骂您您都虚心接受。”

第248章投卷

四皇子苦恼的问道:“那与宋过从甚密这事怎么办?我暗示过我们只是偶遇,奈何无人相信,我觉得诸位大臣不是因为踩踏庄稼的事才弹劾我的,还是因为宋。”

李程想了想道:“这个,臣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日久见人心,我们还是一件一件的来解决好了。”

四皇子无奈应下,其实在这两件事上他的确倒霉得很。

和谢逸阳恶意纵马踩踏庄稼不同,他是真的不小心,他回头与人说话,马便跑偏了一下,往旁边的庄稼里踩了三脚,是真的只有三脚啊。

前两只蹄子刚踩进去,四皇子便把它往外一扯,一只后蹄便在里头落下半只蹄印而已,都还没有踩到庄稼。

别说四皇子没放在心上,就是一旁割的庄户们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低下头去继续干活儿。

他们农家人也会经常踩到的呀,一两颗庄稼什么的,虽然心疼,但都可以理解。

当时没人把这事放在心上,结果第二天四皇子就被弹劾了,连那块田的农户都被找了出来写了状纸,这才是真的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四皇子还不能打击报复,一的确是因为众目睽睽,哪敢打击报复落人话柄?

二他也知道是自己连累了人家,以他二哥的性子,那农户要是不从,只怕全家都要没命。

他理解,可不代表他不委屈啊。

而最让他委屈的是宋的事,农户告他还能说这其中有他的原因在,而在与大楚亲近这件事他就完全无辜了。

宋那个搅事就是故意的,之前有事没事总爱堵着他,哪怕是上朝议和,大家散了他也总爱找他说话。

来者是客,作为东道国的皇子,难道他还能告诉宋,你别来找我了,我讨厌你吗?

不仅不能,他还得客气有礼的接待。

这事大家都是知道的,之前朝臣们还私下夸他能忍知礼呢,结果现在都觉得他对宋亲近的过分,都怀疑他跟大楚有勾结。

四皇子:“……”他是有多脑抽才会跟敌国勾结在一起?

而且他能跟大楚勾结起来干什么?

灭了他们石家的天下大梁吗?

可是现在没人会想这一点,即便大家心底知道他不可能与大楚沟通,却依然反感他与宋过从甚密。

可是,他真的冤啊!

更冤的是,即便知道宋心存不良,再次遇见时他还是得笑脸相迎,为了大梁的面子啊!

四皇子到底听了劝,第二天就上了请罪的折子,还自请闭门思过。

他想了想,也只有这个办法能暂时避开“努力与他培养感情”的宋了。

皇帝,皇帝允许了,还从私库里拿出了一笔钱替他儿子赔偿给受损的农户,安慰了一下对方。

这下弹劾四皇子的折子全歇了,皇帝都护短了,他们要再继续就是不给皇帝面子了。

而对于他的请罪,朝中重要的几位大臣心中都很满意,甭管怎么说,他认罪态度好啊。

四皇子总算是拉回了一些印象分,虽然不少大臣心中依然有个疙瘩,觉得他跟宋太要好了些。

但总算他不会再被围攻,但二皇子却没这样的好运气,被谢延牵连出来的官员全部被革职问罪不说,连肖家都一连几天被皇帝找错处惩罚。

这些都是来看她的钟如英说的,她耻笑二皇子,“或有大臣觉得四哥与宋过从甚密而有所怀疑,陛下却不会疑心,老二偏拿这个来攻击四个,你说陛下能不生气吗?”

林清婉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钟如英左右看了看,听着隔壁院子隐隐传来的琴声,忍不住问道:“你还真打算中秋之前不出门啊。”

“不,后天就要出门一趟,”林清婉抬头对她笑道:“我要送几个孩子去考试。”

哦,忘了说了,后天便是进士科考,考三天,考完第二天就是中秋,过完中秋没几天就可以放榜。

本来考试时间应该定在八月初的,这样考完拿到成绩正好过中秋。

但今年是多事之秋,前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洪州战事上,等战事结束又碰上皇帝大寿,不仅礼部,其他各部也抽不出人手来。

朝廷便很任性的改了时间,反正就延迟几天而已。

考生们,考生们很高兴啊,虽然总告诉自己早死早超生,但能晚死两天也是很幸福的,而且他们觉得他们能多看几天书,说不定把握更大呢?

所以对朝廷推延考试时间没人觉得不好,大家都开心的接受了这个结果。

但这一天终究会来,他们努力多年,后天就是他们表现的机会了。

“你家林佑不错,近来我可没少听人夸他。”

林清婉微微挑眉,笑道:“他没去投卷,外人是怎么知道他的?”

林佑到底还是选了不走捷径,近来虽跟着卢瑜去参加诗会,但并没有投卷。

不投卷,他又不是出名的才子,自然不会被太多人知道。

所谓的投卷,就是在考前,拿自己做的诗文或文章投给自己欣赏的官员,但那是一开始的,到后来已经演变成了谁有权势就投给谁。

若官员看中他的文章,便会向同僚们介绍赞扬他,他的名字便在朝中官员那里有了知名度。

等到真正考试的时候,虽然也看文取人,但要考虑的综合因素可多了。

家世,阵营和知名度等,因为大梁和大唐一样,科举是不糊名的啊。

两篇相差不大的文章,一个是他们听过的人,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人,那么他们肯定会选择他们听过名字的人。

甚至对出名的人他们还会大大降低要求标准,这也是投卷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之前林佑和卢瑜等都是抱着头卷的想法来京城的,先积累一定名声,科举时更占优势。

甚至连人选他们都选好了,可经历了洪州之事,几个孩子都沉静了不少,这次皆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