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
,白细跳下马车,两人一块走近弘扬馆,四面传来清亮的朗朗书声。
在院子里撑伞打扫的人看到他们进来,疾步拦住,上上下下审视他们,秀气的眉头一皱,“你们是何人?怎么一声招呼不打就进来了。”
霍铮道:“我们来寻长侦先生,他可否在馆内?”
“你们找夫子?”那人道:“夫子正在教书,你们有事要见他,得等一个时辰后。”
霍铮轻轻点头,牵起白细的衣袖子,“那就打扰了,可否有地方容我们两人歇脚。”
他举止客气,白面书生看两人不像找麻烦的,便给他们引路,穿过回廊行至后院,打开一间厢房,“你们在这里等,一会儿夫子课堂结束,我会给你们传话。”
白面书生又道:“你们不要乱跑,夫子不喜欢有人在馆内瞎晃悠。”
霍铮言是,待白面书生离开,白细突然笑出声,扯上霍铮的手指头,“铮铮,他好白,就像、就像面团。”
霍铮眉眼涌起淡笑,指腹在他微湿额头一抹,“你也很白,不过不像面团。”
白细抚上脸颊,“我当然不像面团,我是白兔子。”他透过半敞的窗户朝外张望,后院栽有一小方竹,视线穿过碧青小竹林,那白面书生已经不见了人影。
他回目光,讪讪道:“铮铮,我是不是在他背后说他坏话不好呀。”
霍铮牵起白细的手让他坐下,理好被风吹乱的发,才淡声道:“小白开心就好。”
作者有话要说:待修!!
第37章不能分开
霍铮对白细,纵容的底线越来越高。只要他高兴了,霍铮也跟着冒出愉悦的情绪来。
两人在厢房等了足足一个时辰,时间一到,寒风穿堂而过,竹叶哗哗,脚步声由远及近,有人正往厢房过来。
一位头发半白的儒雅老者停在门外,白细与霍铮齐齐转头看他,神色微愕。
眼前的老者不是别人,恰是他们第一次进城时,遇到的那位老者。霍铮为他夺回被偷盗之物,对方想找个机会答谢报恩,却被霍铮无视的人。
几双眼睛互相望着无言,老者看看他们,忽然面露慈祥微笑,“没想到竟然是你们过来找我,此乃天意呀。”
霍铮起身,问道,“你是长侦先生?”
白面书生端着刚泡好的热茶过来,对老者敬重躬身,语气恭敬,“夫子,茶泡好了。”
长侦先生对他摆了摆手,“你先下去,没我吩咐别过来。”
房门被白面书生小心翼翼合上,屋内三人不动,长侦先生笑道:“都坐都坐,不必拘礼。”
说罢,看向霍铮,“上回你见义勇为的事,老夫还未为得及跟你道谢。”
霍铮谦慎,“此次前来寻先生,有一事相求。”
“噢?”
长侦先生捋了下发白的长须,视线移到白细身上,“你要说的,是关于这位小兄弟的事情吧。”
白细连连点头,应道:“王八龟神医说先生能识兽文,我、我是特意来跟先生学习兽文的。”
他双手摆在膝盖前,姿态乖巧恳切,眼神诚挚,“先生,你能教我兽文么?”
长侦捋着胡须不松手,布有纹路的眼睛微眯。
他虽然已过花甲之年,头脑还清醒得很,追溯回忆,记起一些于常人而言十分鬼怪的事。
他道:“龟?你说的龟可是我四十二年前从鱼贩手里买回,救下的那只龟?”
白细答:“正是它!”
“呵呵~”长侦先生笑着看他,“小兄弟能听得懂兽语?”
霍铮曾叮嘱白细不能将此事告诉任何人,他与霍铮眼神短暂交流,见对方点头,才松了口,对长侦先生如实相告。
“自然万物极为美妙,能与它们交流,乃十分趣味的事。”
长侦先生发出长声感慨,他看着白细,道:“你我也算是有缘,既然你有心也有天赋,那老夫也愿意将此学识交授于你。”
白细欢喜,腮帮子笑出可爱的梨涡来。
长侦继而道:“你明日一早到这馆中来,我看你年纪尚幼,老夫教你兽文的同时,你也跟着这里的学生,一块念念书,如何?”
数年来,长侦先生普万千学子,白细面向讨巧,相貌乖灵,而他自己得他们相助,本就心怀感激,如今白细要与他学习,长侦定愿倾囊相授,白细当自己的关门学生。
霍铮沉声言谢,长侦随性摆手,长袖挥了挥,道:“你们在城中可否有地方落脚?”
霍铮道:“落脚之处已经安置好。”
“那也好,若有需要老夫帮忙的地方,你们不用客气,尽管提。”
入学一事谈妥,长侦先生午后还有一个时辰的课堂,他们不便多留。
霍铮带着白细与长侦辞别,不远处候站的白面书生过来给他们引路,书生频频回头看白细,充满好奇,问道:“你是先生新的学生?你是哪里人?多大了?我怎么没听先生提起过?”
白细纠结着回他哪个问题,书生又道:“我叫方子尘,你叫什么?还有你们两个人是兄弟?对不起,你们会不会认为我的问题太多了?”
白细:“……”他挑了个最简单的问题,“我叫白细。”
送到弘扬馆门外,方子尘与他们道别,白细坐回车厢内,霍铮驾车离开。
白细要去书院念书,霍铮驾车往卖有文房四宝的铺子寻去,为他准备些会用上的东西。
沿着弘扬馆一条街巷外驶去,街巷两旁林立着各色店铺,在一家名叫轩雅阁的铺子前停靠马车。
两人前入铺内,烟雨寒冷的冬季,街上游逛的行人寥寥可数。
铺内一股书香浓墨之气迎面袭来,掌柜的笑脸迎接他们,“二位公子可否要添置文房四宝?”
霍铮身材高大健硕,不像是读书人,掌柜看他一眼,很快便将目光锁定在白细身上,瞧他身上穿的衣物布料不错,人也斯文秀气,面容年轻,是个读书人的模样,愈发卖力给他引荐铺内的物品,忽视霍铮的存在。
当朝推崇文武并济,文能治国,武能安定,每隔五年,秋后都会举行文武考试,从全国考生中选拔出表现优异的人,加封相应官职。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