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武侠世界侠客行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起风了

第二百四十八章 起风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有宋一朝,赋税极重,远超前朝,“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便是《朱子语类》中都有这么一句话,“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

连朱熹与其门徒都说了这种抨击朝政的话,可见宋末时期,赋税厉害到了什么程度。

如今奸臣当道,皇帝昏庸,在赋税极为严重的情况下,还要大动人力物力,搞什么花石纲,以至于耗费钱财人力无数,因为花石纲而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朝廷官员乘机收敛钱财,中饱私囊,下层官吏以此勒索百姓,从中取利。

由此造成了宋朝“民穷、兵弱、财匮、士大夫无耻”这种情形,后世文痞吹嘘弱宋,开口就来,无知者只知附和,简直不知所谓。

整个宋朝,在承平时期,大小起义不断,若是国泰民安,如何能有这么多的乱象?

如今赋税如此重,害的平民百姓不敢要孩子,生怕负担更重,由此民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杀婴”事件。

翻开宋史,其中有光华灿烂的一面,但也不乏黑暗的血淋淋的一面,很多人看到的都是文人的历史,而不是普通百姓的历史。

得国之易,莫过于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欺负柴家孤儿寡母,收了天下,最后生怕别人效仿,因此打压武将,提拔文官,造成了文风极盛,武力积弱的局面。

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美好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是士大夫、文人记载下来的,由此引的后人对这个朝代生出无尽遐想,产生极大的好感。

李侠客前世在现代社会时,曾经看到过一个节目,说的是国内一个知名媒体人去印度旅游,对印度的观感极好,走了一圈之后,盛赞印度人文明礼貌,高层人物都是高大上的感觉,待人接物,冰彬有礼,这位媒体人回国之后,对印度交口称赞。

可是当李侠客亲自去印度走了一遭之后,才发现那哥们又是一个“何不食肉糜”之辈,他所接触的一定都是印度的高层人物,自然衣着光鲜,谈吐得体,可是在其最下层走一遭就会知道这个国家的问题实在多多,底层人民的生活与上流社会,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可同日而语。

由此可见,小资文人害人不浅,他们看到的都是眼前的事情,对于视线以外的区域,他们不想或者可以避免去了解,因此留下的都是上流社会的莺歌燕舞,记载的都是纸醉金迷。

宋朝也是如此,太多人美化这个朝代了,以至于给人的感觉这宋朝就是国人的天堂一般,从而忽略了其中的流离与战乱,忽略了很多不正常的事情。

李侠客身处其间,便发现这个时代,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流寇四起,百姓贫苦,末世情形,与其他朝代并无什么不同。

一个朝代是否强大,不是看朝廷有没有钱,士族官员有没有钱,而是看最底层也是数量最多的农民,手工业者,商人,他们能不能吃饱饭,生活过的怎么样。

宋朝积贫积弱,冗兵冗员,打压武将,军事力量薄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若是生活的非常好,那才叫见鬼了。

如果这是天堂的话,那应该是是大夫的天堂,与百姓无关。

现如今皇帝发动人力,全国搜寻奇花异石,来搞花石纲,而奇花异石多生南方,因此花石纲也都是从江南开发,不计成本人力再运到北方,送到东京汴梁,供皇帝朝臣玩耍取乐。

南方百姓深受这花石纲之苦,流离失所者众多,这才给了方腊吸收教徒的机会,如今方腊率领的摩尼教众已然有五六万之多,隐然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这段时间正准备起兵造反,却被朝廷发现,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在起兵之时,派遣了好几路人马去各地做说客,游说各地方首领在当地兴兵呼应。

除了派遣方杰、王寅等人来梁山之外,又派了几个心腹手下,去淮西找王庆,去了河北找田虎,共同商议兴兵之机。

如今山东李侠客、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已经被誉为本朝四大寇,其中李侠客名声最为响亮,但行事也最为怪异,只是热衷于做生意,却从未对州府百姓有过刀兵之举,令人在害怕之时,又有一种诡异的安心之感,似乎李侠客手下的梁山兵士,不会对地方产生杀伤之举。

而这些人之所以有此种想法,与李侠客亲自抓的宣传队伍密不可分,这些宣传队伍中的人,都是李侠客在兵士中挑选的头脑灵活之辈,口齿伶俐之徒,男男女女几千人,在接受了为期一年的思想培训之后,才放他们去全国各地做宣传,目的就是为梁山泊里的人竖立起好的形象。

所谓民心可用,远到南海,北到辽金,东到琉球,西到塞外荒漠边陲,到处都是宣讲李侠客仁义,梁山泊替天行道的事迹。

比起宣传包装来,一百个宋江,也赶不上李侠客的手笔,因此如今天下无人不夸李侠客仁义,只是江湖中人颇多怨言,因为李侠客手下二郎,专拿聚众闹事的山大王练兵,已经杀的方圆几百里内,无人敢占山称王,也由此济州府、青州府等几个州府,社会治安诡异的好。

梁山泊这种行径,搞的官府又恨又爱,但又不敢招惹,双方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和谐共生的局面。

但是与梁山泊不同,淮西王庆声势巨大,撼动地方,早就引起了地方官府的注意,已经与朝廷做了好几场了,一直不曾落败。

而河北王庆也是个猛人,率领属下,屡次杀官,地方抗衡厮杀,早已经入了朝廷耳目。

只有方腊,名声一直响在绿林,却从未被朝廷重视,直到这一次聚众谋反啊,被人上报,这才被当地官府发现。

如今为了自保,不得不提前发动起义,在李侠客看来,未免有点太过仓促,估计蹦跶不了两年就得被摁死,但如果河北田虎与淮西王庆都一起呼应的话,倒有可能撑上几年。

对于这种没有战斗纲领,没有长远计划,也没有核心思想,更没有长远准备的起义团体,李侠客懒得掺和,因此对于方腊写给自己的信,却是看都不看,直接推了回去:“这信我不用看了,方教主的意思,我不看信,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看向方杰与王寅:“缺乏战斗规划,只凭一时的血气,又不能严肃自己的队伍,你们的战斗性与持久度,以及忠诚度,都不太可靠,是不大可能成事的。”

方杰脸有怒色:“李先生,你身为武林第一人,坐镇梁山这好大的基业,却为什么长宋廷的威风,灭同道的志气?我家圣公,上承天命,下接黎民,只因当今朝廷无道,才怒而反之,民心在我,如何不能持久?”

李侠客摇头失笑,道:“这样吧,若是你们能撑住三年,我便出手把这朝廷灭了,若是连三年都撑不住的话。”

他想了想,道:“我这梁山便算是诸位的退路吧,到时候你们不敌朝廷时,可以暗暗逃到我这里,只要不是杀人无算之辈,都可以在我梁山安身。”

王寅一脸失望,叹息道:“李先生,你当初单枪匹马独闯东京,斩杀高俅,射死高廉的豪情去哪里了?为何今日畏畏缩缩,不复昔日气象?当初的天王老子,现在已经成了粪土朽木了吗?”

李侠客笑道:“王兄,你这激将法对我无用,李某一介良民,怎么可能参与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中去?”

他一脸正气道:“李某对着华夏大地,万里河山,可是热爱的很呐,岂能忍心践踏我土?两位请回吧!”

方杰恨恨道:“李先生,枉我对你如此钦佩,却原来你是这等没血气之人!告辞!”

当下与王寅拂袖而去,便是茶水也不喝一口。

两人走后,李侠客喊来居不易、花荣,吩咐道:“通知晁盖、阮氏兄弟,多多去南方岛国还有暹罗等地采购粮食,嗯,必要时,出兵把暹罗这些小国拿下也行,作为粮仓,嗯,这个法子可行,明天开会,大家讨论一下。”

居不易惊讶道:“老师,发生了什么事?”

李侠客道:“要起风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