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史上第一绝境 > 第三一五章 兄弟深谈

第三一五章 兄弟深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距离上元佳节还有十天,长安城里大街小巷中的年味还很浓厚,可朝堂之上的气氛却有些紧张。

七天的春节假期一过,梁俊就借着患了节后综合症为理由不去上朝。

朝堂之上没了太子,取而代之的是梁俊的代言人——刘文静。

加上军机处大换血,礼部、户部、兵部三个尚书的要职还没有人选。

也没有人把心思放在怼东宫上面,全都为这三部的大佬到底谁接替好吵个不休。

说是吵,其实也就是御史台的人给军机处添乱。

春节的这几天,该走动关系的也走动了关系,该联络的也都联络了。

三部的尚书谁来担任早就是板上钉钉子的事,御史台就算是有心添乱,没有梁俊给他们撑腰也闹不起风浪来。

至于刘文静,上了朝堂,只是给梁俊请了假,就再也没有开口。

一边挥着羽扇一边看御史台的同伴打嘴仗。

闹闹哄哄吵了半个中午,到临下朝之前,三部的尚书还是敲定了下来。

礼部给了东宫,由御史中丞苏信兼任礼部尚书,由姚广孝任礼部左侍郎,刘三刀任礼部右侍郎。

这是大年初三,刘文静亲自去了趟天策府和梁羽商量的结果。

梁昭虽然早就知道这结果,但在朝堂上还是蹦出来义正言辞的指责,和尚如何能够做官。

被御史台的御史们以和尚还俗为什么不能做官为理由怼了回去。

梁昭并不接受此解释,还想出言反驳。

又被御史台的御史脱了鞋差点拍脸上,方才作罢。

户部尚书直接给了最近和军机处所剩无几的几位大佬打的火热的梁昭。

至于说兵部尚书的提名,在未揭晓之前,刘文静倒是有意无意的提及了梁凤皇。

初三的时候,在天策府中刘文静倒是提到了把兵部交给梁凤皇的想法。

只可惜梁羽以梁凤皇已经不在天策府为理,婉拒了。

兵部尚书的位置自然是落在了早就和军机处走到一起的梁济头上。

不明真相的百官们看着朝堂心阵容,心中敢怒不敢言。

六部尚书,户部和兵部这两个权力最大的部门全都由炎朝皇子把持,剩下的四个部门,除了吏部之外,礼部、刑部、工部背后都有各位皇子的影子。

整个炎朝的朝堂上,太子和七位皇子们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到达了,夫子是个嫉恶如仇的人。

而诸葛夕也绝对不是一个没有眼光的。

夫子为什么让诸葛夕帮助皇帝,这一点刘文静想破了脑袋也想不通。

大战马上来临,双方已经站在了对立面,十天之后的上元盛会上到底会如何,谁也说不准,

是东宫按部就班的执行周密的计划,推到皇权。

还是被皇帝反将一军,梁俊失去太子,退守雍州。

如果那一天发生了流血政变,他们俩师兄弟又何去何从?

刘文静心中一直把诸葛夕和上官瑞鹤当成自己的亲弟弟,毕竟从小一起长大,三人又都是绝顶聪明的人。

对于彼此,心中都有一种亲情和对于同类人的认同。

可越是如此,双方越是难以将自己真实的感情坦露出来。

诸葛夕今日找刘文静,其实也是在赌,虽然知道自己赌圣的概率并不大。

但是为了能够不和刘文静刀兵相见,他还是下定决心,想在大战来临之前,试一试。

刘文静问完这句话,一脸疑惑的看着诸葛夕,等着诸葛夕给自己的回答。

诸葛夕微微苦笑,道:“师兄,太子和皇帝之间,谁更值得咱们丘山八奇辅佐,师兄已经给了正确的答案。”

他说完,眉头皱了皱,极目远眺,看着远方的宫殿脸上露出难得的正经。

刘文静安安静静的站在一边,没有接话。

“下山之前,我也曾问过夫子,是不是一定要辅助皇帝。毕竟在那之前,太子还是原来的太子,对于我来说,当时的太子和皇帝,都不算是值得辅佐的明君。”

诸葛夕回忆起来下山时候的场景,眼中充满了迷茫。

“夫子是什么样的人,你我最清楚,当年他在长安城的时候,有一次和原来的皇帝聊天,说到了如果日后炎朝到了灭国的地步该怎么办。”

刘文静有些意外,没想到原来的皇帝居然还有这种远见,知道自己从先皇手中接过的摊子已经破烂不堪。

就算他梁靖能力再强,也不可能阻止早就有了崩溃迹象的炎朝。

“夫子怎么说?”刘文静问道。

诸葛夕道:“夫子给当时的皇帝说,炎朝的局面谁也挽救不了,就算是梁靖知道,也无计可施。但是夫子给他了一个承诺,以报答当初皇帝请他在长安做十年帝师的知遇之恩。”

刘文静不屑的笑道:“狗屁知遇之恩,夫子多半是又喝多了和皇帝打赌,结果赌输了。”

诸葛夕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接着道:“不管如何,当初夫子已经答应了皇帝,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他可以保皇帝不死,并且还能给皇帝安排一条后路。”

“这条后路就是幽州了?”刘文静皱了皱眉,他没想到诸葛夕选择皇帝的理由居然那么简单。

诸葛夕摇了摇头道:“最开始夫子给皇帝规划的撤退之地并非是幽州,而是雍州。”

“雍州?”刘文静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沉声道:“没错,雍州对于炎朝来说,确实算得上龙兴之地。”

史上第一绝境

史上第一绝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