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重生六零甜丫头 > 分卷阅读184

分卷阅读18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歪歪头,一筐东西就忽然凭空出现或消失在房间里。叶家人都觉得很神奇,不愧是小仙女,这不就是仙家的破乾坤法术吗?

除去各类麻,筐边上还挂着一篮新鲜水果,香蕉、葡萄、桃李、冬枣、桃金娘、野草莓……量不多,种类繁多。

“妈,尝尝我种的紫葡萄,甜汁多。”甜妹儿赶紧拿起一串水果讨好妈妈。

甜甜酸酸的,味道确实好。

叶妈妈瞅她一眼,算是接受贿赂。

甜妹儿得意满满。

她真的好像把熟葡萄藤,种在臭师父的后院,吓坏他!

不多时,俩母子将两串葡萄全部吃完。

“妈,咱们要这么多麻干嘛?”

甜妹儿瞧着麻筐,不解问道,她最近已经搬出百斤以上的乱麻。

提起这个,叶妈妈笑得特别甜,“搓麻绳,编麻布,咱们家、你师父家、白老爷子家、杨婆婆、还有你姥爷家,都需要它。”

南方的房子,除去地主家青砖青瓦房,因特别构造外。新旧土屋全都漏风,房顶门缝窗缝全都抵挡不住,在屋里也寒意刺骨。

房顶用枯草枯叶修补,门窗用麻布钉住,已经成为当地每年的必要御寒手段。青山里各类麻虽不少,各家各户每年都有存货,但今年天气诡异,寒冷突如其来袭击。

防冬用的麻竟也成紧俏货。

队里小干部通知‘麻全放入仓库,队员不得私自取,若犯,视为偷窃罪。’

麻布甚至可以做成衣服呢!

出村路被挡住,无法与外村人交换各种麻,这如何御寒保暖,成为碧山村村民近日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

也就是说,碧山村有麻绳麻布纺织机,但缺少大量麻。

听此话,甜妹儿眼睛雪亮,惊喜问道:

“姥爷?舅舅舅妈?他们会来咱们家吗?什么时候?”

叶妈妈微笑回道:“他们不会来,但是咱们可以去啊!下午把麻布、桐油送到白家夏家,你爷爷会跟白老爷子讲,看能不能一块儿去县城一趟。”

只有把“杨婆婆的重要预言”,向她父亲转达一番,相信他一定听得懂自己的心意,她才能真正放心下来。县城比农村好,哥哥他们吃的是铁饭碗,但怎么说,也得准备一番吧!

叶妈妈还没回过神来,甜妹儿已经挂在她大腿上,像个树袋熊一样,用水汪汪的黑亮眼睛盯着她,软糯撒娇道:

“妈,带我去。我可以揍坏蛋,运东西,搬东西,种麻种桐油……”

“这个我可带不了,我也不能去呢!”

叶妈妈眸色一暗,可惜叹道。

小五还没完全断奶,她一走他就得断粮,而且小五刚满周岁,谁家也不会放心他上路,这探望父亲哥哥的事,只能等以后有缘。

甜妹儿怂拉下毛头,准备晚上偷偷摸摸跟着爷爷出门,争取把自己打包进出村的驴车或马车上。

“快帮妈把麻运到后院去。”

拍拍她小屁股,叶妈妈无奈摇头道。

然后与大力小闺女合作,将屋里一筐筐麻,全部搬出。

前院没墙,全都是竹篱笆,院外可以将里头看得清清楚楚,虽然叶家附近没邻居,又处于碧山村最深处。就怕万一被人瞅到,这事儿还挺麻烦。

乡村消息传的快,就算有些边边角角秘密,也被三姑六婆们,描绘得栩栩如生,补得完整无缺。到时你一句我一句,你借一把我扯一根,再多麻也经不起折腾。

于是乎,张家的两台纺织木车,被叶家以织好的麻布为报酬,借到家里摆在后院,悄咪咪打麻绳、织麻布。

甜妹儿已经成为打麻线高手

叶妈妈在一旁将黑麻线麻等,摔打柔软,清理干净,劈成细。

甜妹儿坐在木纺车前,摇踩摊,利用一松一紧的牵引关系使纺织车转起来,利用旋转把麻纺成麻线。

叶妈妈再把麻线缠成各种各样的线团。

咚咚咚!咂呀

纺车规律的声音在叶家后院响起。

砰咚砰!

声音有一些凌乱。

要是有人经常听到,通常会认为是叶家皮猴儿在乱玩,队里有木制打谷车,曾经就被山娃娃踩出一缺口。

甜妹儿:你们猜得没错!

瞅着麻线一团一团被卷起来,一坨一坨堆在木盆里,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甜妹儿,准备一下,快点跟爷走!”

叶老爷子一进后院,对叶妈妈点一下头,转身赶紧催促道。

有点疲倦的甜妹儿,仅花十五分钟,做完两套小人舞,瞬间神百倍。

仍不放心的叶老爷子,把她抱起来,边揉腿揉手,边朝外边走去,还不忘骂道:

“熊猴儿,你一丢丢点大娃娃,织布机有啥好玩的。天天踩以后长不高,你看看村里头的周家丫头……”

甜妹儿搂着他脖子蹭啊蹭啊,甜蜜撒娇道:“爷爷,咱们去榨油,桐籽,我全都准备好啦!”

叶老爷子一点都不温柔地揉她头发,怒骂声却渐渐停止。

俩爷孙走向全村最大的骄傲之一碧山村榨油房。

纺织车可抬家里,榨油房肯定搬不动。

冬季夜暗得早,月亮星星通常也少一些,且屋里都被钉的死死的,棉油煤油桐油,就得多多准备一些。

而在供销社买这些都需要票与钱,村民们也不傻,利用张老爷子的手艺,干脆在村里建一个榨油房。

每年夏秋,去种棉花的村里,交换一些棉籽,或者买一些桐籽,自己榨油,将油票省下来,去换其他物资。

榨油房做得可不容易,张老爷子呕心沥血,几乎忙碌接近一年。

尤其是榨油木制机具,那些釜甑、炉灶、木榨、铁箍、撞锤或撞杆、油缸等木质工具完美组合,需要手艺最好的木匠。

两年前,三村唯一的榨油房落户碧山村,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榨油房又称‘张氏榨油房’,生产队成立后,只要有油榨,张老爷子就可以得到工分。村民若是自己榨油,会送一些成油给张家,当做使用酬劳。

全村最不缺油的就是张家。

小到农具、中如织麻车、大到榨油房,木匠张老爷子的手艺,渗透全村各个角落里,村民们离不开他。

也因此,在这样的年代,匠人们受到的尊敬,等同于那些热血读书人,而最棒的匠人,在部分村人心里,比读书人还重要。

中秋深秋的榨油房,通常忙碌起来,天天都转个不停,需要本村村民提前预订。而外村村民更是不知道排到猴年马月去。

今年特殊,暴雨后,秋季来得早,村民来不及兑换籽类材料。而如今,唯一安全的山路出口被封,其他崎岖山路也有,平时就挺危险,暴雨加秋冬,危险得更多。

因此榨油房难得空闲下来,这倒是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