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病宋 > 第二十三章 受灾儿童

第二十三章 受灾儿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姐不是调查过她只做了三个月清倌人吗?”赵枢下巴都惊掉了。

“傻吗?出来偷人挎个大篮子干什么?”竹樱这个记仇的女人抓住机会嘲讽了回去。

“也许他们用绸缎交易?”赵枢觉得这是个合理的解释。

竹樱白了他一眼,不过黑暗中赵枢并没有看见。

过了半盏茶的功夫(五分钟),白露挎着大篮子出来继续往北走。

二人弯着腰跑到铺子门口,门边有个牌子,上书“卢记包子铺”五个大字。

“难道她买了一篮包子,她要干什么?”竹樱扭头问赵枢。

“我怎么知道,要不叫开门问问?”

“不用了,直接跟上去看看。”

这次走了两里远,到了一片空地上。

“原来她是……”竹樱又瞪大了迷人的桃花眼。

“现在傻子也看得出她来干什么了。”赵枢及时打断竹樱。

那片空地上有大约三十个小孩,小的只有大概三四岁,大的也不过十一二岁,看到白露,都欢呼着跑过来。

“哎呀别抢……”

“吃慢点,别噎着……”

“都有都有,小花再拿一个中午吃……”

“仙女姐姐你不吃吗?”

“你也知道我是仙女,仙女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啊。”白露摸着名叫小花的小女孩的头温柔地说道。

“你哭什么?”赵枢发现竹樱已经在旁边抽抽起来。

“他们好可怜。”

“能活着就比大多数人强了,你去城外看看,尸横遍野啊。”赵枢长叹。

“我想起小时候……”

“你可别跟我说你想起小时候有多苦了,你家不是丝绸商人吗?”赵枢又打断竹樱。

“我八岁就在皇后身边了,每天都要学很多东西好不好?”

白露已经分完包子,跟孩子们约好明天再来,便转身走了,那婀娜的身材提着灯笼走过来,赵枢竟看的有些入迷了。

“呀!”

直走到一丈远,白露才看清楚二人。

“你做好事怎么还偷偷摸摸的?”回府之后,赵枢问道。

“奴家毕竟是王府的下人,怕别人说闲话……”

“你是管事,不是下人。”竹樱打断道。

“那些孩子都是这次水灾的孤儿?”赵枢继续问。

“有些是,还有些是水灾前就没了父母,郡王和奴家回城时在马车里看到的,记下了位置,跟他们说我天亮前会去发包子,一开始只有五六个,奴家让他们互相传一下,这几天就这么多了。”

“你每天买这么多肉包子,更别说他们宣扬开来,人只会越来越多,你一个月月钱才十贯,能喂他们多久?”

这年头一个小饭馆一个月收入也就十贯钱,赵枢给白露开这么高的工资其实已经不低了,但肯定不够养活几十甚至上百个孤儿。

“奴家进王府前也有些积蓄,够用一段时间了。”白露低头轻声道。

“你只做了三个月清倌人,能有多少积蓄,万贯?即便是你有万贯积蓄,开封这么多孤儿,估计用不了几天就有上百人找你要包子,你又能喂他们几天?几个月?几个月后你的钱花光了他们还得饿死。”

……

“奴家只是不忍心看他们挨饿,还没想过这些。”白露已经哽咽起来。

“你要是钱不够了,可以找我要。”竹樱看不惯赵枢冷血的样子,开口帮白露。

“你捣什么乱?”

“郡王,求您救救他们吧!”白露突然哭着趴在地上,拽着赵枢的裤腿。

“哎你这是干什么,你先起来。”赵枢被吓一跳,连忙想把她拖起来。

“郡王,他们最小的才三岁,若是没人救,他们活不过冬天的啊!”白露不肯起来继续哭到。

“官府会救他们的。”北宋已经有正处于雏形的福利机构。

“但官府救不了所有人,肯定还会死很多的,那些小女孩会被青楼捡去的,他们都是孩子啊……”白露喃喃道。

“你还是不知民间疾苦啊,你以为东京繁华都是哪来的?咱们日子过得越好,百姓就越惨,这些事在民间太多了。”

……

“行吧。”

白露抬起头,瞪大了满是泪水的眼睛,还有些不敢相信赵枢这么痛快就答应了。

“我想办法,你先起来。”赵枢把白露扶起来,掏出手帕要给白露擦眼泪。

竹樱一把拉过白露,把手帕递给她。

……

“这些小孩最大的也就十二三岁,更大的已经去做工赚钱了,养人很花钱的,你们有什么好主意没有?”

“大点的就安排进别院的作坊里吧,小的只能先养着。”竹樱也没有好办法。

“那养他们花的钱算他们欠咱们的,以后让他们做工还好了。”白露急忙说道,生怕赵枢改主意。

“当然,咱们总不能白养他们。”

“我再想想吧,我先去补个觉。”赵枢打着呵欠便要出门回卧室。

“对了,白露,你去统计一下看城内一共多少孤儿。”赵枢一只脚迈出房门,回头补充到。

赵枢回到卧室脱掉衣服一头扎在床上,本来想睡到下午再起床,然而刚睡了一个时辰,就被竹樱进屋拖人。

但这次没拖起来,赵枢用被子把自己裹成一个粽子,死也不出来。

“有客人。”竹樱无奈说道。

“谁?”

“翰林图画院的张正道,还有他两个朋友,你不在的二十天他们隔三差五来找你,说是要请教画技,不过这几天倒是没来。”

“说我不在。”赵枢闭着眼嘟囔道。

“我已经跟他们说你回来了。”

“人家都找你这么多次了你不见合适吗?”

“张正道好歹是你的老师。”

竹樱开始唠叨起来。

“我的老师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赵枢宛若梦呓。

不过竹樱说的也没错,赵枢还是挣扎着爬起来,

“你带他们去二进正房招待一下,我吃完饭就去。”

“他们已经在二进正房等半个时辰了……”

“……行吧,帮我穿一下衣服。”赵枢曾经做过一件现代式中排五个纽扣的衬衣,但所有人都说丑,只好压箱底再也没穿过了。

紫色燕居服,脚踩木屐,饿着肚子的赵枢来到二进。

“学生赵枢,见过先生。”虽然如赵枢所说,张择端只是赵枢众多老师中的一个,但还没进门,赵枢便执学生礼向张择端问好。

门内自然是张择端马贲苏汉臣三人。

“草民万万不敢当郡王如此称呼,草民张择端,见过郡王。”

三人也都小心翼翼地行礼,虽然都是颇有名气的画家,但三人都是白身,赵枢身为郡王,从官级来说只在两位相公和太子赵桓之下,虽然张择端确实指导过赵枢绘画,但也万万不敢托大。

“先生此言差矣,郑鹧鸪晚年归隐袁州,有个叫齐己的和尚云游天下,到袁州时,带着自己的诗去拜见郑鹧鸪,诗名为《早梅》,诗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鹧鸪看后对齐己说,‘数枝’非早,‘一枝’更佳。齐己听后,整理三衣,叩首膜拜,此谓‘一字之师’。改一字尚可为师,我与先生虽无拜师礼,但先生教我良多,自当为师。”赵枢拱手又是一礼。

拱手真是性价比最高的套近乎方式了,反正行礼不花钱。

“郡王博学,在下佩服,只是不知此典故出自何处?”马贲其实只是顺着赵枢所说没话找话。

“出自陶舜咨的《五代史补》,补薛居正《五代史》所未及。”马贲能问出这个问题赵枢一点也不感到奇怪,毕竟人都不是全才,绘画大师没几个读书读的好的,后世读书人的文人画也是一张比一张不能入眼。

三人感慨之余,纷纷表示佩服赵枢的博学。

“听管家说,三位最近来了多次,不巧小王近来二十日都在城外,让诸位白跑这么多趟,实在抱歉,小王以茶代酒,向三位赔罪。”赵枢不喜欢喝茶,杯子里其实只是白开水。

“不敢,我等都听说郡王在城外忙救灾防疫之事,郡王宅心仁厚……”

“好了好了不要客套了,说正事吧,我都还没吃饭。”赵枢发现这个叫马贲的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啰嗦起来还一套一套的。

“你们是来看那些油画的吧,李妈妈,去书房把我的油画拿来。”赵枢决定速战速决,把这三位打发走。

李妈妈抱着一箱木板放到八仙桌上,里面除了油画还有些素描,赵枢示意三人过来看。

“用亚麻籽油画的。”没等三人发问,赵枢先给他们介绍起来。

“郡王神乎其技,在下着实佩服,只是不知怎样才能将画中的景物画的像触手可及一般,郡王可否指点一二?”苏汉臣先问道。

“这叫透视画法,简单来说就是用线和面趋向会和的视觉原理来表现纵向的尺寸。”

跟这些数学方面的文盲普及几何知识还是挺难的。

果然三人都没听懂。

……

“就好像两根筷子平行摆放,平行懂吧?就是间距一样,”赵枢将两条手臂平行前指,“咱们从一头看,是不是离自己近的这头宽,远的那头显得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