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龙涎不仅是口水
“钟馗,情况摸得差不多了,怎么搞?你是中队长,我听你的安排。”许士凑到钟元平身边小声的说。
“得了吧,三多,你也是中队长,虽然我正你副,但你我都清楚,这是安排只是临时的,老大一直想组建两个中队,人数怎么都凑不齐,只好将我俩混编在一起,这也是无奈之举。关键是,在侦察方面,你是龙影里面最强悍的,你先说说你的意见。”钟元平回答说。
兰芳国防军在组建第一师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大比武,精挑细选,勉强才挑出一百人,将这一百人编在一起,由龙影的老队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这一百人的素质如何?用张武海的话说,按西南猎鹰的标准,这些人绝大部分连选拔都过不了,更不用说通过选拔之后熬过百分之八十的淘汰率,时间太短了,标准也不能降得太厉害啊。
但袁木不想等国防军完成成熟之后再设立特种部队,放弃自己的强项不用,怎么都说不过去吧。这一百人也算是百里挑一的优秀者,不能完全按照二十一世纪的标准来确定去留,但可以按照二十一世纪的标准进行训练啊。
这个时代,还没哪个国家有特种作战的概念,最多也就是玩玩原始的刺杀、游击、偷袭。因此,兰芳的特种兵部队可以以战代训,以训促战,战斗和训练完美的结合起来,先确定雏形,永远领先别人一步,甚至是两步。
其实,人类历史上,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刺杀、偷袭、渗透破坏等战术都得到过广泛应用,比如西方的“特洛伊木马”经典战例,比如东方的三国官渡之战中的“偷袭乌巢”,这都有特种作战的味道。
但是特种部队放到台面上,得到真正重视,还得提一战末期的“德国突击队”,进而发展成为“勃兰登堡部队”,这个部队有了那么一点近现代意义上的特种作战部队的雏形。
这支部队在二战的初中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配合德国主力军队完成过很多艰难的任务。德国在战前就将自己的军事思想传播到东方,同时,这种战术也传到了东方,比如扶桑的“益子挺进队”,集合精英人员,化妆渗透,进入军兔的根据地执行斩首任务。
至于种花家嘛,苏区的“手枪队”,抗战的“敌后武工队”,以及朝战和越战的“特务部队”,这些都可以算用特殊性质的队伍从事特殊作战行动,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
虽然这些部队在对敌作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种阶段是决定性的作用,但这仅是触摸到一点特种作战的皮毛。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南方军区组建了“南国利剑特种部队”,种花家才算入门特种部队,经过不断完善,全军推广,进而后来居上。
特种部队的源头还是在欧洲,这个说法没毛病,有很多人说“勃兰登堡部队”是世界上第一支特种部队,但是,这个说法还是值得商榷的。
有这个说法,估计是“波兰战役”德军闪电获胜的原因,在开战之前,“勃兰登堡部队”化整为零,渗透潜伏在西里西亚的矿区,德国军队大规模入侵波兰时,他们控制了战术上十分重要的维斯杜拉河上的桥梁,以及占领了西里西亚的一些完好的工业设施。
这不是真正的独立执行特种作战任务,而是配合大部队的袭击任务,和现代意义的特种部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勃兰登堡部队”在波兰的表现仅是特种部队特种作战的一部分内容。
而,英国的“哥曼德特种部队”就不同,他才算是世界上第一支独立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新型部队,是这个世界上特种部队的“先行者”。
“哥曼德特种部队”孤身深入德占区,孤军独立,深化敌后偷袭破坏等行动,没有任何支援,那个时候盟军也没能力提供支援。但他们让德国军队寝食难安,即便希特勒下达了著名的“根绝命令”,然并卵,“哥曼德特种部队”依旧如故,根本没鸟起。
“勃兰登堡部队”被*,战力大打折扣,而“哥曼德特种部队”在烈火硝烟和“根绝命令”中创造了无数辉煌的奇迹,并成功的延续到二十一世纪,成为世界著名的“英国sas特种部队”。
不得不说,约翰牛在“布尔战争”中,用十万人的生命代价从布尔人那里学到了灵活游击战的精髓,掌握了各种地形,各种时间段灵活作战的技能。即便“哥曼德特种部队”成立时间(1940年6月组建)比“勃兰登堡部队”晚,在特种兵的眼里,他们才算第一支真正现代意义的特种部队。
种花家,游击战的精髓,是太祖在井冈山会师之后,总结游击战争的实践经验,将自己曾提出的“十二字诀”发展成为“十六字诀”。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个字成为了军兔的制胜法宝,发展壮大的强兵利器。
特种作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种游击战的升华,只是特种作战相对于游击战而言,对人员有着非常具体的要求,作战目的更加明确,作战效率更加严格,具有编制灵活、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机动快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悍等特点。
第一次布尔战争虽然已经发生了,但只是小规模战斗,双方的伤亡情况都不算严重,没什么可说的。第二次布尔战争几乎影响了整个欧洲,但目前还没有发生。
“游击战”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早在公元前512年,吴国伍子胥先疲楚后决战,大败楚军就是游击战。楚汉争霸,公元前204年,彭越在项羽后方,神出鬼没,疲惫项羽大军,截断项羽后勤,成就史上“彭越挠楚”之名,也是游击战。
不仅仅只有这些,炎黄历史上的历次农民起义战争,无不是将游击战作为一个重要的作战方式,无不是将官军折腾得顾此失彼、腹背受击,疲于奔命。
目前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人就是这么干的,将荷印殖民政府的军队拖在亚奇地区整整三十年时间,这就是游击战的威力所在。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亚齐这个地方可不简单啊,不仅是荷兰人在这里吃足了亏,印尼民族解放运动成功之后,亚齐地区从来就没有安宁过,是印尼最乱的地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国教运动”,七十年代的“自由亚齐运动”,一直到2006年,《亚齐自治法》获得国会通过,这个地方才稍微安静点,但从骨子里,亚齐估摸着还在想独立的事情呢。
这个地方面积虽然只有五万多平方公里,但资源极其丰富,是印尼天然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盛产石油、天然气、橡胶、金矿、银矿和木材,其中天然气占印尼的三分之一。
兰芳人民共和国不可能将这样一颗“*”放在身边,通过研究种花家那边提供的各种资料,龙影的全体成员一致认为必须将亚齐问题彻底解决,为苏门答腊岛提供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
这一次所谓的“抗荷圣战”为兰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1873年荷军战舰入侵亚齐,挑起战争,占领首都大亚齐和王宫,控制了亚齐所有的交通干线和大城市,逼迫亚齐素丹马赫迈德·沙撤往山区,最后病死在山里。
但,1880年以后,新首领杜固·蒂罗和杜固·乌玛等人领导亚齐人掀起抗荷斗争的新*,他们利用山区进行游击战,分散的游击战一直坚持到1903年,新的亚齐素丹被捕后宣布承认荷兰拥有亚齐主权,整个抗战才停止。
荷兰殖民军一直被亚齐人的游击战弄得精疲力尽,耗费巨大军费,才能平息。1894年荷军学会固守防线的囚笼战术,调集重兵,全面讨伐,加之采用拉拢世俗王公贵族,分化打击等策略,才初见成效,但用了整整三十年。
“游击战”,军兔是祖宗,军兔出身的龙影更是加强版,再加强版的游击战专家,另外有先进武器和通信设备的辅助,即便亚齐武装力量熟悉亚齐山区也和龙影不在同一档次。
兰芳国防军占领了棉兰和勿拉湾之后,并没有向南发展,进攻廖内省和西苏门答腊省的计划,反而先占领新加坡,目的就是不想太过于逼迫荷兰人。
这个战略对于兰芳国防军中很多来自婆罗洲的兰芳遗民来说,有些想不通,他们向高层提出过质疑,想彻底消灭荷印殖民政府,驱赶荷兰人。袁木等人亲自做了解释,并且将亚齐问题的严重性做了分析,才平息兰芳遗民中的一些过激想法。
以亚齐地区为战略重心,边发展边解决麻烦问题,这就是袁木等人无论如何都要组建新特种部队的原因。在十九世纪用具有绝对优势的“特种部队”对付山区松散的“游击队”,这和西北地区反恐作战的原理差不多,只是,这里的“*”所用的武器差得比较远而已。
因为兰芳共和国需要发展,龙影队员需要充实到各个单位去,带领新国民发展经济和军事,建设美好家园,能留在特种部队充当种子教官的也没多少,最后才定了十二个人。
新特种部队被命名为“龙涎特种部队”,“龙涎”说得透彻点就是龙的口水,龙的哈喇子。龙的根在炎黄大陆,东南亚的华人并不占优势,、算龙不经意间流下的口水而已。因此,龙影队员将龙身上最不起眼的一部分当作特种部队的名字。
口水,其实也不并是现代人所说的那样不洁不雅,中医学称口水为“金津玉液”。“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素问·经脉别论》中的原文。
人要是没有口水试试看,看能不能生存得下去?口水被称为“金津玉液”,是因为口水中含有天然的抗癌因子。俗谚有云:“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女人每天依法炮制,津液可以经过胃、脾、肺,散布到全身的所有血管当中去,这样就可以达到“永保健康美丽”的功效,这可是中医有名的“唾液养生法”。
龙涎特种部队暂时是一个营级单位的中队,人数共计112人,分为10个特战小队。其中12人是原龙影成员,钟元平和许士担任正副中队长,另外十个人担任小队长,分别为:张武海(狙击手)、吴修文(火力手)、曾斌(突击手)、孙志厚(突击手兼斥候)、沈鹏(狙击手)、张林大(突击手)、康梅华(火力手)、秦桂军(突击手)、东方晓(狙击手)、陈翰林(突击手)。
这十个人担任小队长,龙影的绝活也没有放下,在小队中,除了负责指挥以外,他们依旧承担原来的战斗岗位,发挥原来的优势。
强化磨合训练了一段时间,让新队员知道了什么叫“地狱”,什么叫“魔鬼训练营”,机械的训练让配合更加默契,极限的透支让体能和技能有所突破,直到出访舰队离港之后,他们才偷偷潜入兰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