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南洋崛起 > 第150章 密谈

第150章 密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150章密谈

曾国荃离开客轮没多久,三艘江湖级护卫舰和两艘补给舰突然启动,在黄浦江中缓缓调头,然后顺江而下,驶向吴淞口。

吴淞口外的海面上,三艘远洋杂货船、四艘客滚船、三艘登陆舰、六艘红箭级导弹艇,还有一艘南仓级远洋补给舰,一共十七艘舰船依次停泊在吴淞炮台的射程之外,与吴淞口炮台遥遥相望。

“靠,这是885青海湖号,尚飞真狠,这是将种花家九十年代服役的所有补给舰一网打尽啊。”江湖级护卫舰的舰长孙广俊目瞪口呆的看着远处的庞然大物感慨道。

孙广俊出征夏威夷的时候,获得一个消息,种花家最新的四万六千吨901型综合补给舰已经在广州下水进行海试,随着第一艘901的下水,船台上又开始了两艘901的分段建造准备。

901型综合补给舰刚刚下水,丧心病狂的海军兔就将八艘服役中的补给舰退役5艘。作为曾经的军兔,对海军兔这种做法感到触目惊心,也看到了海军兔的孤注一掷。

885能出现,883和884不可能没有来到这个世界,这是最基本的认知,对于这一点,孙广俊没有丝毫的怀疑。

种花家船厂的产能严重过剩,海军兔大量的军舰退役不仅腾出了舷号,也回收了大笔资金,在此刺激之下,海军兔的新型军舰也开始下饺子,不停的有新军舰下水服役,这种动作同样也震惊了那个世界。

作为南仓级的青海湖号排水量37000吨,算是世界补给舰中的大块头,23000吨的装载量比“福清”级多11000吨,先后四次与其它军舰组成舰艇编队,保障舰艇编队出访十二个国家,总航程超过13万海里,在种花家也是一艘非常赫赫有名的补给舰。

孙广俊拉响汽笛,和新到的舰队打招呼,并用无线电和对方进行联系。没有作战任务,双方很是轻松。孙广俊才知道这支武装商队除了一部分用于贸易的商品之外,建筑物资和人员也占据了八成运量。

孙广俊留下两艘护卫舰陪同青海湖号留在吴淞口,自己带着其他十六艘舰船驶入黄浦江。

黄浦江内,现在是兰芳人的地盘,除了大清的民用船只以外,黄浦江内所有的外籍船只和炮艇全部被俘获,航道很是安全。

一支新的舰队抵达大东门码头附近,再一次引起了上海市民的震惊,同样也让黄浦江江面变得更加拥挤。

接到消息的邵友濂叫醒曾国荃,一众上海官员匆匆赶到码头,再一次登上客滚船了解情况。随同而来的10个县1个厅县太爷被江面上密密麻麻的巨轮吓得双腿不停的颤抖,心中庆幸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曾总督,这是我们兰芳共和国副总统徐茂先生,徐副总统代表袁木总统对大清

帝国进行国事访问,第一站就是上海。”胡书达看到曾国荃再次登上客滚船,就向刚刚从新抵达的客滚船上接过来的徐茂介绍。

“欢迎曾总督再次光临兰芳舰队。”徐茂伸手握住曾国荃的手,热情的打着招呼。

熟悉洋务的曾国荃知道,副总统在“总统制”国家中有着“备位元首”之称,相对于大清帝国的行政体系来说,如同储君,其地位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且,这位徐副总统还是受兰芳共和国总统授权,代表兰芳共和国最高权力者前来进行国事访问,可见事关重大,作为官秩从一品的曾国荃对兰芳共和国此举非常之震惊。

双方再一次见礼,互相介绍随行人员,然后在乌海的安排下,兰芳共和国徐茂、胡书达与大清帝国曾国荃、邵友濂四人单独在会客厅进行会谈,其他人员由舰队官兵进行陪同。

“曾大人,令兄文正公令人钦佩,出身农家子弟,一生克勤克己,而困而知,而勉而行,修身律己,忠君卫道,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炎黄精神千古流传,实乃我等之楷模。袁总统与在下常谈起文正公,都只恨未能早生几年,失去与文正公当面求教之机会,实为人生一大憾事。”徐茂和曾国荃寒暄一会之后,转移到曾国藩的话题。

“承蒙徐总统厚爱,对家兄评价之高,沅甫惶恐,家兄若泉下有知,必定会甚为感动,在此,沅甫代家兄对贵国总统和您的深爱感激不尽。”曾国荃站起来对徐茂深深鞠躬,抬起头之后,两眼通红。

虽然不知道徐茂如何知道自己大哥的事情,但兄弟姐妹九个,只剩下自己和在家中主持家务的二哥,被徐茂这一撩拨,挑起了对大哥的思念之情。

“在我们兰芳有一句话,年少不懂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即便文正公离世,他依旧始终与我们炎黄子孙同行,在政治上、战略上、理学上、文学上,都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楷模,是你我他的良师益友。”徐茂扶着激动的曾国荃坐下,继续赞扬着

曾国荃轻轻摇晃着头说:“家兄是带着遗憾离世,不是因为天津教案而背负骂名,而是深感绝望。家兄余年常感叹,无论自己多么努力,依旧拯救不了已经烂透的清王朝,但即便如此,这倔强的老家伙,依旧为了这破烂的王朝耗尽最后一滴心血。”

满眼泪水的曾国荃带着一丝迷茫,盯着徐茂的眼睛问:“徐总统,同为炎黄子孙,兰芳建国短短一年,就拥有如此实力,为何几百年的大清王朝会落到如此地步?这个王朝真的没救了吗?”

曾国荃的话音一落,旁边的邵友濂惊慌失措,看着曾国荃的双眼充满了不可思议,他没有想到曾国荃贵为两江总督会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坐在邵友濂身边的胡书达

将手轻轻的放在他的肩膀上,轻轻的拍打了两下,示意他稍安勿躁,别干扰到曾国荃。

“文正公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清王朝的第一艘轮船、第一所兵工学堂、第一批西方书籍、第一批赴美留学生都是在文正公的倡议下才有的。但那位因子得贵的老太太在意的只是手中的权力,哪会管其他,哪怕是她爱新觉罗的子孙,也只是她手中的玩物而已。她不耗尽这个王朝最后一滴血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徐茂不动声色的为曾国藩打抱不平。

“我们的出路在哪里?百姓的出路在哪里?清王朝的出路在哪里?”曾国荃问。

徐茂摇头说:“没有出路。以那位老太太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性格,欺软怕硬,对洋人畏之如虎,对子民狠毒如蛇蝎。王朝子民,特别是汉人,只能苟且残活而已。”

“我们之所以来大清,一方面是要为我汉民族多留点血脉,另一方面是为炎黄奠定一个工业基础,用开眼看世界和文化教育开启民智。即便未来清王朝灭亡,也不是亡在外地之手,而是内部变革而已。”

邵友濂忍不住插话:“徐总统,你们就这么有把握?不说别的,就您刚刚说的那位老太太会眼睁睁看着而不出来阻挡?”

徐茂回答说:“在那位老太太眼中,我们同样是洋人,而且是比那些黄毛高鼻绿眼睛洋人更加凶狠的洋人。老太太怕死啊,他不敢明目张胆的阻挡,何况我们会帮你们将所有洋人武装缴械驱赶。以后的炎黄大地上不会再出现洋人武装,哪怕是北边俄人从陆地而来,我们也会帮你们大清抵挡住。”

“我们非常清楚,那位老太太现在想要修建颐和园,那可是一笔大消耗,清王朝的国力会被消耗的一干二净。对于我们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只需要让普通老百姓能有机会活得好好的,其他的事情,我们不关心,也对清王朝的领土、政权没兴趣。”

邵友濂好奇的问:“徐总统,你们兰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何有如此强大的实力?”

徐茂解释:“我们啊,不是历代从大陆逃难出去的弃民,就是躲避战乱而漂洋过海谋生的平民,乾隆四十一年建国,后来遭到荷兰殖民侵略军的猛烈进攻,一部分转移到棉兰,在苏门答腊岛厉兵秣马,改变本部以地域抱团的策略,广招所有汉人,另起炉灶,打出兰芳共和国的旗号,已经比婆罗洲本部的兰芳还要强大百倍。”

邵友濂问:“那你们和他们的关系是?”

徐茂说:“政权上没有关系,政治、军事、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没有关系,我们是一个完全崭新的国家,目前已经占据大半个苏门答腊岛,要不是因为人手不够,早就彻底消灭各

岛上的荷兰殖民者了。”

“荷兰只是一只小小的臭虫而已,我们现在主要精力放在英法两国和移民身上,目前已经发起了对缅、对越的战争,两地的英法海上力量已经清楚,陆地上的占领不难,难就难在改造上面。”

“所以,我梦对大清的领土没兴趣,世界很大,为了遏制洋人坐大,我们需要占领更多的地方,压缩洋人的生存空间,因此,需要太多的移民。”

能在清王朝生存下来的官员,没有一个是笨蛋,徐茂来之前就和袁木商量好了,与那些可以争取的官员直话直说,没有必要隐瞒,以利益和美好的前景作诱惑,反而会事半功倍。

而,眼前的两个人,通过从尚飞那里收集来的资料,都不是对大清愚忠之人,而且是那种审时度势之辈,说服起来并不难。

邵友濂稍稍沉默了一会问:“对我们这些官员家属,你们愿意接受吗?”

徐茂和胡书达一喜,成了。徐茂回答说:“非常欢迎,像你们这样的家族,家族子弟都是饱读诗书,治家有方,真是我们需要的人才。不过,移民过去要遵纪守法,如果能虚心接受新的思想,积极参与到兰芳各种事务当中,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胡书达补充说:“我们那里,一年三熟,粮食丰沛,只要努力,发家致富很简单,更重要的是,我们兰芳的控制区没有战乱,所有的战场都是在控制区之外。这叫御敌于国门之外,所以,生活在那里的百姓能真正的做到安居乐业。你们可以先排除几个家族成员跟随第一批移民过去看看,如果满意,可以举家迁徙过去,至少没有在大清这样胆战心惊,为家族存亡担惊受怕。”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