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3
“四马路那家布行,万尺的货,几天就卖完了,卖完了之后,几乎人人都要带几个回头客回去问。真要推广开来,只怕百倍千倍的货物也是小意思。只不过穿中式洋装,总是会有些来历。”
中式洋装是已故的南方大总统设计的,俗称中山装或者中华装。西装加多两颗纽扣,去掉翻领,加多四只口袋,穿这种衣服,一般都属于积极要求思想进步,爱国情绪浓烈的青年。
吴九山虽然只是个普通水乡富农家出身的学生,然而以前高先生在北平遇难的时候。他机灵逃脱并且第一时间把消息发回平安总部。
所以事后获得了一笔奖金,加上他从那以后就成为最嫡系的学生之一,待遇优厚,福利多多,所以基本是不花钱的。
这次吴九山在染布的实验上投入了一部分奖金,大约有一万尺的棉布委托布行销售,这批布如果做成衣服,大约是四千件左右。本来四千件的衣服,相对于上海三百万人口的庞大基数来说,是连一个水泡泡都冒不起来的。
但是经不住这批布料的质量好啊。新衣服做出来穿上,街坊邻居朋友工友,总是会问一句的,一问之下。这么便宜的价格,这么好的东西。
大家一起去买,最后又买不到,互相聊天之中又会赞叹几下,那影响就慢慢的大了,到最后连大型纺织厂的老板尖嘴猴腮也知道了。
生意做到他那个地步。是会关心本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的。
纺织厂老板尖嘴猴腮和满脸横肉,靠的就是剥削工人压低布价跟洋布竞争,然而又出了货物积压发霉和工人武装罢工两件事。
所以新型染料对他们来说,也算是一根救命稻草,如果使用好了,布匹的品质大幅度提高,积压发霉和洋布竞争问题都会解决。
然而染坊老板信誓旦旦的说,那个年轻人一定会来找他继续合作。可是这都过去十来天了。尖嘴猴腮和满脸横肉简直一刻也等不得了。
染坊老板提供的年轻人信息都价值不大,他们觉得,代卖棉布的布行应该有更多的信息。所以布行也跟着倒霉起来。
……
四马路,入夜之后十分安静,和白天的喧哗完全不同。一家布行门口写着大字的公示牌,虹布已经售罄!
布行的门板已经卸了下来,账房、掌柜和两个值夜班的伙计被五花大绑的扔在地上,嘴巴里也堵上了破布。
店铺里还站着几个陌生的黑衣人。
“识相一点,老实交代,如今这个人命可不值钱!”
一个黑衣人说话的声音有些调侃,然而他的动作并不调侃,随手就扯过一匹布来,用打火机点燃了玩。
布料燃烧,升起袅袅的青烟。
掌柜被熏得眼睛流下浑浊的泪来。被熏一下是小事,黑衣人的意思恐怕就是,如果问话的回答不能叫他们满意。
那么,这里很快就会发生失火事件,布行失火,烧死了人,也算是件十分平常的事情,倘若没有什么大利益,恐怕巡捕房是不会大力追究的。
黑衣人把打火机逼近了掌柜的鼻子尖尖:
“别耍滑头!”
说完了伸手把掌柜嘴里的破布摘下来。
掌柜被烟雾熏得脑子不清醒了,嘴巴里没了破布就使劲咳嗽了几声,然后扯着嗓子大叫了三声:“救命啊,救命,打劫啊!”
黑衣人伸手从腰间拿出一把匣子枪,往他脑袋上狠狠砸了几下,掌柜脖子一歪,昏过去了。而掌柜之前喊叫的那几声没有任何效果。
店铺里的门板已经放了下来,门板其实不隔音,只不过大晚上了,四马路留守的人员很少。这个年代,人也明,听到有打劫的,是不会贸然出来查看的。
黑衣人用脚踢了一下昏倒的掌柜,把他拨开。杀鸡儆猴之后,黑衣人又把目光转向了布店的账房。两人用眼神无声的交流了几秒钟。
黑衣人把账房嘴巴里的破布拿下来。
账房此时的嗓子也是发痒的,但是他没有敢咳嗦出声,而是用颤抖的声音说话:
“这位好汉,我们店里的钱,天黑之时,都是直接送往银行的。所以现在柜子里只有一些散碎银角子,铜元,共计不到一百块!”
一百块黑衣人还看不上眼,立刻问道:
“你们家的虹布,是那里进货的!”
------------
194上海只有三十辆的大卡车
账房详细来算,也是个打工的,如果别人用正常的方式探问,他自然知道商业秘密不能说出去。然而今天晚上他遭遇的是非正常方式问话。所以立刻竹筒倒豆子,回答的详细无比:
“是一个年轻的客人托我们代卖的,售价一毛五,我们只需要给他结算一毛钱就可以,拢共是一千块,已经存到凌氏银行了。是记名的存折,是需要我们掌柜亲自过去才能拿出来的。”
这个账房还算厚道,给布店的掌柜找了一个活命的借口。
然而黑衣人的目地显然不是那一千块钱,他问得特别详细:
“那个客人叫什么名字?什么来头?”
账房皱着眉头苦苦思索:
“真是不知道啊,我们也都是第一次见面,当时还怀疑他有什么骗局那,所以他在我们这里放下布匹,一分钱押金也没有要就走了。我们掌柜的还说,生意人讲实诚,所以布料钱肯定会结算给人家的。”
生意人讲实诚,就会留下口碑,生意做得长长久久,显然这是笔不错的买卖。虹布好卖,来问的人一天比一天更多了,简直要踏破门槛。对于这家中型布店来说,本来是件十分好的事情。
又详细问了一些卖布人相貌,穿着,卡车模样的问题。见那个掌柜实在是说不出来什么一二三了。
黑衣人又挨个审问了伙计们,伙计们交代的就更简陋了。他们当时还真是没有留心客人的样子,只是反复描述了那辆高底盘的卡车的模样,他们当时帮忙往下搬运布匹,对那辆特殊式样的车子是很留心的。
另外为了缓和气氛,伙计们又详细介绍了他们卖虹布的场景:
“非常好卖,客人都很识货。很快就卖光了!”
“一点都没有剩下?”
黑衣人问。
“没有剩下啊,我们自己也大都做了一件,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