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论国内年轻演员现状
剪辑需要熟练的技术,和一些灵感,再加上一些小技巧。
贾易的训练很简单,就是不停的剪,不停的剪。
剪完之后,系统会分给贾易一个很厉害的老师给他挑毛病,点评,回去重新剪。
连续剪了几年之后,他的剪辑功夫也算是略有小成。
几天的时间也到了《华夏好歌曲》的彩排时间。
姜文宏在彩排的前一天和贾易沟通了一下,“我觉得你现在不太适合和这些选手竞争。”
姜文宏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和解决方法,
“我和这边的制作人,还有台领导都考虑过这个问题,你在《十七岁的自行车》中表现的很好,也就导致有很多人都已经认识了你,所以准确的说,你现在已经不算是素人了。”
“我们是这么考虑的,给你安排的是特约选手,就是那种不是通过海选上来的,有制作组请来的选手。”
贾易也不太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无所谓的说:“我听你们的,反正之前说好了,我就唱两首歌,哦,对了,我给你发过的的拿两首歌感觉怎么样?”
姜文宏在电话那头发出了开心的笑声,“就是因为你给我的拿两首歌,我们才这么决定的,宇珩这边不想把你推给电视台那边,想签下你,估计这几天就会和你联系,你自己考虑一下。”
“签我?之前不是说只签歌吗?”
贾易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打算签那个公司,他不想这么快的变成公司的赚钱机器。
“这事啊,我是管不着的,之前签歌,那是三方合同,电视台,我们制作团队,和宇珩娱乐公司一起签的歌,最终是要制作成唱片的。
但是宇珩要签你,就是签你的人,不知道具体的合约是什么样子,但是宇珩在娱乐界算是名声最好的一个了,依靠一个大平台对你也有好处不是。”
“我现在可真不知道怎么决定,”贾易失笑道,“因为我还要上学,怎么也不能到时候还是高中文化啊。”
“不耽误的,你看现在好多的小演员都签了经纪公司,不也不耽误上学吗?再说你要是不说我都忘记你还是学生了,哈哈。”
贾易冒了一脸黑线,“我有这么老吗?”
“哈哈,是成熟,好了,不说废话了,明天会有我们的工作人员直接去接你,你来彩排就可以了,你的歌我已经帮你重新编曲了,保证让你眼前一亮。”
“好,那明天见。”
挂了电话,贾易还再考虑关于经纪公司的问题。
艺人签经济公司那是正常的事情,因为资源和人脉几乎都在经纪公司手上攥着。
除非是那些已经混出头的大佬。
但是有些伪大佬流量大的明星,也自己出来组建工作室,其实还是上面的经济公司的子公司。
“到底签不签呢?”
这个问题可能是贾易重生以来面临的最困难的选择了。
他托着下巴,半天想不出了所以然,随性拿出手机看一下微博。
“反正到时候宇珩娱乐回来找我,等看看他们的条件,再说吧。”
点开微博,他关注的一个影评人的一片文章,牢牢的吸引住了他的注意。
《论国内年轻演员现状,这几个年轻演员是否算得上好演员!》
为首的第一张照片就是他骑自行车飞驰在帝都街道上的照片,这张是《十七岁的自行车》里面的剧照。
“嘿嘿,虽然土了点,但是真的帅啊。”
贾易臭不要脸的在这条评论上点了个赞。
……
发条栗子最近没有素材,前几天靠着吐槽《满城尽带黄金甲》生存了好几周。
这个月真的除了老牌明星梁超伟和金成吾出演的《伤城》还能看的下去,其他的不是农村戏剧,就是爱情伦理,这个月的贺岁电影很垃圾。
发条栗子的影评风格和自己的好友‘男科一梦’的毒舌风格完全不一样。
他的特点就是擅长发现电影演员导演的闪光点。
就在他苦于没有素材的时候,看见了一部上映的青春文艺电影。
《十七岁的自行车》?
“又是一部乡村爱情电影?”
不怪发条栗子想歪,在06年的时候,国内大部分的导演还停留在拍乡土民俗的时代,美其名曰符合国内国情??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是因为省钱啊,一部电影乡村电影几十万的成本就拍出来了,赚个名声,赚个履历……
真正的好电影就只有那几个导演的电影能看,其他的无一例外全是烂片。
这不是发条栗子危言耸听,事实就是这样,电影被一群人垄断,新人根本没有什么发展的机会。
除了港片,外国引进电影,真没什么好看的。
但是发条栗子还是选择了这部电影,因为他看见了一个熟人。
这部电影的主角‘贾易’。
他没想到仅仅是几个月的时间,曾经的一个小跑龙套的太监,竟然演了主角的戏。
他顿时来了灵感,准备写一篇关于这个主角的文章。
然后他给好友‘男科一梦’打电话,“唉,杨威走看电影去。”
‘男科一梦’真名叫杨威。
“那部?”
正好他也处在缺素材的时间段。
“这部新上映了一部青春片《十七岁的自行车》,去看看。”
谁知杨威一听,立马拒绝了,“不去,早就看过了,首映那天这钱我就恰过了。”
“咦?那我怎么没看见你发文啊。”
作为同一行业不同风格的影评人朋友,发条栗子最关注的的就是他这个朋友,每每都能撬点思路出来。
“嗨,没法写。”杨威的语气有些无奈,“你知道我是毒舌风格的,这电影说实话,除了有些细节问题,其他的都挺好,关键是人家的主题没办法说,你说中了吧文章容易被封,说浅了吧,还不符合我的风格,干脆就贴了个买票的链接,算是交代任务了。”
“拍的不错?文艺片?”
“那可不是文艺片,走的写实风格的,但是故事脉络和冲突设置的很好,演员也都不错,估计还能获个奖什么的。”
听杨威这么说,他对《十七岁的自行车》更加感兴趣了。
于是,买了一张下午的票,赶到电影院观看。
虽然自己的好友杨威夸奖了一番这部电影,但毕竟受众很小,06年的时候普遍去电影院观影的观众还比较少。
好不然容易去一次电影院,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大制作,有大明星,大场合的电影。
按照那时人的说法,‘电影里不炸个楼房,毁个车什么的,还算是电影?’
所以就算很多影评人都在夸奖《十七岁的自行车》,但是他的票房依旧不高。
发条栗子进场的时候,看见整场电影大概只坐了十几个人。
其实这已经算是文艺片中的巅峰了。
发条栗子其实心里还抱着怀疑的心态落座,直到一身红的周熏出现,他才知道,这部电影是有内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