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综]当太后的这些年 > 分卷阅读147

分卷阅读147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就让他这一辈子在别庄好好的待着吧。你舅舅认不认他是你舅舅的事儿,反正哀家生性凉薄,是万万不会认他的。”她能留他一命都是看在血缘的份上,真让认了他,不是就承认了其国丈的身份吗。杨太后只要一想到这事儿,就别提有多糟心了。

“张老爷子卸了承恩公爵位,就返还其家产吧。毕竟他是正正经经的国丈,说起来你也要叫他一句外公。”

“儿臣知道啊,所以才没将张老爷子一起下了昭狱啊!”朱慈有些头疼的揉揉太阳穴道。“儿臣自认儿臣已经网开一面,放张家一马了,怎么张家人还打着让慈安太后说情、重新发落的主意。”

一听这抱怨,杨太后便立马猜到了张家人估计不私心,想法子见了慈安太后,向她哭诉求饶。只不过慈安太后是个聪明人,不会为了并不亲近的族人而枉顾国法、所以在得知张老爷子还好好的时,便闭门谢客,越发的深居简出起来。也只有她,为了替原身出一口气,而选跑到杨老爷子的面前,一通挤兑不说,还遗憾未能就此气死杨老爷子。

想到此处,杨太后忍不住露出一抹似笑非笑。杨太后盯着朱慈的眼睛,认真的说道。“张家人这么做,不过是还保有一丝皇帝会开恩、轻拿轻放的幻想罢了。看来要尽快将此事妥善处理好,得张家女眷再闹到你张母后的面前,要是因此害得你张母后生病了,那就太不好了。”

什么不好,无非是名声上罢了!

朱慈点点头,表示明白。随后便将此事揭过,转而嬉皮笑脸的亲自将说自己乏了的杨太后送回慈宁宫。

作者有话要说:大概还有十章完结,么么哒~~~争取尽快写完!

☆、第一百一十七章

泰昌十一年这一年,除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时出了张家人做的糟心事以至于牵扯出杨太后生父尚在的事外,就没其他旁的、惹人心烦的事了。待到了泰昌十二年,朱慈正式满十四岁时,杨太后已经将大部分的朝事都交政给朱慈自己处理,除了一些重大的事务,杨太后很少再过问朝政决策!

泰昌十二年一月,陕山甘三省巡抚联名上书奏明:今年大旱,恐蝗灾大面积降临。

接到奏章后,朱慈先去了一趟慈宁宫,询问过杨太后的意见后,便回了乾清宫召见六部尚书,命户部尚书提前确定准备好赈灾需要的粮草,又命工部们根据陕山甘三省地形绘画水利工程图纸,好广掘水渠,蓄水引用地下水以做饮用灌溉!

工部尚书犹豫片刻,出言询问道。“请问陛下,是否下旨让吏部官员征集劳役。”

“征什么劳役。每年从外国人手中买的奴隶还不够陕山甘三省大修水利工程。”朱慈利眼一竖,那越渐成熟的脸庞透出一种独属于帝王的霸气。他只是轻描淡述,却让工部尚书开始胆战心惊,一慌之下工部尚书忙讨饶道。

“是老臣忘了。将每年陆陆续续从外国人手中买的奴隶征集起来,人数绝对足够陕山甘三省顺利修渠挖坝。不过事有轻重缓急,修渠挖坝也要分个先后,不如先集中人手在重旱区修建。”

“你依所言倒也可以,就依卿之所见吧。”他作为帝王,只起到一个总揽大局的作用就好了,怎么调派人手、自有工部的官员来进行。

由于这年代人力物力有限,在陕山甘三省广修渠挖坝大概要个几年的时间,所以交代了工部尚书几句,朱慈便没有在关注陕山甘三省干旱之事,转而将目光狠狠的对准了辽东。

因为多年来的修生养息,满清鞑子到恢复了一点点生气。不过由于杨太后对他们防备过甚,一直严令辽东守军不许放一位大明商人与满清通商,也一直严令保持坚壁清野之策不变。所以一直对大明窥探心不死的满清鞑子、只能采取袭击边陲小镇的策略来试探大明的底线。

不管是杨太后垂帘听政时所掌控的大明还是朱慈亲政后所执掌的大明,都对满清鞑子痛恨不已,因此满清鞑子这一试探底线的小动作直接就捅了两尊大佛的心窝子。他妈没主动打你就算了,恢复了一点实力就敢捻虎须,这是打量着大明好欺负不成。

认为此时兵力已然全胜满清鞑子的两尊大佛私下商议了一番,然后在满洲鞑子袭击边睡小镇试探底线后没多久,驻守在辽东的兵马大元帅明达就到了杨太后和朱慈分别所下的懿旨、圣旨“打,狠狠的打。”于是随着太后懿旨、皇帝圣旨的下发,决定满清今后命运的大战不可避的爆发了。

泰昌十二年六月八日,朱慈下令限制题奏字数为六百五十字,兵、刑、钱、谷事不在此例。

七月初八,全国大旱,江淮一带夏飞蝗蔽天,导致粮食颗粒无。朱慈下令户部出资百万,从殖民美洲的西班牙手中购买了应急粮食,救济江淮百姓。

出了这种意外的天灾,已经心具对外扩充殖民之雄心壮志的朱慈对据说土壤都是黑色的、肥沃辽阔的辽西之地(指建州)更加垂涎不已,对满清鞑子用兵也越发用心。至于对外,不用杨太后背后挑唆,朱慈便野心勃勃的加入了瓜分美洲的列强当中。

于是在据朱慈在美洲加利福尼亚修建了皇家私家林园后,朱慈又出钱在印第安土著手中买下了德克萨斯州,在那儿广建牧场、农场,依靠愈发繁荣、昌盛的海运给大明源源不断的供应农产肉食。

因着在外有了一个大粮仓,倒也大大的缓解了天灾所给大明百姓带来的影响。经此一事,很多大明百姓不再觉得故土难离,他们响应礼部授杨太后之意宣布的对外移民政策,坐着大型的海船,将根渐渐的扎在了大洋彼岸。直至泰昌十四年,朱慈正式亲政之时,大明对外移民人口已达到了百万之最。其中虽然有国破满洲后、对将士论功行赏之时,多将对外殖民占领的土地作为赏赐的田地,但不得不说,此举极的促进了对外移民。

泰昌十三年4月,大旱持续,吴江一带年久不雨,飞蝗蔽天。当地官员下令百姓广而捕之,却不知为何飞蝗仍然与日俱增。

如此重大的灾难一起,民间居然有不法商贩趁机哄抬米价、大发国难财。赈灾粮草未运至时,米价已高达每石四枚一元银龙币。此消息上达天听后,引得杨太后勃然大怒,下令厂卫出动,将不法商贩一一斩杀,并再开国库、调拨粮草百万,成功将米价打压回了灾前一分银龙币一石的价格,并各地设厂施粥,有好事官员统计了一下人数,每日到各地粥棚者,日人数达千万。

泰昌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日全食。

六月初,吴江一带灾害缓解后,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大旱,蝗虫起。当时山东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