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 分卷阅读310

分卷阅读310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渊本人更是师从汉人崔游,准确来说,刘渊其实是受着地道的汉家士族教育长大的。

所以,他十分崇尚汉学,而他的第四子刘聪,可能是因为生母张氏是汉人,所以刘聪自小便和刘渊很像,在汉学方面十分擅长,更是习有一手好字。

因此,刘渊对待这个四子,一直都是疼爱有加。

刘聪除了聪明好学外,在刘渊建汉国的时候,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是称得上少年英才。

可是,汉国的太子并不是刘聪。

刘渊立下的太子是呼延皇后诞下的嫡子,刘和。

但是正如取呼延皇后是因为她乃匈奴贵族之女,为了牢牢紧握匈奴诸部,刘渊不得不娶。刘和这位皇后诞下的太子平庸无能,还极度排斥汉学,总以自己的纯血统自傲。

刘渊并不喜欢他,太子根本无法帮助自己攻占天下,如果是太平盛世,这样的太子守成也勉强够用了。可是现在正是逐鹿天下的关键时刻,一个平庸的太子只能摆在皇宫之中做花瓶。

但即便很不满意太子,刘渊也没有暂时换人做太子的打算,自建立汉国之后,刘渊才渐渐发现一个部落和一个国家之间的区别。

首先曾经的匈奴治理方法在汉国行不通,但族内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全变成了汉人那一套,所以刘渊绞尽脑汁,想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这种方法的确是缓解了国内胡人和汉人之间的矛盾,却也导致好不容易拢回来的汉人有些离心和不满,只能说是有利有弊吧。就连官职定制都如此麻烦,更不说涉及到储君的事情了。

站在这个位置上,他就不能随心所欲的处理太子之事,过去那种强硬的手段会找来无数官员的反对。汉人讲长幼有序不能逆反,匈奴人则称国之重器不可轻忽,汉人的混血没有资格登上皇位。

所以刘渊对于后继者的事情一直很烦恼,不过他自觉寿命不短,所以倒也没有那么着急安排身后事,反而觉得刘和太过柔弱,自己必须要打下广袤的领土,否则汉国怕是真的如同那些昙花一现的势力一般,迟早覆灭。

余奎见身边的主事匆匆从门外走进来,便问:“可是有事?”

那主事打了个颜色,余奎见状便不再追问什么,而是立即端起自己应有的架子。

果然,随后进来了的人正是楚王刘聪。

“王爷,今日什么风将你吹来了。”余奎继续自己的品酒动作。

“哈哈,本王听说余先生此处常有些普通寻不得的好东西,便来叨扰一番。”刘聪和余奎也比较熟了,所以并不客气。

余奎恍然:“难怪王爷从边关回来,想是因为陛下的生辰快到了吧。”

刘聪笑了笑,也不见外,自顾自拿起桌上的空酒杯,便给自己斟了一杯酒,仰头饮下,回味许久,方叹道:“好酒,酒味醇厚,无一丝酸味,更有一股稻谷的清香在其中。看来,孤找先生算是找对了。只可惜,皇父喜欢的是烈酒,并不是这种软绵绵的酒。”

余奎一把夺过酒杯,心痛的说:“所以你一来,我就知道自己的珍藏怕是又要少了。这酒本就是南方口味,不懂欣赏何必浪我的好酒。”

刘聪嘻嘻一笑,随即漫不经心的问道:“如今朝堂上的消息先生可曾留意?”

余奎见他似乎不再想要喝一杯了,便也放下了心来,听到这个轻飘飘的问题,便也回答的满不在乎:“太子殿下和太宰闹变扭呢,陛下为此已经两日不见他们两人了。”

汉国太宰乃陈留王刘欢乐,是刘渊的从弟,手握重权,在刘渊面前说话颇有分量,可是他最喜欢的皇子既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也不是得刘渊喜欢的刘聪,而是二皇子刘恭。

偏偏无人知道,这位自幼身体病弱,心性不行的皇子到底哪里得了刘欢乐的青眼,但是刘欢乐就是最喜欢他。

“太子大哥可真心急,他有母后和匈奴诸多贵族支持,又何必怕一位毫无威胁性的二哥。”对于这种狗咬狗的情况刘聪并不关心,他只是担忧背后有人给他下绊子而已。

因为汉族生母的关系,刘聪在朝中势力薄弱,如果不是有父皇一直暗中保护扶持,怕是他在外头领兵作战的时候,早就就被太子大哥的人设计陷害的不知道什么地步了。

可怜他一位领军的大将军,正宗皇子出身的楚王,探听朝廷消息,却要透过余奎这个外人。

“此等俗事休要再提,王爷还是跟随在下来挑挑藏吧。早日眼不见为净,我也不用一直心痛。”余奎起身在前面领路。

打开库房,木质的货架上,摆着十几个箱子,有大有小,全都上着锁,也看不清里面都是什么。

“这段时间王爷不在,不知道南方来了几个商队,卖的都是些稀罕物件儿,他们就在西市的那条街上盘了个铺子,王爷若是在我这里没挑中心仪的东西,便去他们那里吧。”余奎仔仔细细说这,完全一副盼着自己东西不被挑走的语气,惹来刘聪一阵好笑。

箱子一个个都打开了锁,刘聪见到箱中的诸多宝物,一时之间也不禁是屏住了气。

“这些东西有些是因为洛阳迁都之事从世家手中流出了的,也有一些是王浚使君曾经藏的。”余奎解释说。

实际上,这里的宝物,都是游鸿吟的私人作坊加工出来的东西。

但是,的确已经算得上是宝物了。

比如那一盏瓷的水灯,名曰仙人指路。在青色的船形托盘上,一位造型飘逸的女子手提一盏明灯,面如桃花,身姿摇曳,双目炯炯有神,恍如真仙再临。托盘上方是放置清水的地方,并且空余之地还装饰着一个色小坛,下层则是搁置灯油的地方。

那点火的灯芯便在仙女手中的灯笼之中,点上灯火,光亮便从极其薄的灯笼璧上透出来,而清水则吸过滤了灯火的烟熏,一点都不似普通灯盏那么刺激眼鼻。

“在南方,闺阁女子喜在水灯中养上一两朵花朵,或者是在色小坛中放上一点香料,水灯用来,便似将花园放于床头案前。”余奎解释道。

实际上,这些话都是余奎辈下来的资料,他根本没见过水灯这种东西,也能很肯定的说,南方没有哪家小娘子能用着这种东西,这根本是郭使君自己的独家珍藏啊。

“巧夺天工!”刘聪击掌赞叹:“我想天下能烧出这种瓷器的工匠,不出一手指数。先生,孤更期待先生的其他珍藏了。”

其他箱子里的东西都玉石摆件、巧金器等等,虽然珍贵非常,却似乎并不比那水灯来的吸引人。

至少,刘聪的心思都被那水灯吸引走了。

没办法,他受汉族文化熏陶,就喜欢这些风雅的东西。

然后,余奎又带来了一样十分珍惜新奇的东西。

是一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