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高桥康夫的葬礼和告别仪式将在京都市深草下横绳町的丹井会馆ホール举行。
深草下横绳町位于京都伏见区的铃塚公园附近。这里离京阪本线的伏见稻荷站稍远一些。
伊东看了看地图,觉得完全可以搭乘巴士前往。他利用w酒店的免费车,先到了京都站前。他查阅了巴士时刻表,在等候了十六分钟后,乘坐上了京都市营巴士南5路,前往目的地。
巴士上的人不多。这是因为这条线路有伏见稻荷前站。下车后,就能看见伏见稻荷大社。白天巴士是繁忙的,从京都站前把大量游客送到此站。晚上则送他们回程。伊东在这个时间段去,与他们背道而驰,所以省去了拥挤之苦。更让他高兴的是,有很多空座位。
南5路是均一系统,还是230日元的车票。从京都站前出发,主要经过七条京阪前、伏见稻荷前、深草西浦町、竹田站东口、横大路车库前等站。所以伊东在深草西浦町站下车后,还需要步行一段才能到达下横绳町。
这段线路没有京阪本线的电车快,所以整个路程需要三十分钟。优点就是可以到达深草,不需要走太远。
下午五点半,伊东已经到达了丹井酒店的斋场。若是在夏季,天色会依旧很亮。但是在初春的四月,浓烈如黑云的夜幕统治着大地。因为没有了太阳散发的热力,若是穿着单薄的外衣,恐怕会因递减的温度而感到寒冷。他的阿玛尼西装是此时最合适的衣物:既不会闷热,凉意也被阻挡在外。
丹井会馆是一间四层的欧式建筑,看起来如同中世纪的城堡。外墙的色调是咖啡色的。若不是此时灯火通明,则会以为阴暗的深红色。
会馆对面是一家充满江户时代气息的民宿,不少外国游客模样的人进进出出的。不是拖着大而沉重的拉杆箱,就是背着硕大的登山包,脖子上还挂着单反。
仪式是六点开始,所以伊东来早了半个小时。若是真正的亲朋好友,恐怕还要来得更早一些。
大厅里门庭若市,看样子都是来参加告别式的。这让伊东深感意外。毕竟高桥康夫不是名人,也不是明星。既然住民票和户籍上只有生亲母亲木村登纪子,没有亲生父亲,且又被高桥夫妇收养。似乎说明亲生父母这面并无亲戚。而高桥养父母已亡,高桥家族的亲戚估计也不会来。
他本想找到鸠山,和他们一起参加祭典,看到这种情况只能退求其次。那么下一步,就是寻找属于自己的队伍。
哎呀!伊东这时才想到,他和高桥非亲非故。他苦苦一笑。以前他参加的都是亲戚朋友或者熟人的葬礼,而参加陌生人的葬礼属于破天荒的第一次。
不过虽然伊东没有在高桥生前有幸结识他,但是经过不断地调查,他觉得高桥其实就是他的一个神交已久,素未谋面的朋友。
当然这种关系无法体现在现实,更无法在这里被证明。所以他向会馆的职员问询过以后,毅然进入一般来宾的队列里排队。
这个队列的人也不少。伊东完全搞不清他们的来历,也不清楚他们和高桥的关系。一个人一生认识的人何其多,但是能在其身后来参加告别式,至少说明逝者在他们心中还是有地位的。这也就难能可贵。而他们自认不是关系深厚的朋友,故而站在这里。
想到这里伊东有了更深的感慨。远在天国的高桥看到了这些人,估计也是会感到慰藉的。亲朋好友出现在告别式是正常情况,所以应该毫不意外。这些人才是最有价值的,因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谁在你死后还追忆着,缅怀着。
到了伊东的时候,他掏出一个备好的专用信封,里面静静躺着一张一万日元的钞票。
东京的奠仪若是一般关系的宾客,只需要五千到一万日元。京都也许会有不同,但是无论如何一万日元已经足够。
伊东奉上奠仪,并用毛笔在奠仪登记簿上写着:“伊东浩三,东京都港区麻布十番3丁目。”他觉得写到这里已经够详尽,。太具体也没有意义。
柜台后的收银员是个有些风韵的年轻女人。看了他的签名问道:“伊东先生,您是从东京都来?”
“是的。”
“麻布十番是不是东京特别区的中心啊?”
“港区只是东京都内二十三个特别区之一。”
“六本木和东京塔不就是在港区吗?”
“是的!”
伊东觉得这个女人有些啰嗦,而且不顾及他后面的人。于是点点头,就快步走开了。
这里的纪念厅就是大堂,因此空间广阔。一列列的椅子上面坐满了泾渭分明的吊悼者和来宾。
这么多人?!伊东简直不敢相信他的眼睛。死去的高桥一点点在刷新伊东对他的认知。这盛大的场面,已经不输于名人明星。
最后一排还有一两个位置,伊东走过去坐了下来。这个地方对他而言正适合。既不显眼,也符合他与高桥的陌生人关系。
灵堂三层祭坛中间是高桥放大的照片。看样子是高桥年轻时拍的,显得容光焕发,异常英俊。两侧则是荷花灯、花篮、鲜花、水果。
这时候所有参加告别式的人全体起立,因为丧主美代子穿着黑色衣裙走了进来。而年幼的晴子举着父亲的遗像,非常可怜。
高桥的亲人,看来只有妻子美代子和女儿晴子。伊东这是第一次与美代子和晴子见面。只是晴子的双眼通红,泪流不止。他看着这个已经显露出美人气质的小女孩,心中涌起了对晴子的怜惜和对凶手无尽的怒火。
不错!是怒火。以前他是被迫接受了高崎的请求,前来京都调查。所以其实是不甘心的!但是看到了晴子的伤心模样,他才觉得应该揪出凶手,告慰高桥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