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神豪 > 第426章 丰富多彩

第426章 丰富多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星空下,他就在那里,璀璨的银河在他身后展开,铺满整个天宇。墨蓝的天空下,毫无保留的完美金字塔状山形告诉我,是的,是他,那个荒原的巨兽,金色的圣殿,帕米尔的王。

k2,就在那里,一览无遗……

雪山就在身边,布洛阿特仿佛触手可及,要知道那可有 8051 米的世界第 12 高峰!

继续行进难度非常大,积雪没膝,冰缝密布,坡度极陡,需攀冰装备,且受天气因素影响巨大,每年仅数支队伍可以完成,到这里已经心满意足。

休息两天,坐上斯里兰卡的火车将关于茶的体验串联起来。轰隆地穿行在雾霭绵绵的茶山间,或许会与带着晨露的采茶女擦身而过。无论是以茶入馔的创意料理或是殖民风情的下午茶点,在这里古老文明和现代技艺的融合与转换都在分秒之间。

火车在高地缓行。这是斯里兰卡的中南部山区,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斯里兰卡红茶中的高地茶,就产自这一带。

在霍顿下车,前往ceylorails,世界上首个茶主题的度假别墅酒店,也是罗莱夏朵精品酒店的成员。有四个度假屋,这次入住的叫norwood,是一栋1890年建起的房子,过去是种植园主招待客人、欣赏美景的地方,海拔一千二百多米,就在茶园之中。

刚进屋,管家就给庄臣送上一杯茶:“您看上去有点累,我想这杯茶适合你。”

那是一杯摩洛哥薄荷茶,调入了菠萝汁和橙汁。这杯欢迎饮料让我清爽了许多,但饥肠辘辘的我更期待的是这里独特的茶餐,以茶入馔,配以在周边庄园新鲜采摘的蔬菜和香料。

听饮食偏好后,晚餐在20分钟后开始。餐厅里的壁炉驱逐着寒意,木桌上烛光微闪。第一道菜是茶熏鸡胸肉佐蔬菜沙拉,倒算中规中矩。

第二道菜就开始放肆开来,将玫瑰香草味红茶混入蘑菇浓汤,得出一种娇贵的味道,第三道是摩洛哥薄荷茶裹澳洲羊排,薄荷能让肉更鲜甜些,最后的甜点白巧克力慕斯,点上黑巧克力和苦柠檬酱平衡甜味,但最出彩的还是在慕斯里加入茉莉花格雷伯爵茶,带出了另一种芬芳。

回到房间,发现我的床上摆上一小段刚摘的茶枝。虽然有其他餐品可选择,第二天还是选择茶餐,迎接的是煎茶和柠檬草茶味的肉汤,还有浇着锡兰小种红茶酱的鸭胸肉。

清晨被管家冲泡的茶香唤醒,跟着安德鲁参观离住处十分钟车程的茶厂,听故事。离茶厂还有五米,空气中就已有浓烈的茶香。顺手从旁边的茶树上摘下一支最顶端的嫩芽,附带着两边的叶子,即是我们说的两叶一芽。每天清晨,采茶女就要上山手工采下这些茶,带回茶厂,经过萎凋风干、揉捻、发酵、烘干……

斯里兰卡红茶的制作过程和中国制作红茶的步骤很类似,不同的是锡兰红茶常以碎茶示人。在烘干之后,茶叶还需要层层过筛,筛出不同大小的碎叶等级。

参观完茶厂,来到品茶区。桌上有两种茶杯,一种类似马克杯,不过杯子上还放个像是倒置的杯盖,盖子上塞满泡开了的各式茶叶,另一种茶杯稍矮一些,和马克杯一一对应,盛的是相应的深深浅浅的茶汤水。

舀一勺茶到杯子里,一口气喝掉,这阵势特别像把烈酒一口闷。品茶师认为,这样的步骤必不可少,它能够让茶水迅速过满口腔,给人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往往是最准的。

其它的品法就和品功夫茶有些类似了,闻味,小口品,让茶在口腔中停留或翻滚,感知它的香味口感。

生长在6000英尺的茶中之香槟,味道清新,如潺潺溪流般回味绵长,口味活泼悦人。有着类似香草、柑橘的香气,茶体柔顺,其中稍许的辛味正像白垩土赋予香槟的那份清脆……

根据生长高度,斯里兰卡茶分为高、中、低地茶,海拔越高茶体越清亮透明,香气馥郁,海拔越低口感越醇厚,不过拿来配黑森林蛋糕之类的甜品堪称完美。

斯里兰卡的茶特别在一个小岛上地形丰富,各个地区的海拔、气候不同,也就孕育了非常多样化的茶品,全年都可出产茶叶。

然而很少有人像品酒那样用一套严谨的体系去深究产地、茶叶品种、制茶师、采摘时候的天气,用华丽的词藻形容它的香气、口感、味道,市场上的产品也很少细化出这种多样性来。

要知道任何变量都会造成茶的味道有所不同,昨天下了一场雨,第二天采摘的茶叶味道就要和晴天的不同,这多美妙。

基础的斯里兰卡茶分类方法中,也有以产区分的。加勒也是六大茶区之一,这里的茶味道强烈,很受中东人的欢迎。不过大多数游客都会点一份盛名在外的产自中高海拔产地乌瓦的红茶。茶色橙红明亮,味道具刺激性,透出薄荷、铃兰的芳香,苦涩回甘。

如果想猎奇,可以点汉杜努勾达庄园出品的白茶。斯里兰卡主要出品的自然是红茶,但也有部分的绿茶和白茶出品。

这里出产的白茶叫银针,很稀少。汉杜努勾达庄园离加勒半小时车程,那天我正好探访了那里。比起茶园,那更像是一个植物园,从橡胶树、肉桂、胡椒到茶叶,它的主人马林加赫曼甘那拉特内乐于利用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在斯里兰卡,很容易有时空错乱之感。一百多岁的揉捻机还能正常工作;半个多世纪前的内燃机还拉着火车翻山越岭。时间在这里有时像停止,有时也受冲击。

1950年代,当英国人开始开发非洲作为茶叶种植区,茶包的需求量增大,许多斯里兰卡茶厂开始使用ctc碎茶技术,萎凋之后直接将茶切碎,好更快生产茶包用的碎茶。

当然也有厂家依然坚持传统揉捻,只是在揉捻后用另一种特殊的机器碎茶,保持原有的风味。在坚持传统风味和开发更为现代的饮茶方式之间,斯里兰卡茶的味道,一步步地走向平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