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齐家祖上
光绪年间,漳河流域。
漳河以东多坡路,坡路绵延六里有余,坡上有一村六里坡,因坡长六里,便取了这名。
漳河以西多洼地,地势如碗,碗底有几家客店,南来北往的客人大都住这里,时间一长就成了村,取名碗底村。
到了民国时期碗地村里有了一戏班子,戏班子里有一名角,金梦玉,金梦玉常年跟着戏班子走台口,也不经常回家,村里就留了三间茅草房,当个落脚点。
那时候村里人平日里也没有什么娱乐消遣,逢年过节赶上庙会,村里唱大戏,那都是要凑凑热闹的,那时唱大戏都得提前两三天搭戏台。
有时候戏班子,人手不够的时候,村里的老少爷们都常会搭把手,不为别的就想村里早点热闹起来。
金梦玉,本姓齐,十里八乡有名的人物,名声在外,因此积攒了不少银两大洋。
钱财太多没法随身携带,就置于一口大铁锅中,藏于三间毛草屋的地窖里。
金梦玉有两个儿子,长子齐武昌,次子齐武盛,常年跟在他身边,长子武昌不是学戏的料,多年未能学出个所以然来,学习也是一塌糊涂,识字也不多,金梦玉看其学戏无望,就为其留了条后路,家中置办了良田数十亩,林地三亩。
次子武盛则一学即会,年纪轻轻就有了其父的几分风范。
天妒英才,没过几年金梦玉,就离开了人世,随后齐武盛继承衣钵跟随戏班子四处漂泊,齐武昌看留在戏班子也帮不上忙,便与其弟告别回了家乡。
齐武昌回到家乡一看,家里三间房子,年久失修已然倒塌一片狼藉,武昌知道家里铁锅藏钱的事,还特地找了数日,可也没什么结果,此事就此别过就不在提起了。
街坊邻里的帮忙下,就在原来的三间茅屋基础上盖了四间土坯房,四间土房中,两间堂屋,一西一间,西一间连着一里间。
房子刚一落成,就有人上门提亲,有家姑娘家人相中了武昌家里的数十亩良田,武昌当时也算富裕人家,父辈有名望,街里街坊关系也不错,左右邻居就张罗的给武昌办了婚礼,婚后生活也算殷实,有田有粮,生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人多了房子就不够住了,后来又盖了三间西屋,砌了一睹墙,拉了一院圈。
三间隔出一间,做了厨房,武昌有粮养活着一家大小也不算难,一晃眼儿子们就长大了,到了成家的时候,武昌可发了愁了,于是用光了三亩林地,给五个儿子成了家,盖了新房,不过老四因长的瘦小,不被武昌待见,就把旧院留给了老四。
说来也奇怪,老齐家兄弟几个家里都是一子一女,唯独老四家两个儿子,更奇怪的是,村里面其他家族弟兄们五六个情况多了,但凡排行老四的,都身形矮小,没有例外的,还都是两个儿子,这现象也是蛮神奇的,就好像是特殊遗传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