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群穿宋朝]苍穹之耀 > 分卷阅读187

分卷阅读187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了。

让江银这个存在更加神乎其神的,就是在扬州之战的那几天里,江银城门口突然爆发的天雷阵阵了。

这件事无疑坐实了临国是大圣之国、众神之国的身份,而且已经被目击者和幸存者传出了接近二十多个不同的版本。

有的说临国的皇帝能和天上的神仙打电话,有的说这雷公电母都在城里住着,所以门口在把控的这么严,一般人不能随便进去扰了他们的清净。

其实这热闹也是江银城的人第一次见,自个儿都不知道这噼里啪啦的一通高压电是怎么操作出来的。

赵构一听说这事,整个人都神了。

“真的只要把这几套题能做通,就能进江银城里头读书?”

他大宋的泱泱子民,文武双全者数不胜数,怎么可能连套卷子都对付不了!

辛弃疾其实自己也想进江银城里看看,可话不敢说满,只照着柳恣的原话道:“要通过考试才可以。”

事实是,柳恣听说他们要学理不学文的那套说辞以后,笑的捧着肚子半晌都没喘过气来。

“你们要是来考,文科分不管好吧。”柳恣两眼含笑的看着他,戏谑之意都没有掩饰的意思:“但是如果能考上城南或者城北中学,肯定还是要文理双修的不然就等着留级延迟毕业吧。”

仔细想想,这意味着进去读书了还要每天补课才能跟上进度。

想想都让人头大。

“朕给你一年的时间。”赵构倾身向前,双眼炯炯:“你挑九个足够聪明的士子,一起把这套卷子给做通了。”

“一年之后,你们去考他们的这个什么中学。”

“必须要进去,听见没有?”

辛弃疾观察着这皇帝发号施令的这一套,只觉得有些走神。

他突然想起了柳恣递给自己的那罐汽水。

“还愣着干什么?”旁边的汤丞相催促道:“谢恩呐!”

“微臣……谢皇上提点。”

第82章参政

说的是让辛弃疾带着这九个士子一起研读,可到头来他成了老师,还得管着这一群的学生。

从前辛弃疾自学的极快,一方面确实是因为文武双修,思路开阔脑子清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身边的环境实在是太好了。

当初他住在柳家的时候,手边就是pad和词典,有什么不会的直接拿电子笔一圈就可以查相关的意思,还不会可以直接听录好的名师课程

就算名师课程里有一万个听不懂的,他也能记下来,在青玉嗑瓜子看动漫的时候在旁边问问。

赵青玉是个快活人儿,对他的这一万个问题当然会有不耐烦的时候,但本人也相当好打发,只要辛弃疾帮他敲敲山核桃或者泡杯咖啡,讲个三四个小时都无所谓。

可现在,别说青玉这个讲啥啥明白的老师了,他手头连pad都没有,碰到不会的东西照样什么都不会。

可怕的不是自己不会,是还要处理那巨婴一般的九个士子。

这当然不能怪人家蠢。

都是读四五长大的,这士子也真是朝廷劲心思挑出来的‘聪明人’,文章写得一个比一个好,有好几个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问题是,临国的应试教育,讲究的不是过目不忘啊。

如果这是学文科,当然是如虎添翼,好上加好。

什么唯物主义理论,什么政治学入门,什么地理基础概念,全tmd往死里背就是了,背一遍不行背两遍!

但老赵同志这不就下了令,要求只学理不学文嘛。

辛弃疾头十天下来,当真是讲的口干舌燥了。

这九个人,平日里和他平起平坐,谈笑风生自如的很。

可是一接触物理化学,就一个个跟雏鸟似的瞪圆了眼睛望着他,满脸都写着疑惑不解,就差举个牌子表示‘真听不懂’了。

十天下来,一个想退学的没有。

不是没这个心思,是不敢。

这要是跟文思院退了学,那就等于是跟临安城的所有人都承认自己是个蠢物,是个心高气傲着想去考城北中学的蠢笨东西,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辛弃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会坐下来想一想,心里都觉得不可思议。

我当初,到底是怎么学的懂这些东西的?

我当初怎么就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了?

这要是赵青玉能听见他的腹诽,肯定又笑起来了。

蓝猫淘气三千问真是个好东西呀。

脑阔疼归脑阔疼,但书还是要教的。

辛弃疾一走进书堂,九个脑袋就同时抬了起来,一个个手里都捧着抄好的课文那行楷正楷写的都跟打印稿似的。

“今天物理课,先复习一下之前学的东西。”

他低头看了眼自己准备的教纲,随便点了个士子的名字问道:“声音是怎么发生的?”

那人战战兢兢站起来,背书似的流畅道:“声音是有振动发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超声波的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那人跟木偶似的背完这一串,其他人也听着一脸茫然。

所以超声波是个什么东西?长什么样子啊?

辛弃疾心想这些人连临国的医院都没去过,哪里听得懂超声波的运用和意义啊。

他翻了翻交上来的作业,又开始考问上节课讲过的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上节课讲到平面镜的时候,还是他拜托皇宫借出几面镜子出来,课才讲的下去。

而当他把镜子小心翼翼捧出来的时候,所有人在看清自己真实面貌的时候都吓了一跳

文思院还一群大小官员凑过来照镜子,课堂秩序都不好维持。

这个时代哪儿有这么清晰明了的镜子啊。

宋人对化学又没有体系化的认知和整理,自然没办法造出平而透亮的水银镜出来。

等把人都驱散的差不多了,这水银镜的成像才有办法继续往下讲。

那九个士子一开始本来不把这出身平平的幼安放在眼里,可等几轮课听下来,才打心里佩服他。

这现在每节课都当真听得跟天书一样了。

天书,那肯定是勘破天机道破奥妙的圣书,不然皇帝不会专门下旨来让他们学。

这么一想,那读的懂这晦涩难懂的天书的幼安,恐怕就是在临国被照拂着开了天窍的天使了。

就一个光学,就花了六七天的时间。

从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到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实验,再到光路图的绘制和显微镜的使用,每个细节辛弃疾都尽力让他们听明白。

皇宫那边派小太监催了三道,生怕他们把这高价买回来的镜子给砸了,一个劲的催着把镜子要回去。

问题是要讲光学,就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