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79
未来的女婿调查清楚了也好,公主们也要嫁个好人家,更要嫁个好人。
加上万通会做人,他调查的驸马人选都是小官或者普通百姓乡绅家,而高官是没有也没必要的......。
甚至有的人,想嫁女儿了,就去找万通要一份资料,起码找个清白人家的孩子,品行好的,万通也给这个方便,所以在这种事情上,万通结交了不少的官员,说起来也是一股心酸,这事儿连宪宗皇帝都默许了
秋八月癸丑,入选人员第一次面试,这次太子殿下也去了,吴有为也跟着,与第一次安国公主选驸马差不多,这次因为是五公主,来的人更多了,错过了这次选驸马,就只能指望五皇子娶媳妇了。
所以好的赖的都来了,万通将那种明知道不合适的还来参选的人都赏了二十板子,打回去了。
八月十五之后,驸马的人选定了下来,出乎众人的意料,驸马竟然出自吴家村!
“什么?”吴有为也惊呆了:“怎么可能?”
中选的人,是吴二家的大孙子。
那孩子已经是举人了,但是考的很勉强,进士是无法指望了,也不打算会试了,就在陶文书院当个农业先生,教导和研究农业。
已经研究出了一些小巧实用的农具。
“怎么不可能?”万通笑着道:“这可是五公主亲自选的驸马。”
最后一关,当然是要五公主见一见人,其实就是隔着屏风,偷偷的看一看,在十个候选人当中,五公主一眼就相中了吴勉。
也就是吴二家的大孙子,这孩子万通当然知道,从小脑袋不太灵光,学问不行,但是做农活是一把好手,对如何种田更感兴趣。
九尺大汉,仪表堂堂,身体健康,长这么大,连个着凉都没有,平日里锻炼也很积极。
加上他为人老实,面相忠厚,跟其他九位站在一起,特别突兀。
因为其他九位出身都跟他不一样,最差的也是乡绅之子,还是起码三代都是乡绅地主的那种;最好的一位,可是某位王妃的表侄,家里也是五品官,是一位官宦世家子弟。
长相英俊,性格潇洒。
就因为不想当官,才想着尚公主,既身份尊贵,又不会束缚自己,那位官宦子弟喜欢的笔墨画儿。
自己创作丹青等等。
结果,五公主没看上!
她一眼就看中了吴勉。
“这......这......这可真是......人的命,天注定啊!”吴有为感叹非常。
想当年,吴二他们是因为吴老爷子一时心善,救了他们,并没有让他们在官府上奴籍,依然是良民。
所以,吴二家的大孙子吴勉,才有资格科举。
现在竟然能当上驸马!
吴二一家子恐怕做梦都没想过这么美的事情。
果然,消息传到吴二家,吴二当时就懵圈了。
跌跌撞撞的跑上山,进了莫灵山庄找吴有为:“不是,族长啊,这可咋办啊?”
公主哎!
“这是好事,吴勉以后肯定是要接管农业系的,他身份不高,某些事情不好安排,现在好了,当了驸马,以后研究出来的东西,都可以报他的名字,日后大有作为!”吴有为高兴的道:“将来肯定名垂青史!”
吴勉后来的确名垂青史了,他以毕生的心血,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拖拉机”......。
但是现在,他也在懵逼当中。
他没想过尚公主,跟着去竞选,实际上是没办法的事情,吴家村不能总靠着吴有为的关系选,时间长了会被人诟病,所以他就去了。
一路过关斩将,他以为是万通在放水,毕竟他的条件不是最好的,最后面圣的时候,他还想着,落选之后,回去看一看他那已经改良了的番茄秧,回来之后他就进了培养间,他正在改良番茄秧,红色番茄算什么?他要弄个绿色的番茄!
这种变异番茄很少见,如今他也才有几株而已。
正在侍弄的时候,就听人给他报喜:驸马选中了,就是他!
“还好事儿?这得多少聘礼啊?”吴二几乎要哭出来:“老大家的都在清点嫁妆了。”
老大媳妇儿知道此事之后,倒是没哭,而是开始翻箱倒柜,筹备聘礼,皇帝的女儿,不知道多少聘礼才能满意。
吴有为大乐:“聘礼都是有定数的,放心吧!”
吴有为作为“吴氏家族”的族长,代表“族里”给了吴二家十万两银子:“这是族里给的,放心花!”
吴二感激涕零:“哎!”
他倒是没推辞,因为知道推辞也没用,族长的话,说一不二。
这么多年,大家都习惯了,而且吴家村的买卖也有族长的股份。
且族长每年做善事,吴家村也有参与。
吴有为道:“还有我个人给的,放心吧,保证让你家吴勉,大大方方、风风光光的将公主尚好!”
公主是不能用“娶”的,只能用“尚”。
五公主府早就盖好了,吴二家开始预备聘礼,吴有为将自己空间里的极品羊脂玉都倒腾出来,这些年穆氏父子俩没少雕刻东西。
穆老爷子甚至多年下来,雕刻了一整套婚庆用具,乃是他的山之作。
吴有为特意倒腾出来,给吴勉:“摆在公主府里,高档啊!”
吴勉老不好意思了:“先生,还是留给明德吧?”
“他不着急,这个给你,公主府可不是什么东西都能摆进去的,不好,人家肯定不高兴。”吴有为道:“五公主从小金尊玉贵的长大,可能会有点公主脾气,但是你要体谅一下,你是男人,大度一些。”
公主嘛,肯定娇生惯养,希望这不是一位“野蛮”公主。
“会的。”吴勉脸红了:“聘礼已经备好了,都是按要求来的......。”
说了说婚事的预备情况,吴有为对此很重视,迎娶公主哎,嘿嘿嘿以后吴家村也算是名留青史了。
就在吴家人和莫灵山庄积极预备的时候,朝中发生了一件事情。
辛酉,河南被灾税粮。
这是惯例了,一旦有地方遭灾,宪宗皇帝就减那个地方的税粮,赋税和税粮。
反正朝中不缺百姓嘴里那点东西。
却能赢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赞赏。
宪宗皇帝这“仁君”之名,算是留下了。
但是闰月壬申,仓副使应时用请罢饶州烧造御器内臣,下狱,赎还职,上否。
其实就是这位副使,竟然将烧造玻璃的技术偷偷的卖了,还卖的不止一家,玻璃这个东西是个暴利产业,它的原材料就是一些砂石等物,遍地都是,会的只要一烧就能研究出来,配方很简单。
大明的瓷器已经发展到巅峰了,烧窑师傅都是有经验的,尤其是他还是在玻璃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