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穿进雷剧考科举 > 分卷阅读120

分卷阅读120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算是为难人了,一来,题目的字越少往往越是难答;二来,程岩一介平民,偏让他品论帝王之学,岂不是强人所难?

关庭飞快地瞅了皇上一眼,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

庄思宜更是心头狂跳,脑中一片空白,明明答题的不是他,可他却比任何时候都要紧张。

片刻后,太和殿中响起了程岩的声音。

“回皇上,帝王之学本原在于一心,欲求帝王之治,当求帝王之道;欲求帝王之道,当求帝王之心。”

前生多年的殿前奏对经验,早已锻炼出了程岩的急智,他分条析理,侃侃而谈。

真帝见程岩言之有物,博学多通,面上的笑意愈发明显。

不少人都暗自松了口气,庄思宜低着头,想象着程岩此刻的风姿,只觉得心驰神往,竟跟着兴奋起来。

等程岩结束了奏对,真帝又招来张怀野和庄思宜,这次倒是没提出考校,只闲话了一番。

眼看殿试的时辰快要到了,真帝终于挥手让现任首辅张心岚宣读圣旨,旨意中也包含了策问的题目。

“盖闻道之大,原出于天,巢湖无极太极之妙……”

洋洋洒洒,一共五百多字。

殿试的题目,都是由皇上亲自所出。

这篇策问,真帝先问了何为“道”?随后,他就天象、人文、帝王治政、纲纪制度、社会风气、国计民生等八个方面提出问题,最后又总结了一番大安当下面临的困境,并表示疑惑这些情况的出现,究竟是天道失去了威严,还是教化没有普及?

所有学生听完圣旨,便跟随礼部左侍郎退出殿外,依次在东西两庑入座。

等钟鼓声齐鸣,立刻有执事官发放策题和答卷纸,考生们便能答题了。

所谓策问,也就是针对题目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辩证和分析,并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是非常有难度的一种策题。策问不但要求考生熟读经史,笔力深刻,还要擅于观察、思考,更关键的是,要把握好度。

因为策问看似是皇上来问你,但不代表皇上真的要请教你,你若真把如今的制度贬得一文不值,肆意指责朝政,那你多半要凉。

考生们提出的建议一定要委婉,委婉的同时还得吹捧皇帝,吹捧又不能太过明显。

程岩和许多学生一样凝神苦想之际,对策问特别擅长的庄思宜却已下笔。

他先就试题中的“道”做了一番见解,称道存乎于天地人心、上下四方、古往今来、阴阳五行之中,是修家治国平天下,是礼乐刑政,是道德教化的核心。

接下来,他就开启了吹捧的节奏。

说真帝如何一心以“道”治天下,如何勤政爱民,而后话锋一转

“上而天变不能以尽无,下而民生不能从尽遂……”

从提笔以来,庄思宜没有半点停顿,他将皇上的八问合为四问,一一作答。

到了考卷的最后一小部分,庄思宜又施展出他表忠心的技能,非常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赤诚。

等他作完一篇策文,时间不过刚刚到正午。

而这时候,大多人还在奋笔疾书。

庄思宜抬起头,恰好就见到几位内阁大学士正要离开,庄思宜愣了愣,顿时明白皇上已经走了。

只是他刚刚太过投入,竟然丝毫没有觉察。

其实这时候,庄思宜只要将文章誊抄在答卷纸上就可以交卷了,但他要等程岩一起,便坐在位置上闭目养神。

庄思宜等待的人还在跟八问中的第六问作斗争,而坐在程岩旁边的张怀野却已写到了卷尾。

会试的失利让张怀野心中憋了口气,他很想在殿试上赢过程岩,向世人证明北方士子的本事。

可由于争胜之心太过迫切,不就有些用力过猛。

一位执事官慢悠悠走到张怀野附近,见这位考生答题十分流畅,不多看了两眼。

可这一看他就迈不动腿了,对方居然针对殿试题目中要求考生“勿激勿泛”这几个字顶起嘴来,言辞十分尖锐,甚至颇为不恭!

执事官两眼一瞪,吓得瓜都掉了。

作者有话要说:

来给大家翻译一下,我们查理标准的外国人普通话。

查理:为什么一定要战?和平不好吗?

魅儿:因为,oneworld,onedream!

本章参考《科举轶事》、《策文》、《中国科举》等,程岩关于帝王之学的回答是copy自宋朝时一位叫徐元杰的状元,而庄思宜这篇策文出自文天祥。又撸了一把文天祥大大的羊毛,但意思有更改,大大的文要尖锐得多。

关于议和一段,我是开这篇文之前在法制频道看到了一部关于五四运动的纪录片,很受触动,当时就来了灵感把想好的剧情大纲抄写在小本本上,很多读者也看出原形了,其实前天的作话我也有过提示。昨天我本来想跟大家讲一讲其中的小故事,但又怕勾起你们的讨论欲,万一不小心尺度太大……所以,我们还是聊聊很和谐的事吧。

【小科普】

其实殿试之前是有复试的,但为了文章节奏我就省略了。

至于殿试一般为什么不黜落人呢?据说是因为宋朝当时的殿试采取的末位淘汰制,有一个叫张元的boy就被黜落了,然后投奔西夏了,后来还当了国相……

还有一个小趣闻,据说有个叫黄裳的考生,本来殿试被定为最末等,但是宋神宗喜欢他的名字,也喜欢他的卷子,于是官员们就将他改为状元,哦,因为黄裳原本名次不高,宋神宗还生气地罚了考官们30斤铜,可以说是真爱了。最有趣的是,这个黄裳就是《射雕英雄传》里面创作出《九阴真经》那个黄裳的原形233333,这位大大崇尚道教,活了86岁……

第58章

由于所有进士都属于“天子门生”,故而殿试没有正副考官,参与阅卷的官员要负责为皇上读卷,便被称作读卷官。

读卷官一共八位,各个都是会试总裁级别的官员,阵容非常强大。即便如此,名义上他们也没资格排定名次,但通常而言,皇帝只会排前十位,其他人的名次还是由读卷官来定。

传胪大典定在三月二十二,时间非常紧,读卷官们在东阁奋战的同时,程岩等人也来到了礼部。

他们领取了传胪大典当日贡士所戴的三枝九叶顶冠,便转道鸿胪寺,一众贡士将在鸿胪寺中学习传胪大典上的各类礼节,并宿一夜,次日再一块儿入宫。

可这天晚上,大多人都失眠了。

程岩躺在客馆的床上辗转反侧,想起了上辈子传胪大典的前一天。

当时他也是紧张得睡不着,到了后半夜就感觉有些不舒服,第二天强忍着不适入宫,到了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