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0章矛盾集合体
鲁萍的一双秀目一直都在庄子民脸上逡巡,她与庄子民近三年的接触,让她对庄子民的个性、性格甚至他现在心中所想几乎都很难瞒过她,她能够看出庄子民的沮丧和失望,那是一种正得意洋洋,自以为得意的时候,突然被别人淋了一盆冷水后人常有的状态,面对这个时候的庄子民,鲁萍只是叹气,她知道庄子民在内心是在责怪她的,但是鲁萍自己的难处又有多少人能懂的?
张家良空降边南,步步紧逼,这人根本就不按常规出牌,每每的动作都出乎鲁萍的预料,让鲁萍根本无法预判他下一步的动作;即便是一向霸道蛮横的孙明申,也不得不在张家良面前低头,现在边南的很多人都在疑惑,孙明申身为边南的霸主,为什么在退休后居然让张家良在边南如此的作威作福,只有鲁萍知道,孙明申现在是不得不乖乖的养老,自此之后,余生再也不敢涉足官场之事。据说在孙明申退休后,曾被中央以为退休的首长叫去谈话,回来后孙明申便搬出了省委常委住宅区,而是在边南郊区的山脚下的养老院定居养老,自此不问世事。
孙明申也是受到了中央的警示,根据鲁萍得到的信息,中央退休的首长提醒孙明申,远离边南官场,可确保他安度晚年,不然的话恐怕会难以善终,孙明申对自己做过的事再也清楚不过,知道中央掌握了大量的材料,他不得不乖乖的龟缩,再也不与曾经的部下来往。
了解到这些之后,鲁萍曾经做过几番深刻的思索,她不得不承认张家良的厉害,盛名之下无虚士,除了这些人脉关系厉害之外,张家良在处理问题上,发现问题关键点上的确是很老到老练,而其掌控局面的能力也是非常的强,这才几个月时间,他就基本已经扫清了障碍,马上就可以在全省贯彻意志了。想到这些,鲁萍在斥责庄子民定位有问题的同时,她对自己的定位也开始了怀疑,因为她毕竟是张家良的上司,自己如果过于强势,必然会激起张家良的斗志,如果过于弱势,那必定会受到外界的非议,并且会受到张家良的步步紧逼,所以现在她自己也是有些迷茫的。
尽管鲁萍对张家良在很多事情的认识方面并不苟同,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她确实很难公开的反对张家良,这中间不仅有张家良自身站稳脚跟,掌控局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张家良有中央的支持,也就是他手中有尚方宝剑,张家良最近的一次进京,本来只是给京城几个部委打招呼而已,但是就是这样一次普通的进京,身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的赵英武硬是亲自接见了他,两人谈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这个信号表达的意思很是强烈,强烈到鲁萍不得不去支持张家良工作。
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原因就是舆论,鲁萍在边南省委书记的位置上近三年了,却始终没什么建树,这在边南已经有人开始怀疑她的能力,而现在张家良如此的风头正劲,在边南红遍了半边天,自己即便是有一点稍稍的不顺着他,可能就会被无限的放大,最终被定性为嫉贤妒能,压制下属;但是如果任由张家良这样发展下去,边南极有可能大展宏图,到那时候,她鲁萍依旧是颜面无存,因为她两年没做成的事,张家良却做成了,那中央依旧会认为她鲁萍的能力是有问题的,无论怎么样,她都是骑虎难下,支持不行,不支持也不行,静观其变更是会被认为是不作为,她此刻也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如坐针毡。
今天鲁萍之所以如此的动怒,其实是在激起庄子民的敬畏之心,希望凭借这次的怒斥,能够把他彻底的收复,洗净他身上孙明申的烙印,能够让他放下本地派系的思维,省的他一有时间又去背后给张家良下阴刀子,那样的话不但帮不了自己,只能给自己增添更多的麻烦。
说句实在话,一旦庄子民和张家良的矛盾彻底激化,鲁萍是没有把握能够保住庄子民,尽管她是省委书记,一把手;不夸张的说,他们两人的碰撞,甭管谁对谁错,庄子民靠边站都是必然,既然不是一个等量级的角逐,庄子民再较真下去又有什么意义?不过是自取其辱而已。
当然,鲁萍到了今天的位置,自然也不会是易于之辈,如果因为这些原因,就以为捆着了他的手脚,那就有些太天真了。她骂庄子民,让庄子民规矩,其实她同时做了另外的决定,在边南的地面上,作为省委书记,鲁萍是有她自己的一套规则的,任何人都不能亵渎这些规则,即使是张家良也是不行的。
这个时候办公室的人走上阳台,请鲁萍去参加晚宴,生日宴会的高潮就在鲁萍出现并讲话的那几分钟,此时不知有多少人在恭候着她的驾临,鲁萍临走前看了看庄子民,摇摇头叹叹气走了下去,阳台上只剩下庄子民和他的秘书,夜静如水,却难掩人内心深处的愁绪……
……
一切的纷扰都有落幕的时候,无论政坛有多少故事,但一切都是以经济的发展为中心的,边南省的最新的经济数据全新出炉,由于边南经济秩序的好转,各方面的投资均是稳步增长,有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全国的平均值,这是边南地理位置的优势,是其他省份学不来的,这更让张家良坚信了自己做法的正确性,只要是边南的一切不如正规,未来的发展还是大有可期的。
不仅仅如此,最受中央诟病的边南省的农业,也有了回暖的迹象,尽管是在冬季,农业处于休整期,但是农产品方面的相关企业,却在“农科研”的带动下有了起色,发改委更是对边南的经济回暖现象给予了鼓励及鞭策,这实际上也是间接的肯定了张家良在边南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