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跨海灭派
一个月之后,高澄站在搭建的高台上,腰间悬挂着一柄长剑,身穿黑色长袍,风声猎猎,吹动长袍,他的身子稳如泰山,丝毫不动。目光看着下方的五千士卒。
这些天经过大量的食物油水补充,还有刻苦的训练,这些人身上已经有了一股彪悍之气,不过这种气息只是浮于表面,不经历厮杀战斗,根本无法练出精兵。
“杀!”
五千士卒排着简单的队列,拼尽全力的刺出手中的长枪,在一个个队列的后面,有着新提拔出来的小旗虎视眈眈的看着。
要是谁敢不用心,这些小旗手中的木棍就会狠狠的落下,让他们知道军棍的厉害。
按照明教五行旗的编制,十个人为一个小旗,设小旗一位,五个小旗一队,设总旗一位,百人队设百户,千人队设千户。
此时经过一个月的训练,高澄已经从中提拔出了一些总旗百户,至于千户没有功劳,绝不轻授。
这时候玄武坛主白龟寿快步走来,来到高台下方跪下行礼,禀报道:“拜见教主,属下有要事禀报。”
高澄摆手示意,让对方站起来,问道:“什么事情?”
白龟寿说道:“教主,您知道,我们湖州虽然粮草不缺,但打造兵器战船,无不需要消耗大量的钱粮。我们的金银钱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贩卖海盐为主。”
“前不久为了争夺屠龙刀,海沙帮和我们反目成仇,断了我们的海盐渠道,前两天我们库存的海盐已经卖完了,要是不解决处理好这件事,以后我们的钱粮来源就会少一大半。所以鹰王让我来禀报教主,想请教主拿定主意!”
海沙帮乃是沿海的一个帮派,麾下大都是煮盐的盐户,几乎垄断了江南之地的海盐买卖,积累的财富无数,是仅次于天鹰教的大势力。
由于掌握了海盐的渠道,有许多二流三流门派前来巴结,像是神拳门、巨鲸帮或多或少都会给海沙帮面子。
高澄听到这些消息,问道:“鹰王和李堂主怎么说?”
白龟寿说道:“鹰王的意思是,派出高手击败海沙帮高手,让他们知道我教的厉害,对方心中畏惧,自然不敢和我们作对,至于天市堂主,他的建议是派人和海盐帮商议,能不动手就不动手。以免将来起兵的时候,海沙帮会从中作梗!”
听到这话,高澄摇摇头,没有直接评价殷天正和李天垣的计划。
他直接对白龟寿说道:“白坛主,你熟悉江南的情况,应该知道海沙帮总舵的位置,回去让李天垣带上五百精锐和我汇合,在我们起兵之前,先拿海沙帮来试试刀!”
明教是什么实力,海沙帮是什么实力?区区一个二流帮派,也敢在他面前拿大,殷天正的建议好歹有着一方豪雄的气势,派高手压服海沙帮,也能解决海盐渠道的问题。
只是这个主意治标不治本,毕竟出产海盐的渠道还在海沙帮手中,只要对方改变主意,自己这一方就要遭受巨大的损失。
而李天垣的建议出发点是好的,但太过于软弱。
起兵反元,事关重大,关系到钱粮来源的渠道,绝不能被他人影响,高澄当即果断下令,准备带着新训练的士卒加上天鹰教的五百精锐,直接把海沙帮连根拔起。到时候既能练兵,又能得到海沙帮的巨大财富。一举两得。
白龟寿明白教主的意思,顿时一股热血涌上脑袋,他身为江湖草莽,最喜欢的就是快意恩仇,遇到敌人,绝不委曲求全,直接抽刀就杀!
“教主杀伐果断,真乃豪杰!”他心中无比的畅快,下意识的将教主和殷天正相比,顿时感觉还是在教主手下做事爽快!
不过这个念头白龟寿只是心中一闪而已,殷天正身为明教四大法王,和他一样都是教主的手下,在谁手中听命都是为教主效力。
白龟寿说道:“谨遵教主号令!属下这就去通知李堂主!”
……
不久之后,李天垣带着五百精锐赶来,还有不甘寂寞的周颠也跟着过来了,高澄从五千士卒当中挑选了一千人马,然后来到太湖,登上大船朝着海沙帮的总舵奔去。
太湖水波渺渺,一眼望去广阔无边,水波荡漾,水汽袭人,数艘大船劈波斩浪,在众多水手的奋力操持下,速度飞快。
高澄、周颠、李天垣还有白龟寿站在最大的一艘大船上面。
“李堂主,海沙帮的帮主是谁?实力如何?”高澄极目四望,欣赏了一番太湖的湖光景色,随口问道。
李天垣恭声回答道:“禀教主,海沙帮现任帮主叫做方国珍,此人乃是江南有名的高手,实力应该和我不相上下!”
方国珍?
高澄似乎有些印象,似乎是日后崛起江浙一代的诸侯,但势力远不如朱元璋、张士诚和陈友谅。
“不过既然是日后的诸侯,身上的气运肯定不少,杀了他,又能得到不少命运点!”高澄心中想着,已经将方国珍看做死人。
李天垣是殷天正的师弟,但实力并没有达到江湖绝顶,只是一流而已。方国珍的实力和他差不多的话,那肯定不是周颠的对手,只能等死了。
海沙帮的总舵位于沿海的一处大岛,岛上有着众多精壮汉子,还有许多盐丁在煮盐,由于远离陆地,即便是蒙元朝廷也很难威胁到他们,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过危险。
所以岛上的海沙帮众,在看到有几艘大船开过来的时候,并没有及时的反应,当几艘大船靠近,这些人看到一个个手持刀剑长枪的士卒,这才意识到敌人突袭,顿时惊慌的敲响警钟。
“敌袭!”
“是天鹰教的人,大家小心,赶快通知帮主!”
海沙帮的帮众一阵慌乱,不过他们的动静很快就引来来海沙帮的高层,几个气息澎湃手持长刀的男子大声呼喝,勉强让这些人恢复了冷静。
不过经过这一番动作,李天垣已经成功的带着五百精锐下船,在岸边成功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