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灵犀手印
那乙木神丸下肚,化作一股勃然生机,再配合无死道法的运行,周天几转后,慕圣就觉得血气翻涌的感觉退了下去,又继续运行无死道法,一天后,慕圣吐出一口浊气,身体竟然完全好了,当然如果不吃那乙木神丸,只用无死道法进行疗伤的话,慕圣相信也可以修好自己的身体,但时间就不可以道理计了,最少几个月的时间才行,慕圣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待在这横断山脉,进行疗伤,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八月十五前赶到东海崑嵛山。
慕圣见身体上的伤已然好了,就又沉下心思施展尸经秘术,对吞噬掉的金丝袍服青年神魂,慢慢的炼化起来。这人的神魂不比妖兽,虽然同为人类契合度较高,但人的心思复杂,驳杂不纯,想要完全炼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花了三天时间,慕圣才剥丝抽茧般的将金丝袍服青年神魂炼化完毕,但还是有些隐晦的神识似乎藏了起来,慕圣无法找到,在这一次的吞噬过后,慕圣的魂魄虚影又凝实了许多,神识海目力所及区域的神识丝,也都修复如初。
以往慕圣吞魂后,除了神识和魂魄会有提升,修为上或多或少也会有些变化,这次也不例外,慕圣将那金丝袍服青年的神魂完全炼化后,上丹田处的花骨朵已经鲜艳的像血一样,娇艳欲滴。不过花瓣并无舒展开来的痕迹,慕圣叹了口气,也知道这三花聚顶的最后一关,最是难练,有多少人在此关跟前都难以再进一步,无缘大道。
两人身份慕圣也在炼化神魂时候知道了,说来两人也算青年才俊,年纪确如自己所见是二十出头的样子,修炼的这么快是因为两人也算颇有机缘,那绛纱袍服青年姓杜,在十万大山中无意间捡到,罹难的五气朝元修士的储物袋,内里颇有些助人修为提升的丹药。那金丝袍服青年姓柴,运气就更好了,无意间闯入了一个前辈高人曾经住过的洞府,得了丹药功法和可能是道器的剑。有此奇缘所以两人的修为就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两人并非散修,而是同在一个叫做青玄门的小门派修行,两人是师兄弟关系,修行资质虽未测过,不过应该算是不错的,至少在他们那个有几十个门人的门派里,年青一代也就他俩算是个中翘楚,因此这次三仙岛择徒,两人也就跑来参加了。
慕圣炼化了柴姓青年的神魂,这才将两人的储物袋拿到手上打开,那杜姓青年储物袋内,除了有几百块下品灵石外,最多的就是丹药了,有回气丸,有回春丸,有避毒丸,有辟谷丸,但是像乙木神丸这类珍贵些的丹药,却是没有了。除了丹药,还有些妖兽材料散乱的放在空间内,看来都是在十万大山中猎杀妖兽后,没来得及处理的。慕圣也来不及细看就一股脑的丢进了木鱼腹内。剩下的则是装了些金银珠宝,凡间财物和衣物。
慕圣再看那柴姓男子的储物袋,袋内一样有几百块下品灵石,但却比杜姓青年多了几十块中品灵石,丹药数量没有杜姓青年多,但法物数量却比杜姓青年多多了,有一套法阵杏黄旗,捆成一团,原封不动的放在一个角落,慕圣看那捆旗的丝绦都略有些泛旧,再结合之前融合神魂时的信息,知道这杏黄旗该是前辈高人所留,那柴姓男子无心修这些阵法之类的偏门功夫,因此这些东西就一直放在了储物袋内。
不是柴姓男子不想卖,而是这些物品品质太高,没有一件法器,最少都是道器,柴姓男子也知这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自然不敢拿出这些物品来卖。
储物袋中除了阵旗还有一件古色斑斓的药鼎,那药鼎是数种珍贵金属性灵材融合炼制而成,慕圣用手抚摸,感觉像是触摸着婴儿肌肤般光滑,照慕圣看来此药鼎的材质至少经过了十八次提纯炼制,否则不可能达到这般金光灿然,宝光内敛的效果,药鼎表面还使用了大量用于表面着色加工的矿物灵材,如硇砂、紫非石、滕脂石、黄明矾、白明矾、水银等23种,这些矿物灵材的增加是为了配合炼制药丸时的不同药性,需要那种药性就在相应的矿物灵材上施加灵力即可,这些也是慕圣在《洞玄灵宝术》上看来的,但具体怎么催动和施加灵力那洞玄灵宝术却没有提及。
除此之外,储物袋中还珍而重之的放了一个玉函,慕圣将玉函打开,里面是一块传书玉简,慕圣拿起传书玉简将神识沉入其中,一看之下不禁大喜,这玉简应该是那柴姓青年在前辈洞府中所得,里面就记载了柴姓男子所使用的那招大手印。
慕圣才刚读完,那玉简就碎成了粉末,慕圣知道这是高级功法和术法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所谓法不轻传,每块玉简能读几次都是提前设定好的。
慕圣看到的这招大手印,有个名字叫做灵犀手印,共有九招,并不好修炼,应该算是较难的术法,但是慕圣和那柴姓青年都不知道这术法,到底是属于地品还是超过地品的功法。
玉简上说练这灵犀手印,非常耗费灵力,最好等到修为提升到五气朝元境界,那时身体经脉比三花境宽阔,灵气供应的上,才能勉强发出一招手印。三花聚顶阶段就修这功法的话,若自己没有那么多灵力补充,根本就无法凝结出手印,更不要说凝出灵犀兽影了。
慕圣心道,难怪在柴姓男子的储物袋中找不到什么丹药,甚至连回力丸都没有一颗,敢情为了凝结这个手印,补充灵力都给吃了。
那回力丸,无需像灵石一样炼化,直接吃进嘴里就可补充身体缺少的能量,实是与人打斗,随身必备的不二之选。
慕圣虽然也知道它很好,但碍于此丹药所需灵石不菲,慕圣在十万大山时,一直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些,做为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