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投机者 > 第三节 重起(二)

第三节 重起(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笔趣阁 www.bishige.com ,最快更新民国投机者 !

“在十月之前,世界似乎处在一遍黑暗中,轴心[***]队从寒冷的苏俄到酷热的埃及,从浩瀚的太平洋到雨季来临的缅甸,卍字旗和太阳旗似乎无可阻挡;可十月之后,上帝的慈悲终于降临到饱受苦难的芸芸众生中。

在阿拉曼,精明狡诈的沙漠之狐被蒙哥马利将军击败,隆美尔丢下数万士兵逃出埃及;在伏尔加河畔,骄狂的德军精疲力竭,伏尔加河就在眼前,德国人却始终无法冲到河边。

而在缅北森林中,俞济时将军统帅的中国远征军,经过一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密支那保卫战的胜利。

这是一场艰苦的胜利……。”

韦伯放下笔,推开窗户,晨曦在天边展露出一丝鱼肚白。缅北战役已经结束,远征军正在进行追击溃逃的曰军。枪声炮声已经远离密支那,可他却感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

远征军正确判断了曰军企图,巧妙设计,先是以余程万新八军坚守八莫半个月,达到消耗曰军的目的,随后将饭田祥二郎引到密支那,诱使他进攻密支那,主力则部署在密支那东北和西南,王耀武率领七十四军坚守密支那。

密支那保卫战持续了一周,曰军先后攻克密支那周边的所有制高点,占领了城外的飞机场,数次攻击密支那城内,王耀武指挥全军死守,最危险的时候,曰军占领了半个密支那城,王耀武亲率卫队展开反击,才遏制了曰军的攻势,曰军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

十一月中旬,白崇禧、俞济时指挥一零三军、112军、五十四军、新八军一部和英军十七师在外围发起排山倒海的进攻,苦战两天后,一零三军和112军从南北两翼撕开曰军防线,冲进密支那,五十四军、新八军则插向曰军侧后,英军十七师则进行深远距离穿插,直扑八莫。

饭田祥二郎猛然觉醒,发现上了俞济时的当,连忙从腊戌抽调十八师团和五十五师团增援,但此举早被白崇禧料定。在密支那反击的同时,中线卢汉也率部进行反击,死死缠住田中新一,田中新一只能放弃腊戌,退守帕帕尼山。

卢汉随即以六十五军牵制正面曰军,自己率领五十八军向西追击,从背后攻击十八师团和五十五师团。

卢汉的行动有力的支持了密支那作战,但英军十七师却没有完成任务,未能抢占八莫,曰军十八师团的知本联队抢先占领八莫,与随后赶到的英军在八莫展开激战,尽管作战已经一个月,弹药极度匮乏,但曰军依旧顽强守住了八莫。

但密支那战役的结局已经无可挽回,饭田祥二郎无法阻止远征军的反攻,曰本士兵挥动已经打完最后一粒子弹的三八枪,冲向蜂拥而来的中国士兵,拉爆最后一颗手榴弹。

天空中,是远征军的战机,地面上,是杀红了眼,兴奋的中国人。惨败,四个师团的曰军向八莫撤退,远征军的四个军如同丛林里的四条猎豹,不断从丛林中杀出,从曰本人身上撕下一块块肉。曰本人仓皇逃向八莫,沿途丢下所有伤员,所有重武器。

这一次,中[***]队不是稍反即止,而是坚决追击。饭田祥二郎前脚刚进八莫,后脚一零三军的前锋鲁瑞山读力师就追到,然后立刻展开进攻,似乎根本不知道,他只有一万多人,而城内的曰军足有三万多,半天以后,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也赶到;黄伯韬率领的112军随即出现在八莫西南。

饭田祥二郎不敢再在八莫停留,留下部分步兵阻击,主力在当晚退出八莫,向曼德勒逃去。饭田一走,田中新一随即放弃帕帕尼山,也向曼德勒逃去。

远征军吃掉八莫曰军,随即收复眉苗、昔卜、密松等城市,全军压向曼德勒。

密支那战役以曰军惨败告终,此役,曰军损失兵力高达六万多人,半年储备的物资消耗一空,51师团师团长中野战死,71师团师团长远山重伤,其余部队长,联队长以下军官伤亡无数。饭田祥二郎逃回曼德勒后,随即破腹自尽。

对于是否进攻曼德勒,俞济时再度与史迪威发生争执,当部队收复眉苗,攻抵曼德勒城外后,俞济时坚决停止进攻,史迪威再度愤怒,但这一次他很聪明的没有与俞济时面对面争执,而是电告蒋介石,蒋介石也没介入,而是让白崇禧从昆明飞到前线,调解史迪威和俞济时的矛盾。

让史迪威失望的是,白崇禧综合考虑全盘战局后,做出的决定与俞济时相同,停止进攻,转入休整。

“一个半月的战斗,已经让部队疲惫不堪,部队伤亡极大,物资也十分紧缺,缅北作战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曼德勒已经是我们手中的肉,什么时候吃,就看我们什么时候高兴,现在转入休整,保住缅北战役的胜果。

经过腊戌和缅北两场战役,我们已经扭转了整个缅甸战局,曰军在缅甸已经丧失进攻能力,主动权已经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构想进行战争。”

“史迪威将军,委员长让我转告您,收复缅甸不急于一时,”会议结束后,白崇禧将史迪威和俞济时留下:“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看到缅甸的曰军,必须看到整个东南亚的曰军,以我们目前的兵力或许可以攻克曼德勒,但势必将整个东南亚的曰军吸引到缅甸来,这将超越我们的力量,将军,您现在有大把时间来整训部队,委员长同意将远征军按美军编制,整编出十个军,四十到五十万人,有了这股力量,我们可以从这里出发,一直打到新加坡。”

“我同意整编部队,但我不得不提醒你,委员长曾经承诺,我对整编部队有全部权力,包括对人事的建议权。”史迪威无可奈何的接受了这个决定,他在心里暗下决定,对远征军的整编一定要控制他手中,包括对将领的选择。

白崇禧满口答应,随后他又说:“我们有支工程部队已经在印度接受了装备,另外我们又抽调了大约三万民工,另外还要动员十万民工,计划用半年时间赶筑一条从印度雷多穿越密支那到滇西保山的公路。”

缅北战役后,中国判断曰本人在半年之内无法再发起进攻,蒋介石在接到密支那大捷的消息后,立刻电告罗斯福,拟议中的中印公路可以开始构建,而在此之前,俞培棣率领的工程兵已经进入印度,美方也派出两个团的工程兵进入印度。

美方工程兵之所以来得这样快,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马歇尔认为,一旦缅北战役失败,川藏公路就变得至关重要,必须拓展川藏公路,同时印度段也必须加快构筑,所以在取得丘吉尔的同意后,俞培棣率领中国工程兵进入印度作业,美方也派出两个团的工兵,印度总督府动员了五万印度民工加入筑路中。

在此之前,川藏公路一直到中印边界的乃堆拉山口,乃堆拉山口以南是锡金王国(1975年被印度吞并,成为锡金邦),英国人占领锡金后,为加强对锡金的控制,从印度构筑了到甘托克的公路,同时为了加强向藏省的渗透,英国人又构筑了从甘托克到边境地区的公路。俞培棣在印度所作的事情就是把这两条公路连起来。

雷多是印度境内的铁路交汇处,从雷多到密支那有五百多公里,从密支那到滇西边境有一百多公里,总长度为六百多公里,而中国境内的公路则早已经全部修通,工程量比历史真实要少一多半。

“委员长决定,从湖南,广西,贵州调集十万人,其中五万补充这次战役的消耗,另外五万扩编部队,这是第一批,第二批五万人在半年后到达。”

白崇禧说到这里,有意无意的看了俞济时一眼,缅北战役的胜利提供了一个契机,在黄埔一期中,俞济时是蒋介石最看重的同乡之一,他和蒋介石是地地道道的同乡,都是奉化人。

让蒋介石略微有些遗憾的是,俞济时的战绩始终不高,蒋介石将他破格提拔为八十八师师长,黄埔同学明面上不说什么,实际上心中都不太服气,俞济时也清楚这点,所以在淞沪抗战时,拼死力战,黄埔同学这才不再说什么了。

现在俞济时取得缅北战役的胜利,这样的战绩,相信谁也不会再说什么,蒋介石完全放手提拔使用,在扩军上不以不遗余力,白崇禧相信,要不了多久,俞济时统帅的远征军将是中[***]队中,装备最好的部队,如此,蒋介石在扶持了陈诚、胡宗南、汤恩伯后,又多了一个选择。白崇禧没有把庄继华算在内,他和李宗仁都清楚,庄继华与蒋介石扶持的这些人,有很大差距。

俞济时没有察觉白崇禧眼光中的含义,他有些兴奋,想想看,四十万装备精良的部队即将到手。从此金戈铁马,挥斥方遒,扫梨庭,直捣黄龙,成就一个军人的最大梦想。

白崇禧微微叹口气,俞济时在政治上的敏锐还是差很多,不过转念一想,蒋介石看中他,或许正是因为这点。

从会议室中出来,俞济时就看见史迪威正与韦伯在院外聊天,对韦伯他很有好感,不但是因为韦伯的大多数文章都是为远征军说话,更主要的是,他与庄继华的感觉相同,韦伯是愿意理解中国立场的西方人。

当上远征军司令后,俞济时才理解庄继华的难处,司令和副司令从字面上仅仅只差一个字,但权责却大不相同。作为副司令只要管好自己这块就行了,可作为司令,所有的事情都要管,战前战后,兵员物资,道路交通,样样都要考虑。

俞济时想绕过史迪威和韦伯,但却没躲过韦伯的眼睛,他很快结束了对史迪威的采访,快步走到俞济时身边。

俞济时只好停下脚步:“韦伯先生,什么时候到的腊戌?”

“刚到,你们那该死的检查制度,让我不得不到司令部来一趟。”韦伯假装抱怨道。

俞济时哈哈一笑迈步向前走,韦伯在他身边问道:“将军,取得一场巨大胜利之后,你的心情看上去很好。”

“当然很好,”俞济时笑着反守为攻:“韦伯先生,刚才和史迪威将军谈些什么?”

“史迪威将军对收复曼德勒充满信心,将军您呢?”

“韦伯,”俞济时停下脚步扭头看着韦伯,正色的说:“我也想,我还想收复仰光,可是我们做不到,现在我军实力还不够,事实上,我军在缅甸的胜利有力的支援了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缅北战役,曰军受到重创,曰本人要弥补,只能从其他战略方向抽调部队,盟军就获得喘息之机,韦伯,缅甸不是主战场。”

韦伯稍微楞了下,随即明白,这是史迪威和两任远征军司令在认识上的最大不同,史迪威的想法自不待言,中国人认为既然这里不是主战场,那么兵力就不该集中在这里,这个道理到底是不是正确的,韦伯无法判断。

“将军,我听说史迪威将军将负责整编所有远征军,您作为远征军司令官有什么想法?”

“这是委员长的富有远见的决定。”俞济时很清楚这个决定出台的内幕,没有上韦伯的当,反而似笑非笑的看着韦伯:“不过,韦伯先生,这是军事机密,你可不能在报上捅给曰本人。”

韦伯笑笑:“这您放心,干了这么多年随军记者,这点我还是知道的。”

俞济时不想与韦伯搅合到一块,他一眼看见白崇禧从里面出来,可随即他就笑了,白崇禧的身边同样有个高鼻子记者,泰晤士报记者查尔斯。

韦伯顺着俞济时的目光,他不由笑道:“俞将军,我们待会再见,看来我的同行找到个大目标。”

(未完待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