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求生三国 > 第610章 论礼

第610章 论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辩论主持人为蒋干,地点仍设在徐州学院。学院专门腾出一间最大的讲堂作为会所,即便如此,连同学生,整个学堂被挤得满满当当。

作为特约嘉宾,周仓在辩论之前要发表一番演说。

“本次辩论赛,我认为很好,很新颖,今后我们许多重大举措都可通过这种形式进行决策,只不过需要把规矩和流程建起来。

我相信大家多是出于公心,但不可避免会有人存有私利,这无可厚非……你们不用急于表态,拍胸脯表忠心、赌咒发誓不能代表什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心自有一杆秤,但秤砣是百姓。我们的决策虽然未必是对的,但至少能代表最多数人的看法和意愿。

今天,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礼,在这个场合辩论,言而无罪。在这个场合每个人是平等的,都可以阐述自己观点,没有上官,也没有师长,就事论事,出了此地仍是同僚。但大家也不能毫无节制的扯东道西、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更不能撒泼、无理取闹,那是浪费时间,辜负百姓的期望和朝廷的信任。对议而不决的事情,就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既然已经说开了,我就抛砖引玉多说两句。礼,本源于祭神祈福,现在的礼,一为道德观念、二为风俗习惯、三为行为准则。诸位饱读诗书,先不论各家之言,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礼不是一成不变的。换而言之,需要与时俱进。我并不说是旧礼不对,只是不符合当下的事宜,譬如说葛均研制出水车,难道我们弃之不用继续以人力挑水?那能浇几亩田,能养活几口人?

我们的决策既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朝令夕改,当我们发现不合时宜的时候,就该重新研究、谈论,形成新的决策!这就是与时俱进。

过去,我们听到的往往是一家之言,今天我们要做的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顺天时、应民意,存同去异,达成共识,形成我们徐州的礼。这不是我们一个人的草率决定,而是所有人共同参与,一起议出来的。

如何定礼,大家讨论,我只是听,定好以后我也要遵循。形式是实质的外在表象,很重要,它既可能是真情流露,也可能是故作姿态,因此我希望大家要多注重一些实质,不要流于形式,不能夸大,攀比、奢靡之风不可有,更不能成为沽名钓誉之人的遮护伞!

荀子云: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对错与否有待商榷,但以我之见,处处当以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为先,能够多为百姓多做些好事,就是最好的礼!我徐州绝不能用欺名盗世之徒!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也不可能一次就会拨乱反正,但这是我们一次大胆的尝试,在座的各位都是探路的先行者。有一位智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就有了路!”

除了震撼还是震撼,周仓的态度已是明确的不能再明确:礼,是必须要改的,重新建立一套体系,不是因为过去的不对,而是不符合现在的事宜;不仅是礼,恐怕以后很多决策都要采用这种方式,这究竟是周仓的权力下放还是掩饰手段。在徐州决策方面,有了发言权到底是件好事还是坏事,会不会遭到秋后算账?该如何用好发言权维护自己的理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认识。

周仓环视一下:“今天来的人很多,说明大家都很关心,正所谓事事关心,好!好!好!最后我要说的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么多人在一起论难免乱了章法,你们可以回去商议,明日选出五十人作为主要的人员,其他人不得发言,有话可以回去说,由这五十人代言。第二条规矩,虽然是言而无罪,但不许搞个人攻击,寻他人的短处恶意中伤。第三条规矩,既然是议,那就好好议。”周仓一拍手,几名亲卫应声而出。“第三条规矩就是不许动手,不许互相投掷,有想动手的,你们可相与他们几个较量一下。”

台下哄堂大笑。“辽公说的玩笑话,我等饱学诗书,岂是莽夫。”

蒋干主持开始,各处的响应并不积极,更多的人是在观望,一是听别人怎么说,二是听周仓作何反应。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周仓饶有兴趣的听所有人发言,听得津津有味,却不发一言。一个时辰之后,周仓像是想起什么。

“你们继续,我不在或许就不会这么拘束,正好我有要事前往商会,你们把结果报给我即可。”

说吧,周仓起身离开。有消息灵通者知道,这不是周仓的托辞,据说前几日有商会人从西北而回,带回一物,辽公称为棉,产自大食,可纺织成布,也可蓄为棉衣、棉被,保暖极佳。辽公这是去与学院、农户、商户商讨如何试种及推广利用。

辽公每一新作物都带来巨大商机,据说北海郡已是遍地高粱,当地人挣得盆满钵满。见惯了周仓点石成金的手段,现在棉出现,这怎不令人趋之如骛,唯恐落人之后。

木南和张陆奉命西行,不知跨越多少艰难险阻才抵达西域,在这里他们的运气竟然格外的好,遇到了大食的商人,而这些商人竟然带有棉花和棉籽,两人以重金埋下,并买下两个奴隶。大食商人差异于两个东方人能知道大食,还知道伟大的薛西斯,不禁对他们口中的君主产生好奇,但是见识过羌人、匈奴人的凶悍,他们不敢东行。

周仓安排的任务,两人完成一半,西北的军情很简单:韩遂臣服,曹操设凉州,这两条就够了,关键是如何把消息和棉带回去。得益于鲜卑内乱,内部打的热闹却不敢打汉人的主意,于是两人绕道草原,穿越鲜卑领地奔辽东,再从辽东折回徐州,一来一去两人用去一年多时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