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可怕的内幕
“最后,孩儿还有一想法。邸报废弃久矣,文宣司编辑处编辑建安文选,为使政令畅通,可否由枢密院重启邸报之制?”
“善,此事你知会端木凌,让他拿出一个章程,在各州郡设置邸站传递邸报。”周仓改变以往各州在都城设置代表处的做法,改为由上向下传达。“再有,你可与端木凌再洽张晋、苏扬、韩悦,看商会是否再办商报,说不定又多出一条财路。”
周仓一直想办报,终于提上日程。“对了,让伍纲也参与进来,让伍纲建一套保密机制,设置等级和传递范围。”
父子俩不知不觉又聊了大半夜,直到四更时分才分头睡去。
五月初,王粲入川。刘备与周仓几乎已成冤家对头,他对王粲入川很是惊讶,只能理解为周仓这是想要自己也支持他称王,并把曹操当做共同的敌人。本着伸手不打送礼人的惯例,益州表面上对王粲一行很客气,暗地里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但再怎么监视、看防,也不可能禁止他们购买当地的土特产,于是木西与周冲埋下的暗线接上头。五月末,王粲离川,木西脱离大队,自己一路急赶回来报信。
木西带回来的消息喜忧参半。喜的是,张飞死后,刘备虽然愤恨孙权,但诸葛亮、法正等人都竭力劝阻,诸葛亮意图以汉中为跳板,出兵西北,经略雍凉,法正则主张修养生息以等天时。忧的是,法正染病,而且病得不轻,以至于接待王粲时并未露面。
还有一个比较微妙的现象,王粲本是刘表故吏,刘备曾经依附于刘表,因此与伊籍、马良、简雍、糜竺等人相熟,然而简雍、糜竺也未露面,疑似已成为荆州士族与益州士族争权的牺牲品,被疏远。
种子已经埋下,就等它慢慢的生根发芽。周仓暂时将刘备的事放下,枢密院每日的议事日程排的满满,各种事务需要决策。周信、端木凌开了个好头,他们的提案被枢密院讨论通过,各院首领大臣和各司主事纷纷报提案。而各项提案又要层层分解落实到实处,所有的人忙的不亦乐乎。
九月,木北从上庸赶回。带回来的消息很简单,七月孟达投向曹操,曹操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以其为新城太守;八月刘封回成都后因为未救关羽被申斥,自杀。
周仓听后不住叹息,徐庶等人则认为刘封无罪,更不致死。曹操、刘备、孙权都没有像周仓这样大胆敢于放权,每一场战事,周仓做好部署总会加上一条:视军情便宜行事。刘封奉命守上庸三城,职责所在不能轻离,没有兵符帅令哪能出兵?纵然去救既来不及也没这个能力。然而谁都没想到在这背后却是惊人的权谋。
谣言在成都和上庸散布的极为成功,刘封对孟达多有怨言,每每口出恶语。孟达甚是恐惧,他派人去成都想从法正那里探听消息,不料法正已是病入膏肓,而刘备在成都听到谣言之后,勃然大怒,欲派人至上庸召刘封入川,于是孟达更加紧张,他手下申耽申仪两兄弟主张投靠曹操,于是孟达降曹。
孟达给刘封送去一封信,劝刘封归降,信中提到三个理由:一是你本姓寇,与刘备本非骨肉,刘备以刘禅为世子,仅封你为副军将军,可见对你有顾忌;二是你的族人都在荆州,自己舍弃家人孤身在外投靠刘备,既然不受刘备重用,为何不认祖归宗与族人团聚呢?三是你久经沙场,战功卓著,对刘禅是个威胁,即便你没有别的心思,别人可不这么想。
孟达这封信看似是诚恳的为刘封着想,内中也有歪心思,如果能够劝说刘封归降曹操,那可是大功一件。把刘备的义子说降,在曹操面前那该多长脸。然而刘封却没有想那么多,震怒之下扯毁书信,领兵来攻,被孟达与申氏兄弟合力杀败。
刘封本欲向魏延请援兵,刘备信使到达,刘封领残部回成都。刘备问明原由,申斥刘封几句,诸葛亮却偷偷劝告刘备:“刘封刚猛,主公百年之后终难制御,宜早除之。”
这句话深深打动刘备,他不是担心刘封刚猛,再刚猛还能猛过马超,西凉马儿现在还不是老老实实夹起尾巴,怕的是刘封的身份太特殊,若是自己死后别有用心的人挑动刘封与刘禅争位。益州的豪强都已经蛰伏,不代表他们就这么一直忍气吞声下去,刘备很清楚的知道张飞之死内中有蹊跷,只是没法查。刘备更知道,益州豪强的权势有多大,刘焉死后,益州豪强赵韪将幼子刘璋扶植为傀儡,只是没想到看似暗弱的刘璋其实多有城府,反依靠大族支持,不仅将赵韪剪除,还顺势把三哥刘瑁逼死,令一个豪强张松迎接自己入川等等,这些豪强善于投机,善于把握机会,自己不能给儿子留下祸根!
于是刘备以刘封不出兵救助关羽为由,逼迫刘封自裁。刘封死后,刘备免不了又流下无数眼泪。刘封一死,又引出两个人,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向刘备哭诉,请刘备出兵为父报仇。
既然逼死刘封,刘备只能答允两人之请,于是刘备下令扩军,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并令关兴、张苞训练新兵准备第二年出兵荆州。按照刘备的想法肯定愿意困守益州做土皇帝,利用汉中出兵长安的时机还不成熟,至少需要五年汉中才能保证大军的供应,因此出兵荆州扩大势力范围成为首选。当然,相比曹操,孙权这颗柿子更软一些,也更好捏。
而孟达投靠曹操之后,曹操对他并不感冒,曹操认为孟达先是背叛刘璋投靠刘备,现在又背叛刘备,有些反复无常。孟达知道曹操对自己的态度,于是将重心放在曹丕身上,曹丕正愁自己羽翼不够丰厚,孟达主动投诚,心花怒放,视孟达为心腹,于是经曹丕牵针引线,孟达与桓阶、曹真、夏侯尚等人相交甚好,唯独司马懿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