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独立营(1)
“老师常说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曹军退至晋城,我料绝不会轻易再退。”邓艾摸摸刚蓄起的胡须。“故此在其援军未到之前必须强攻晋城!”
张颌点点头,笑呵呵看着邓艾:“那该如何强攻?”
“听闻徐都督攻取邯郸之时,郝昭将军曾献冲车得以破城。”说到郝昭,众人有些黯然,尤其是孙礼,他是与郝昭一起被徐庶挖掘、提拔,一个善攻、一个善守,可惜郝昭不长寿,没有展现出才能便被瘟疫夺取性命。“因此,我打算以冲车破城。但早冲车需花费一些时日,故我计划一边造车一边攻城。记得徐盖出征庐江时,强行登城,拿住朱光,我拟效法徐盖……”
张颌眉头一皱,他也听说徐盖夺取庐江之战,而且在这之后甘宁也曾经采用此法,俗话说再一再二不可再三,曹军定然会有所防范,再则需一员猛将率死士登城,怎能让邓艾犯险?曹军退的太快,估计晋城守军至少有三万,如此强攻怕是难以奏效。
“张都督不必担心,独立营将士登城战是必练之基本功,冲车或许在此还用不上,为攻雒阳所准备。”邓艾看出张颌的疑虑,故作轻松的说道。“况且我看护城河几经干枯,趟过去不难。”
“德达,你即去东城将梁广替回,如曹军弃城而走立即从后掩杀!”张颌对孙礼说道。
邓艾很是不高兴,张颌把梁广召回,明显是想要梁广领军攻城,刚要开口说话,被张颌止住:“梁广勇力超重,且本是独立营出身可当此重任,鹏飞还需居中指挥调度。”
邓艾听罢只得听从张颌安排。正午时分,梁广来到大营,邓艾以行军参将身份部署攻城。
“文钦将军,你今夜将一千投石车安置在北城,明日一早便开始投石,另召集工匠连夜打造冲车备用。”匆忙打造的投石车质量不佳,高平一战近半数已经临近散架难以再用。
“梁广将军你挑选五千独立营兵士多备云梯、飞爪于今夜埋伏于西城外,明日正午时分从西城强攻夺取城门。我率一万五千人为你后应。”
“张都督,烦劳你明日亲自在北城,多设旌旗以为疑兵,见我城头出现黄旗即领军杀入,穿城追击曹军。”
“传令给东城张燕将军,令他率五千人诈做万人,伏于东门外,佯做欲攻城之势。”
晋城,被称为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梁习手下还有三万五千人,其中在北门驻扎一万人,其余三门各驻扎五千,城内驻防五千,另外五千轻骑作为机动。各处囤积箭矢、滚木礌石、火油等,梁习等横下一条心,绝不能再退,严防死守等待援军。
次日一早,一千投石车分作四行向城内投石。守城兵卒报给梁习,梁习领着田豫和郭缊躲在墙垛之后向外观看,只见北门外一杆大旗,一个斗大的张字,旗下一员大将正是张颌,张颌身后无数汉军蓄势待发。
“将所有强弓硬弩调至北门,射杀敌兵,烧毁投石车!”梁习下令道。
数千弓弩手调至北门向城外放箭,其中不少是绑缚沾有火油的火箭。曹军居高临下,强弓硬弩的射程丝毫不亚于投石车,数百汉军被射中,近百投石车被点燃,梁习在城头哈哈大笑,只要破了张颌的投石车,守城有望。
文钦慌忙来请示张颌,张颌下令不顾曹军箭矢继续投石,汉营投石,曹军还之以箭矢,双方开始对攻。投石车威力虽大,但数量和精准不足;曹军人多,威力欠缺,互有损失。郭缊撇撇嘴,城中的箭矢极多,早晚把你投石车烧干净。
田豫瞅了半天,心中闷纳,张颌为何不退。“梁大人,谨防张颌有诈!”
“国让提醒有理。”梁习点点头。“我与你两千兵巡查各门,尤其是东门,梁广和张燕在那里。”
田豫领人赶到东门,东门外汉军似乎没有攻城意向,只有数百轻骑往来奔驰。田豫趴在城头看了半天,发现有些不对,轻骑步起的飞尘之下匍匐有汉军,貌似人还不少。急派人至北门,请梁习再调五千人前来协防。
半个时辰之后,郭缊带人赶到。“国让久等,我又将西城千名弓箭手调来,故此耽误片刻。不知城外情形如何?”
两人趴在城头向外看。郭缊问道:“国让,你觉得敌军何时会进攻?”
“进攻……”田豫终于又发现问题,城外的汉军竟然没有攻城器具!没有工程器具怎么进攻?坏了,莫非东城有诈!
“郭将军你在此小心提防,我去西门看看!”田豫暗叫不好,自己可能被忽悠了。“那千名弓箭手需随我一同前往。”
郭缊抬头看看天,已经接近正午,六月的晋城格外炎热。“也好,国让小心。”
梁广与邓艾埋伏于西城三里外的小树林中,天气太热使梁广不得不放弃就地隐藏,烈日下两三个时辰会把人烤糊。
“鹏飞,时辰到了!”梁广估约时间差不多,大吼一声“攻城!”
一千辅兵扛着云梯,三千独立营没人背一土袋嗷嗷的冲向西城。三里,用不了半刻钟便到护城河边,久旱无雨,护城河水窄而浅,土袋投下很快就填出三条通道。城头的曹兵眼巴巴瞅着,奈何弓箭手几乎尽被调到北、东两处,稀疏的几箭没有任何作用,只能紧急向梁习告急。
近百云梯架上,独立营将士一手持刀、一手持盾脚踩云梯飞奔而上。曹军拼命向下投石,砸毁书架云梯,他们的注意力几乎全都放在云梯上。
没有云梯的独立营兵士,刀入鞘,盾缚于辈,从腰间解下飞爪,抖手掷向城头,抓住城墙。绳索之上早就打好结,双手交错,不过二十几下便达城头。曹军大惊,敌军为何如此之快!分明是一群飞贼!他们却不知道,独立营爬绳攀墙下过多少苦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