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意想不到
这时,大门打开,一名身着儒衫的学士模样的人来到忽必烈面前。
忽必烈笑道:“你来了?”随即拿起刚刚收到的报告递给学士,这名学士此时虽然不是很有名,不过当忽必烈做了皇帝后他的名声将为所有人所知晓,他名叫赵璧,是忽必烈麾下最为倚重的儒士幕僚,不过他并不仅仅是一个文人,也精通战略战术,在将来的日子里他各方面的才能将得到体现。
赵璧仔细地看了报告,笑道:“这一场小战斗我想并不足以引起大王的注意吧?”
忽必烈哈哈一笑,点头道:“你说得不错!不过这个张良臣倒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啊!如果换做是我,恐怕也很难打出这样的战果!”
赵璧点了点头,看了一眼手中的报告,笑道:“不过他只是一员正将,还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影响!大王如此关注他,是不是有招揽的打算?”
忽必烈哈哈笑道:“知我者赵璧也!不错,我是有这个打算!”双目一凛,“不过如果他不识抬举的话,那我也不能让他被别人利用了!告诉我的那位侄女,招揽此人,美女钱财随他开口,我还可以给他一个平南将军的职位!如果他不就范那么就想办法除掉他!”
“是!”赵璧抱拳应诺。
忽必烈拍了拍赵璧的肩膀,“我蒙古大军南征在即,粮草之事就全交给先生了!你亲自去开封坐镇!”“是!”赵璧应诺一声,退了下去。
唐州的百姓看着宋军离开,脸上有一种如释重负的神情,在宋军占领唐州的这几天时间里,唐州的百姓们一直在担心蒙古人打回来后会进行残酷屠戮,这是有先例的。百姓们的反应让张良臣格外郁闷,不过张良臣也知道这怪不得他们,要怪也只能怪宋军无能,无法让百姓们信任,无法给百姓们安全感。
“父亲,这个张良臣还真有些本事!”说话的是一位身着宫装都戴凤饰的美艳女郎,充满了成熟的气质,她就是那种让人一见了就不禁生出原始冲动的那种女人,可谓媚骨天生,这位美艳女郎不是别人,正是最得当今皇帝宠爱的阎妃,一个在后世背负着无数骂名的女人。
阎老爷子呵呵一笑,“我也没想到这小子这么有本事,竟然只凭一千五百来人就歼灭了蒙古军五六千人,还夺下了唐州!女儿,我觉得这是咱们需要的一个人!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虽然用着放心,但却没有多少用处!可是这个人不一样,有朝一日他若能掌握一支大军,对我们来说那是大有好处的!”
阎妃微微一笑,这一笑充满了说不出的妩媚风情。“父亲所言在理!”随即秀眉微蹙,“不过,目前朝中大臣们及贾似道一伙却都在极力攻击他!说他妄动刀兵,很多人都担心此战会引来蒙古人大规模的报复!所以他此战虽胜,但却无法做为功绩!陛下还是看在我的面子上,以功过相抵的名义堵住了众臣悠悠之口!”
阎老爷子眉头一皱,“看来,暂时只能如此了!”
阎妃瞥了父亲一眼,笑问道:“父亲,您是不是又收了他的好处?”
阎老爷子呵呵一笑,“这个张良臣倒还是挺懂事的!不久前他托人荣来了十二颗猫眼珍珠!”随即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盒子,递给阎妃。
阎妃接过盒子,打开来,登时珠光宝气映照在那张媚艳的脸孔上,禁不住赞叹一声,拿出一颗仔细端详了一番,赞叹道:“我虽深处宫中,但此等珍宝却非常罕见!”张良臣自己当然不会有这些珍宝,这些东西都是在攻下唐州后缴获的。
柳府。
柳月茹来到书房,看到父亲,“父亲,您叫我?”此时柳渊正坐在书桌前写着东西。
柳渊放下毛笔,站了起来,走到女儿面前,微微皱眉道:“月茹,有件事情你应该知道!”
柳月茹见父亲的神情,不禁有些紧张,有些担忧地问道:“父亲,发生了什么事?”
“你知道张良臣的事吗?”
柳月茹摇了摇头,急声问道:“父亲,他出事了吗?”
柳月茹奇怪的看了女儿一眼,“刚刚我得到消息,他在吕堰县大败蒙古军,消灭了对方五六千人,并且攻占了唐州!”
柳月茹登时那流露出激动之色,“看来他并不是个只会说大话的家伙!”
“哎!可是这件事情对于他来说未必是好事啊!”
柳月茹一愣,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何?王师报捷难道不是喜讯吗?”
柳渊苦笑道:“可是朝中科班出生的大臣们却指着他擅自挑起兵火,为大宋安危埋下了隐患!”所谓‘科班’,其实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得到官职的官员,这帮人也被称为道学派,这批人大部分都属无能之辈嫉贤妒能,却又自命清高,对于因为能力被破给提拔的官员极为仇视,比如支持余玠的丞相赵葵就因为不是科班出身,而被那些道学派以‘宰相须用读书人’为由强烈反对和抵制,皇帝迫于压力罢免了赵葵的相位。知道赵葵的人,可能不多,知道余玠的应该有不少,余玠守备四川,在他的努力下,四川几乎成了金城汤池,蒙古人多次在四川碰得头破血流,如果余玠没有离开四川的话,蒙古人占领四川的战略行动是很难实现的。可惜的是余玠早已经郁郁而终了。
柳月茹怒声道:“这是什么话?这也太荒谬了!”
柳渊点了点头,“不只是女儿这样认为,像赵葵这些一心为国的大臣也如此认为,但毕竟他们力量太弱!”这里顺便说明一下,赵葵虽然被夺去相位,但仍在朝中任职,现在是广西宣抚使,虽不在朝堂,但权力很大。
“父亲,我们能做什么?”柳月茹一脸渴望地道。
柳渊摇了摇头,“能做的为父已经做了!希望他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吧!”
父女俩不禁叹了口气。
视线转回到吕堰县。
回到吕堰县的张良臣与吕堰县的百姓一道重建焚毁的县城,由于县城在大火中化为了灰烬,再加上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有数千条亡魂安息在这里,因此大家并不打算在原址重建,而是将新县城的县址向东南移动了二十几里兵力白河,这样更利于防守,也更利于通过水道从襄阳得到补给,这个计划已经得到了朝廷的首肯,并且朝廷已经命令一名大员负责此项工程,十余万民工也正在动员之中,可见朝廷对此非常重视,他们打算将此建设成一座屏蔽襄阳的前卫堡垒。
不久之后,枢密院的命令下来了。
皇帝的圣旨和枢密院的命令同时递到张良臣手中,皇帝在圣旨上先是斥责了张良臣的莽撞行为,继而又言语安抚,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的做法,最后皇帝勉力张良臣要全心全意为朝廷效力为国尽忠。枢密院的命令仅仅只是说将其调离京西南路,调往广西归赵葵麾下,即刻启程,不得迁延。
待专使离开后,张良臣自嘲地道:“看来我那七百个兄弟算是白死了!”自嘲中透着愤怒,因为不管是皇帝的诏书还是枢密院的命令中都没有提到抚恤阵亡将士的事情,张良臣询问专使太监,后者却趾高气昂地道:“你等未获罪就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竟然还想要抚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