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邓州集议
笔趣阁 www.bishige.com ,最快更新一世富贵 !
邓州,古南阳郡,为武胜军节度,正位于南阳襄阳盆地的中心位置。北部洛阳郡,南部襄阳郡,中部南阳郡,挑起了的京西路的骨架。邓州正位于宛洛古道和宛襄古道的结合处,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交通便利,自古以来便为帝都之选。
把集议的地点选在这里,正是考虑到了京西路南北被山地阻隔,交通不便,定一个大家都方便赶到的地方。这也显示了徐平的决心,这次是要各州官员全部赶到的。要么是知州来,要么是通判来,每州必须来一个能主事的。
赵贺平时并不怎么管事,此时却忙得不可开交。本州虽然是京西路提刑司驻地,但集议却是由转运使司提议的,只能由邓州来操办。
四月十一日,徐平到达邓州,宿于城内驿馆。赵贺以邓州的名义,为徐平接风,包括京西路提点刑狱贾昌龄在内,全部赴会。
十二日,各州知通到来,包括正在京西路的晏殊。徐平一边准备,一边迎接众人,为晏殊接风,同时召见以前没有见过的各州主官,了解他们对《富国安民策》的意见。
四月十三,借地城南龙兴寺,京西路众官聚齐,正式讨论《富国安民策》。
众官向坐在上首的徐平和晏殊唱诺,纷纷落座。徐平对晏殊道:“学士,今日所议之事无非钱粮,便由贾提刑监议如何?”
晏殊有些心神不属,点了点头随口说道:“如此甚好!”
李遵勖是武官,安抚使也是主管军事,他今天并没有来,地方官便以徐平为尊。提点刑狱为宪司,一向都是在漕司之下。
让贾昌龄监议是早就定好了的,此时问晏殊不过是走一个过场。他点了头,当下徐平便就高声宣布今天由贾提刑监议,让他选责人手。
贾昌龄离位,向众人致礼过了,便就在自己提刑司和邓州衙门选了几位公吏,同时让邓州观察支使做自己的副手。观察使是宪职,虽然此时实际职事早已经跟监察无关了,但这种时候还是尽量用古意,以示郑重。
诸般忙碌,贾昌龄带了选好的监议人员到徐平和晏殊对面坐了,摆好纸笔。公吏先清点今天到的官员,一一录名。这不是随便开会,是要留案存档并上报的,不能马虎。
最后贾昌龄起身,朗声道:“岁在丙子,夏四月辛酉,京西路众官依转运使司命,集于邓州龙兴寺,议去年新政,及本路合撰《富国安民策》。提点刑狱贾昌朝依令监议。众官对所议之事,各陈己见,凡有一言可用,必载之于册,上达天听。集议之时,所论限所列需议之事,不得别涉他事,不得攀扯不相关之人,不得妄言,监议官依例弹纠!”
说完,贾昌朝把定好的今天所议之事一一大声宣读,众官应诺说听明白了,才对上面的徐平拱手:“今日主议,京西路都转使、龙图阁直学士徐平,学士院晏内翰观礼!”
徐平回礼,贾昌朝才宣布正式开始。
集议由徐平主持,倒不需要他自己来讲,只要把握住走势即可,保证不偏题。杨告站起身来,站到公吏拉出来的一块大板前,开始分条讲解集议的内容。
按照以前惯例,这种时候多是由相关公吏出来读这些内容,读一遍,如果没有人说听不清楚,便就开始了。这就要参加的官员记忆能力最少过得去,不会一下子就把要讨论的内容忘了,所以人数越多,讨论的议题就越简单。徐平是按他前世的习惯,用板把议题列出来,就摆在那里,防止有人连要议什么都搞不清楚。这样做,最大的好处便就是讨论的内容丰富了,参与人员精神也不用那么紧张,可以从容讨论。
这个年代的集议可比后世的开会严肃多了,监议官不但是要记录内容,还负责弹纠纪律。不要说是开小差,就是坐姿不正衣冠不整都会被喝斥,这说明态度不正。
议的内容来之前徐平早已经和身边的人讨论了无数遍,烂熟于胸,根本不用听杨告所讲的,只是看着坐在下面的人群,想着心事。旁边的晏殊同样是心不在焉,讨论出什么结果其实可以预见到,今天集议最大的意义是通过这样一种正式的场合,确认京西路的官员对徐平的支持。在这种至关重要的事情是跟本路转运使作对,估计是没有那二的。反正得罪了朝廷由转运使徐平扛着,找不到下面官员身上来,自然乐得附和。不然的话,徐平的打击报复可能就先来了,以他的身份收拾个知州还不费事。
官做得久了,这种门面功夫先练了出来。徐平和晏殊两人各想心事,表面上却都严肃认真,端坐上首,面相威严,看不出任何跑神的样子。
最开始的议题是对去年新政的回顾,杨告列出各州的钱粮数据,让主官确认。完毕之后开始讨论各项新政的利弊,气氛就活跃起来了。这个时候发言,并不一定就真的是对新政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大多数官员,都是为了给上面的徐平和晏殊留个印象,还有一部分纯粹是坐得麻了,站起来活动活动。
到了这一步,纪律便就不像刚开始那么严了,交头接耳私下讨论也在允许范围之内。
晏殊的眉头越皱越紧,终于忍不住,低声对身边的徐平道:“如此大事,怎么不见孟州李相和郑州陈相公来?李附马和张太尉是武臣,不来情理之中,怎么他们——”
徐平淡淡地道:“李相公虽然没有说要来,但也没有说不来,而陈相公则是说好了要来的。孟州在最北,郑州在西北,到邓州最远,两位相公又年事已高,来得迟了很平常。”
李参和卢革是早已经到了的,他们本就是编《富国安民策》重要人员,还走在徐平的前面。按一州一主官来算,李迪和陈尧佐是不必到的。但今天最大的意义,不是来听本路官员的意见,而是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则两人到与不到,意义就重大了。特别是对晏殊来说,徐平能够获得两位相公支持,可以给他足够的信心,回到朝廷之后就能不顾吕夷简的意见,按自己的意思回报。如果没有两人的支持,那就要打折扣了。若论事权是此时徐平这个京西路的都转运使重,但身份地位他如何能与两位前宰辅相比?而且两人在官场的人脉深厚,只要露一下面,就能在朝里获得无数官员的支持,这是徐平远远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