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9章 建京观、勒石碑
蜀国现在的处境就已经非常糟糕,面临着当世强国楚国和秦国联手,已经是捉襟见肘,腹背受敌。
要是现在从南边在此开辟一个战场,那还了得?这岂不是真的要蜀国灭国了?
李靖不愿意看到蜀国呈现这样的情况,可是他心中也有些怨恨蜀国朝廷,番禺那么重要的地方,就直接给丢了。
那可是经略了那么久的时间啊,就这般不要了?
只是这些都是隐藏在李靖内心最深处的情绪,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却并不影响李靖对于李世民的忠诚。
军中的士兵都得到了充足的休息,屠戮蛮夷的兴奋干还没有完全消退,所有的人都窝在这里,就是要等着秦军,来一个半渡而击。
只要这件事情成功了,那这段时间吃的苦,都是值得的;皇帝会记住所有武夫的流下来的血汗,所有的人都会得到应有的封赏。
……
李白也觉得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封赏,可是辛弃疾和罗成却觉得不应给出太大的军功,这些蛮夷本身就不堪一击,身为大秦的儿郎,为皇帝杨威海外,本来就是分内之事。
只是以人头论军功,却不是可以轻易改变的。
“所有的人都官升一级,这样大家都没话。”后羿颔首道:“这毕竟不是蜀国的那些人。”
李白忽然想到了那个替自己死掉的老卒,有些愤怒的说道:“就算是蜀国那边的士卒,也有不少的老秦人。”
“如果能招降过来,自然是最好的。”后羿对于发生在李白身上的事情非常清楚,所以他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刺激李白。
“那就这样吧,在军功薄上记下来,所有的人都官升一级,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人,都记下功劳来,单独报上去。”辛弃疾用商量的口吻说道。
李白也点头道:“这是应该的,昨天晚上的斥候做得很不错,应该得到奖赏。”
“几位将军现在就在谈乱竣工的事情,未免有些早了吧!”王莽骑着马小跑了过来,精气神比前几天好了许多,只是面容消瘦的厉害,看起来像是一个饿了很久的人,两个颧骨也突刺出来,除了那一双非常明亮的眼睛还在告诉着世人他的智慧。
“王大人!”
众人微微拱手行礼。
王莽下马还了一礼,看了看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的部落,微微颔首道:“修建京观,乃是一件杨威异域的事情,皇帝定然会龙颜大悦,但是我军还要继续北上追杀李靖,诸位将军以为如何?”
“当然,这一干得不错,所有的人都休整一日时间,李靖大军就算是走得再快,也会帮我军把道路修好的。”
言罢,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从南边到北边,一路追杀上来,本来是没有道路的,但是李靖大军走在前头,六万人走过的地方,可不是六个人走过的地方,自然踩踏出来了一条非常旷阔的道路。
所以王莽才会这般戏言。
众人各自散开,回到军中去休息,王莽后便带着过来人开始打扫战场,直接把尸体堆起来,这些土著也存有石灰,但是储量很少,所以只是在最上边的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石灰层,其余的都是用泥土铺盖。
王莽军中一共有七万之中,刨除程咬金携带两万大军驻守在九龙江边上,剩下的人都开始搬运尸体,修建京观。
这是杨威异族的大事情,所以没有人敢马虎,哪怕这件事情皇帝现在还不知道,但是所有的人心中都清楚,皇帝只要知道这件事情,封赏一定不会少。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史书中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大书特书。
那个脾气非常臭,骨头也非常硬的司马迁,也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大书特书。
华夏族经历数千年而不倒,自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在对付外族人这件事情,远远比那些歌功颂德的史书更加真实。
历史,从来都是血淋淋的,每一个文字底下,都有为华夏族战死过的族人,他们的英魂和尸骨,铸就了这个从不屈服的铁血民族。
只是数天时间,尸体就已经被清理好;自从周天子大权旁落以后,诸侯混战不休,各国之间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处理尸体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不然的话尸体摆放的时间太久,在这等炎热的天气里边,腐败以后会形成毒气、瘴气,然后生蛆滋生瘟疫。
看着耸立在丛林之间的十座京观,一种豪迈之情油然而生,王莽现在甚至有一种感觉,自己这一生最大的事情,最值得称赞的事情,不是将李追得鸡飞狗跳,而是这十座京观!
无数年以后,华夏的子孙会从史册中,寻找到当年祖先征战异族的事迹,所有的人都会记住自己的名字。
冲锋校尉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来了一块非常大的石碑,李白亲自题了一首行军诗。
按照秦国立碑的惯例,地面上有送礼的高大石碑,还有一块石碑则是深埋泥土中。
地面上的石碑会伴随着时间而遭受破坏,但是地底下的石碑不会遭受破坏,千百年以后的人从事生产活动,就会将这些深埋于泥土中的石碑挖出来,清洗掉了泥土以后,是悲伤就见证着这些曾经为华夏族,为大秦国杨威的名字。
京观的效果非常明显,还没有过了一天时间,就已经有足足三个部落送来了美酒和粮食,乃至于女人。
武力的威慑,才是一切的根源;如果没有这一场残酷的屠杀,异族就不会睁眼看华夏军队,只会将李白等人当作恶魔,而现在,他们觉得这些华夏族的人是天神,强大的象兵在华夏族的军队面前,脆弱的如同土坷垃,一捏就碎。
大军停留了整整五天的时间,北岸的李靖几乎都要以为秦军已经察觉到了自己意图,这才迟迟不等越过九龙江,好在秦军士兵求战心切,王莽派遣出了数百斥候,渡过九龙江,开始向着北边探查蜀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