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兵临城下
三日后,李宽去看到所谓的两座小城,如果说眼前的山寨就是两座小城,那台南都可以称为一个小国了。
见识到了吕宋岛的两座城,李宽才知道大唐之所以在这个时代位列世界之巅并非大唐有多富庶,而是其他地方太落后罢了。
城中的房屋破落,但总比士卒们搭的简易营帐要舒适,至少不会存在屋外下小雨屋里下大雨的情况,士卒们好歹有了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至于当地的土著,李宽并没有亏待,让他们到了士卒搭起的营帐中,而且每顿的饭食没缺,倒也没闹出什么大乱子。
四千多土著养了七日,李宽没打算继续在养下去,挑选出了一千五百人加入到楚王军中,将剩下的两千多人送上了两艘楼船,吩咐刘仁轨派海军士卒押解回台湾,送到台南充当开荒的百姓。
而李宽并没有让士卒继续征战,只是派出了一个小队乘船查探吕宋岛的消息,他带着楚王军的大部分士卒在两座小城当起了农夫。
八九月的吕宋岛,又是一年的收割季,土著们种植的水稻正是收割的时节,刚好便宜楚王军。
占了便宜的士卒其实并不愿意收割水稻,因为土著们留下的存粮便足够大军半年之用,半年的时间足够他们打探到任何的消息,也足够他们从其他地方抢到粮草,抢到更多的钱物。
对于士卒们的怨言,李宽多少听说了一些,只是军令如山让他们留在了小城做着农夫的活。
其实,李宽能理解士卒的想法,也认同士卒们的想法。
从吕宋岛北端到达吕宋国百姓聚集的地方,最多只需行军两个月,存粮便足够楚王军半年的粮草,所以根本没必要收割种植的水稻,毕竟两座小城存下的粮草都够楚王军吃半年,土著聚集的地方粮食必然不少,到了聚集的地方再抢便是,这些土著又不是楚王军的对手。
大军抢完了吕宋岛,还可以带着俘获的土著去南洋群岛的其他小国继续抢,楚王军便有吃不完的粮食,抢不完的钱财。
但是,认同归认同,他却不能士卒这么做。
人性的可怕,李宽是知道的。
若是一直放任士卒一路抢下去,初始之时可能还会遵从刀下留人的命令,但是久而久之,士卒将会变成一群凶狠残暴的野兽,所过之地寸草不生,尸横遍野,千里之内无鸡鸣······
不管怎么说,楚王军是一支有纪律的军队,尽管这支军队或许会被人称为强盗,但是与强盗还是应该有本质上的区别。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恶魔,一旦把这个恶魔放出来,人性的丑恶便会暴露无疑,别说士卒,就连李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否有自控能力,能否把放出来的恶魔重新关回去。
说到底,李宽不仅是在关士卒心中的恶魔也是再关自己心里的恶魔,因为他其实也有着立马出征的心理,只是他的自控能力比士卒们强一些而已。
这些想法没必要和士卒们说,只需要他们按令行事便可,休养一两个月的时间自然而然的便会沉静下那可暴躁嗜血的心。
战后休养一两个月,也将会在楚王军中渐渐的形成一个传统,可以保证心中的恶魔不会被轻易的放出来,至少这样的传统在李宽看来很有必要。
就像现在沉静了七八天的士卒就挺让李宽满意的。
当初那种刚下战场杀红眼的暴躁情绪不见了,每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时常跟他打两声招呼还拉近君臣之间的关系,这就很好嘛!
所有的看起来都很完美,唯一不完美的就是有些累。
多年来的养尊处优,李宽一下间难以适应农活的劳累,这段下田的日子苦不堪言,腰酸背痛,睡觉时直哼哼,李宽觉得自己老了。
想当年,他还在桃源村的时候,自家的田地都是一个人打理,干了大半天下来反而精神十足,如今在稻田里割一个时辰的水稻,腰就受不了了。
就像现在,他又直起腰来拍打了,自言自语道:“不行了,人老了干不动了。”
一旁的胡庆和护龙卫直发笑,您老是真的老,十八岁了,可不是老了嘛!
胡庆等人的笑声,李宽听见了,正色道:“你们啊,别以为本王在说笑,本王如今是真老了啊!”
说到最后一句,李宽有些感慨,他现在才十八岁不假,可是谁又知道他其实已经人到中年了呢?加上前世的年纪,如今已过四十了啊!
“殿下,您身份尊崇,其实没必要和咱们一样下田。”
正想反驳胡庆的话,就看见刘仁轨匆匆走了过来,行礼道:“殿下,前来征税的官员来了,知道咱们占领了这两座城,所以想要求见殿下。”
吕宋国好歹也是一个国家,征税何其正常,如今又是水稻的第二季官员前来征收赋税很合理,李宽没一点疑惑,也没有动,更没有去接见吕宋国官员的打算。
站在稻田里,吩咐道:“告诉收税的官员,臣服本王可免一死,若是不臣服者,那就杀了。”
“殿下,此举恐怕不妥,两国交战······”
李宽打断道:“仁轨想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可是他们并非使臣,而且咱们本就是来出征的,何须遵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惯例。”
在李宽看来,所谓的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并不适用于出征的楚王军,不斩来使难道还放回去让这些土著有所准备?这不符合他以士卒生命安全为先的准则。
谁的拳头大谁就是大爷,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那是在两国水平在同等地位上才适用的,若是两方不对等,不斩来使的军队将帅那叫傻子。
刘仁轨依旧面露难色,多年来学到的知识就告诉了他要遵循两军国战不斩来使的规则,李宽这句话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仁轨,墨守成规可不好,若是这些人不杀,难道放他们回去?要知道咱们此行是为了台湾的发展来抢人的,攻其不备才是咱们应该做的事。”
“自然不能将其放回。”刘仁轨听到李宽说完,便急忙回了一句。
“既然知道不能放回,那又为何不杀呢?若是不臣服于本王,难道本王还得用大军的粮草供应他们不成?退一万步说,就算本王将他们放了回去到时候也是要杀的,现在杀和晚一点杀又有什么区别呢?”
说来,李宽一直便反感所谓的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之所以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个历来的规则,无非是一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当然,儒家所倡导的仁、义不是不好,但是不适用用军中,都提刀杀人了还说什么仁义?
仁义,这东西只适用于安定的社会,只是适用于两国都有和谈的意思,若是两国有一国坚决要开战,军队还讲究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叫做是假仁假义。
来使不斩的结果有两个,一个就是留在军中,另一个就是放其归国。
留在军中,若是不臣服,浪费军粮不说,来使必然是天天给为将帅者甩脸子,心情不好还会怒骂两句,为了彰显仁义而被骂的事李宽做出来。
放其归国,交战之国必然会有所准备,让军中士卒冒险,李宽更做出来,所以最好的办法的就是杀。
杀一人,可活麾下士卒百人甚至千人,这才是李宽所认为的仁义。
李宽的三个问题,让刘仁轨哑口无言,细想想,他倒也觉得李宽说的好像对,但是总感觉一丝违和,但是又找不出理由来反驳,只好按照李宽的命令去办了。
效果很好,杀了两个不愿意臣服的官员,剩下的人服了,被赶到了田里干活。
收水稻和晾晒成了李宽的日常,等到楚王军将收割的水稻舂出米,李宽依旧没有让楚王军动,而是吩咐军中管理的后勤的士卒跟着他一起学习厨艺。
厨艺倒也简单,就是学习炒米和制作烟熏肉。
大米和米粉炒至金黄,香味溢人,抓几把用开水冲泡就行,不仅管饱而且携带便捷。特制的烟熏肉,就着炒米越嚼越香,别说士卒们喜欢,就是李宽平日也喜欢将炒米当做零嘴。
就在大军准备干粮的这段时间,前来的官员来了两批人,被李宽毫不犹豫的给宰了。
征收赋税的官员一去不复返,吕宋的国君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其中出现了问题,所以当李宽在三个月后吩咐大军开拔之时,吕宋国的正规军来了。
军队不多,只有千人,毕竟吕宋国的国君可想不到自己治下的两座小城已经被一支如猛虎的大军给占领了,在他的看来,也只是两座小城的城主带着百姓反了,千余人的正规军足够平定叛乱。
说是正规军,也就比两个小城的土著有纪律些而已,能让人看出来是军队而不是混混,手中的武器,唉······不说也罢!
兵临城下,李宽当然不会客气,还没等到这千余人反应过来,两万楚王大军便已开始了单方面的殴打屠杀,仅剩下的四五百人被俘虏后才注意到刚刚跟他们开战的人不是本地人,穿着他们从未见到过衣服,说着一口他们听不懂话语。
话虽听不懂,但是这群恶贼的大笑,他们明白,这是嘲笑,是看不起他们。
怒视着大笑不止的楚王军士卒,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通,趁着士卒不注意还踹上两脚。
就为了出一口心中的恶气,敢当初士卒的面露出怒容的土著,敢踹楚王军士卒的土著,也被士卒手中无情的横刀夺去了性命。
何苦来哉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