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三百二十七章 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第三百二十七章 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杨震指了指地图道:“泾县之敌虽有三个师之众.但部署凌乱.根本就沒有形成一条整体的防线.新七师在我们的老军部云岭.一四四师主力则目前应该丕岭一线.至于一零八师.还在泾县西部.”

“这三个师配置分散.甚至连一个统一的指挥都沒有.从之前的战事來看.除了一四四师因为师长被扣.比较积极之外.其余的两个师行动并不积极.说实在的我们在丕岭一线的时候.如果当时新七师行动积极的话从云岭插过來.在拿下星潭之前.我们会更加被动.”

杨震的话.让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深思.良久.冯达飞才道:“政委.我看这件事还需要在慎重的考虑一下.之前我们和这几个杂牌师关系的确处理的不错.尤其是一四四师和一零八师.我们之前的关系可以说相当的不错.”

“但眼下时过境迁.他们会不会落井下石谁也不知道.这些杂牌部队就算再不被信任.被分割使用.但不管怎么说.他们还要领重庆的军饷.接受三战区的指挥.一旦被切断了军饷來源.已经沒有了地盘的他们.很难再生存下去.”

说到这里.冯达飞犹豫的看了杨震一眼后.又道:“政委.而且我们现在是今非昔比.大部队已经离开.剩下我们这点兵力.他们还会不会向以前那样.谁都不敢保证.政委.还是小心为上.”

对于冯达飞的担忧.杨震笑了笑道:“老冯.你沒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杨震再无能.也沒有混到去与自己的对手攀关系、拉交.不管我们之前的关系怎么样.但是现在我们都是对手.我不会.也不可能去自找沒趣.”

“我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的确兵力不多.弹药也奇缺.但少归少.却是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短小精悍.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泾县这几个师部署上的漏洞.找一个缝隙钻出去.只要我们不主动暴露.我想那几个师是不会主动來寻找我们求战的.”

“我决定.暂时撤销老三团、特务团以及教导总队的编制.将目前手中的八个连的战斗部队混编成一个团.由冯达飞同志任团长.特务团政委张闯初同志任政委.原老三团的团长、政委分别任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

“部队编成两个营和一个直属连.至于营连长的人选.由你们自行商议决定.部队现在立即开始整编.晚七时准时出.告诉部队一定要吃饱.把手头剩余的干粮都吃了.一定要争取午夜之前跳出合围圈.”

“现在我宣布一下行动纪律.你们回去一定要和部队再三强调.一.行军时候.休息、行军都要坚决服从命令.二.行军的时候不准吸烟、不准随意打手电.更不准大声的喧哗.三.行动的时候.如果与敌人遭遇.就要坚决果敢的打出去.还有各级政工人员.要做好收容工作.尽量不要出现掉队的况.”

说到这里.杨震转身对身后的李明博道:“你去教教他们怎么用指北针.还有夜间行军时候辨别方向的方法.也交给他们一些.夜间行动.指北针很重要.你们当团长、政委的.居然连指北针都不会用.怎么指挥作战.”

“我们中间大部分的干部是沒有上过黄埔.也沒有上过任何的军校.大部分都是在战场上拼杀出來的.从死人堆里面一步步的走出來的.实战经验丰富.可以说都是战争大学毕业的.但并不是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学习了.”

“我们的很多干部、战士对于一些新战术、新装备的接受程度很差.机枪连长指挥机枪作战.但他的作战方式就是几挺机枪往哪儿一摆就算完事了.哪里是火力打击的重点.机枪掩体该怎么修建.一窍不通.”

“作战的时候.一窝蜂的往上冲.兵力分配的时候哪里是重点配置、火力部署重点应该放在哪里.都不管.对于一些新装备的运用.也不接受.地图不会看、指北针不会使用.打仗对地形的判断全凭感觉和经验.”

“我知道我们的团一级干部很多都是经历过三年游击战争考验.在远离主力沒有粮食、弹药况之下.孤军奋战整整三年.在这三年的游击战中.每天都在为了生产而战斗.沒有多少时间.更沒有精力去学习文化和军事课程.”

“但同志们.这不行啊.不会不要紧.我们得学习.我们不能处处以自己大老粗、沒文化自豪.这不行啊.同志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掌握更多的打胜仗的知识.今天.不现在.我们就从指北针的使用开始学习.”

“等到了江北.我会制定出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建议军里面.对团以上干部进行轮训.再出现这种下了指北针不会用.打仗只凭感觉走.身为团营长连最基本的图上作业都不会的现象绝对不行.只要我在政委的位置上哪怕就是一天.也不允许这种现象的出现.”

“我们作为各级指挥员.手上掌握着战士们的生命.缺枪少弹这不可怕.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从敌人手中去夺.但是脑袋里面如果也缺少一些我们作为指挥员应该必须掌握的东西.那么就要用我们的战士生命去挽回.”

“尽管现在学习这些.可能在你们的眼里面只不过是临阵磨枪.但我认为磨总比不磨要强.你们这些做指挥员.尤其是军事指挥员的人多学一点知识.我们在战场之上可以少付出很多本來可以避免的代价.”

杨震这么一说.几个干部多少都有种不好意思的感觉.看着几个人多少有些面红耳赤.杨震也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他也感觉自己的话有些重了.这里不是自己的老部队.团长近百人.又都是自己一手带出來的老兵.别说骂上几句.就是给他们几脚.那些干部屁也都不敢放一个.

可新四军的规模远远无法跟自己的老部队相比.团一级的干部加起來根本沒有本法和自己部队相比.作战部队的团一级干部更少.这些人又都是老革命.资历都很深.尤其是参加过长征的那些干部.很多在红军的时候就是团级.甚至是师级干部.资历都远在自己之上.自己今天的话.的确说的有些重.

但有些话.说轻了根本就不起作用.就算他们的资格再老.年纪再大.有些话该说还得说.不说.损失的是部队.是战士们的鲜血和生命.作为指挥员.一个细节考虑不到.要用多少人的白骨、多少孤儿寡母的眼泪去弥补.

到皖南來之后.杨震就感觉出來经历过长征的干部.在军事素养上要好于打了三年游击战的干部.原因很简单.在长征的时候.中央也沒有放弃过办军事干部学校.一方面军的干部团.汇合之后的红军大学.都是专门为了培养干部而组建的.

虽说在流动作战之中.教学质量有多高.这很难说的清楚.因为这些培养干部的军政学校.很多的时候本身就要参战.甚至要付出很大的牺牲.而且整日行军、作战.也很难静下心來学习.但有了这些经验.毕竟要比沒有强.只是他们学的这些.与自己要求的太远而已.

杨震知道这些干部.都是久经考验、意志坚定.一步一个脚印从战场上尸山血海冲杀出來的人.他们在战场之上.面对任何敌人都不会皱一下眉头.更不会有任何的退却和胆怯.这些经历过十年内战而幸存下來的人.更是这支军队中佼佼者.

但由于出身的影响.文化水平和军事技能差的太多.在战场之上.身为指挥员不是一个单凭勇敢二字.就能取得胜利的.中央虽然组建了抗大.专门用來培养军政干部.但受制于各个根据地被分割的现状.以及部队不断的扩大和展.以及不断战斗的环境.

抗大根本就满足不了部队对干部.尤其是军事干部的需要.这也就造成了各个根据地的部队.尤其是基层部队.合格的军事干部缺口很大.再加上本身的教学水平限制.使得各个根据地的军事干部与杨震的要求相比.差的太远.

用在延安时候.天天陪杨震去抗大授课的李明博私底下的话來说.政治教育水平是很高.比抗联的水平高多了.但军事教育水平.充其量也就是咱们团级教导队的水平.尽管杨震因为这句话.狠狠的收拾了一顿李明博.但在私下.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时候的抗大与自己想象的水平差的太多.

当然按照杨震想当然.这个时候的抗大至少应该是相当于后世的国防大学.等到了才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当然你让即沒有飞机.也沒有坦克.甚至连火炮都沒有几门.更沒有指挥过类似作战的专门人才的中央.去讲授大兵团机械化合成作战.的确是强人所难了.

别说条件简陋的抗大.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的陆军大学.都沒有这个能力.这所抗日大学.讲授的主要是适合目前十八集团军展的敌后游击战.至于大兵团作战.在眼下部队还沒有这个能力去的打的况之下.教授这些也沒有必要.

但部队的基层军事干部的指挥能力.需要加强却是一个实质的问題.实战经验丰富.不代表战术理论也强.作为基层的带兵人.各级军事干部.在兵力配置.火力部署方面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