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玉沈照扬名
“问题出在哪呢?”赵元心里冒出了一句。
夜半寅时,月黑风高,在两座石山之间狭长的峡谷地带,在出征韩国的半途中,赵元接到卫国重镇闭崖生叛乱的消息,而且叛军声势凶猛,击败并招降了大齐国留官守将领万俟津,几日之内已连夺周边三座城池,正在向复罗城进,如果复罗城失守,叛军将很快追赶上来,使齐军腹背受敌。
赵元并没有下令让军队止步,还有一会就要穿过峡谷,按照计划,部队将在一片平缓的山坡上稍作休整,而他必须在这之前制订出周密的对策。
让他意外的是万俟津的降敌,万俟津是朝中老臣,久经沙场,一向以稳健著称,这也是为什么赵元能派他留守卫国的原因。而这次他却一战便降,实在不符合常理。
赵元转念一想,万俟一族原是先帝的家奴,后来因在战场上作风刚猛凌厉而封为将军,因此万俟一家与先帝宗族交匪浅,他反常的举动,难保不是太傅的授意。
事已至此,必须派得力战将返回卫国剿灭叛军。现在营中实战经验丰富的将军不少,但是与万俟津同朝多年,路数恐多被他摸透,派出去胜算不很大,况且与韩国的战事也近在眼前。
韩国虽然面积在三大柱国中不算最大,而且地势也平坦,但是由于其盛产丝绸与铁矿,国力最富庶。为了方便丝绸与铁矿石的运输,韩国开凿了周严渠,贯通卫国、淮阳府和周边一些小国,并且把持着周严渠上的交通枢纽。
可以说,若是韩国段的周严渠通畅则南方诸国水运皆通畅,若韩国段的周严渠中断,则南方诸国的水运将陷入瘫痪,所以必须拿下韩国,实际控制住周严渠,这也少不了得力战将在营中待命。斟酌之后,赵元想到了营中有两位第一次以从五品武将身份随军出征的小将。
部队走出峡谷后,赵元下令士兵停在原地短时间休整。他也翻身下马,走到山坡高处的一快石头边坐了下来,命人将沈照与左清尘叫到身边。
沈照与左清尘都是刚及弱冠的年纪,沈照是世家子弟出身,身材魁伟,虎背猿臂,机敏聪慧。左清尘则家境贫寒,因中武举人而入伍当兵,在军队中因严谨审慎受到器重得以提升。
赵元见到他们,将闭崖城叛乱的事简单说了一下,问他们俩个哪个愿意带兵去卫国平叛,增援复罗城。
两人都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思考了片刻,左清尘本想请命,但还是不及沈照反应迅速,他话还没出口,沈照已经上前了一步道:“臣愿意带兵前往!”
赵元看着他们两个的举止神,心中已经有数,便对沈照说:“那就请沈将军即刻点兵出吧!切记要速战速决,快速归队!”
沈照道:“臣记下了!”
沈照领命连夜带兵赶往复罗城增援。为了加快速度,他没有走官道,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快的山路,在行进了一半的时候,有探马前来报告,说不远处现有军队移动。沈照立即让部队停下,隐蔽起来,自己带人走到高处观察。
果然,在不远处的平原上,有拿着火把的队伍在蜿蜒前行,沈照派机灵的探子悄悄贴过去。
一会功夫,他们回来说,是卫国的叛军正在往复罗城进。沈照心想:“这定是叛军想要偷袭复罗城,所以才连夜赶路。这个时间再去通知复罗城守将已经来不及了,看来我必须在此地将敌人阻击。”
想到这,他叫来向导,问他叛军若要去复罗城可要经过什么险峻的地方?向导说,前面三十里有一条干涸的山涧,名曰灵虫沟,长约二十里,两面皆是峭壁,涧中全是乱石。
这条山涧是双喇叭口的形状,就是说入口宽,中间最窄,出口又渐宽。沈照一听,心道:“天助我今夜扬名立万!”
他将随行的几位副将叫到身边,将心中的计划告知他们,并且安排他们各司其职。
一切布置妥当后,沈照下令士兵将身上的负重丢弃,只带武器,快步前行,务必抢在叛军之前到达灵虫沟。
卫国的叛军将领包淮正带着三万士兵摸黑前行。
今夜他与主将范秋迟商量好了,他先绕到复罗城后埋伏,明日一早范秋迟带兵从正面进攻,待齐军兵力集中于前面时,他再突然起袭击定能一举拿下复罗城。
这一路走来,他没有现什么异常的况,很顺利,直到接近灵虫沟。
离灵虫沟有两三里地时,有探马说前面有火把与马蹄声,似有齐军埋伏。包淮大惊:“难道说复罗城的守军已经得到消息,在此阻截我吗?”但转念一想,“不会,复罗城中守军只有两万,守城还危险,怎敢贸然出击?到底什么况,一定要靠近了瞧瞧?”
想好后,他点出一队精兵,皆着夜行衣,压低了战马的速度,悄无声息地向灵虫沟靠过去。
离灵虫沟不到一里地时,这队精兵皆下马躲进密林中。包淮拨开茂密的杂草看到前方不远处有几千齐军士兵在原地休息,两个穿着柳叶明光甲将领正在争执。
由于距离远听不真切,断断续续有几句传到了包淮的耳朵里,一个说:“这条路是地图标记的,怎会有错……?”另一个反驳道:“地图是死的,向导说这条路越走越远,这样下去怎么把粮草在天亮前送进城去?”
“无妨,你听我的就是了?”
“听你的若是误了事,你我如何向圣上交待?”
……
包照一听,喜上眉捎:“这是齐军送粮草的部队,深夜走错了路,本应入复罗城正门的,如今却绕到了这里。我们还没攻复罗城,就先断了他们的粮草,也算头功一件。”
他马上把副将叫到身边,命他快速通知后面的队伍跟过来,包抄正在休息的齐军,以他们三万的人马消灭这几千齐军只是片刻之间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