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意
喻口并不是一个多大的镇子,在十世纪,海岸线还没有因为人类的活动,向外扩展的时候,这里因为有一个不大的海湾,而成为了一个渔港,同时也是南来北往的船队栖身避风的所在。不过在宋室南渡之后,由于战争的关系,楚州变成了两淮防御的重点区域,不但商人渐渐稀少,就连百姓都是能躲就躲,到了个月之前,楚州全境发出了清乡令之后,还住在附近的几家渔户也被迁走了,原本就荒凉的镇子就变成了荒废,和楚州城以外的各处一样。
离着元人南下,楚州被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因为位置的关系,荒废的镇子突然间热闹了起来,先是一队的蒙古骑兵冲进了镇,确定了里面已经空无一人之后,随后便从陆路过来大量的步卒和民夫,用带来的各种材料开始修葺倒塌的屋子,清理街道、扩建码头、搭建栈桥,同时一支为数庞大的船队从海上驶向了这里,数量之大,远远超过了海湾能容纳的上限,不得不分散到了各处,饶是如此,停在这里的海船也超过千艘之多。
实际上,忽必烈的计划,这支船队并不是用于宋人的,而是为了征服高丽以东的一个海上小国而造,就在去年,征宋的计划被付诸实施的同时,一支为数数万,战船千余的队伍从高丽出发,踏上了茫茫海路,目标是一个叫做倭国的地方。对,就是那个后世对华夏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以至于产生了一个叫做抗倭神剧的产业,养活了无数娱乐圈人士的那个国家,当然对于宅男来说,他们盛产的老师可能更为出名一些。
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则太骨感了,纵横欧陆的蒙古骑兵没有败给战争,却输给了天气,一场罕见的风暴摧毁了他们的战船,所有的补给、军械连同后路沉入了海,没有了士气的陆上那部分人马,连逃都没处逃,这场败绩虽然损失的大部人员都来自高丽,也足以让倭人吹上一千年了,就连那场救命的风暴,都有了一个专有名词神风。
在喻口镇驻扎的这支船队统领,无论是来自蒙古的忻都,还是身为高丽人的洪茶丘,金方庆,都经历了去年的那场败绩,他们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重整旗鼓,就是为了一雪前耻,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同弹丸之地倭国相比,很显然,大汗的目光更看重繁华的大宋。
忻都是个很另类的蒙古人,他的奇怪之处在于,一个以骑射闻名的蒙古勇士,能在大江上纵横驰骋,现在已经不出奇了,而他却在颠簸无比的海船上行走自如,这就很不简单了,要知道江河与大海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许多能在江面上百发百的神射,到了海船上,连站都站不稳,就更别提拉弓了。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尽管遭遇了一场惨败,他的位置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连戴罪立功之类的说法都没有,这样的信任既让他感激涕零,又心怀忐忑,谁不知道如今的大汗威权日重,焉知不是记在小黑本上,等到日后翻旧帐,为了避免落到那种境地,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功,立下不世之功,这不光是析都的猜想,也是其他几个高丽统领的一致认同。
水军不同陆上,他们不用去管什么拦路的钉子,也无需按部就班地占城掠地,就算是循着海路直插宋人心腹之地,都不足为奇,然而整整两个月过去了,他们这支为数多达数千的船队,却只能缩在这个小小的镇子里,连出海都不行,不仅析都的脸色黑成了炭,两个高丽人同样显得很焦急。
虽然都有个都字,负责淮东地区攻略的唆都却同他没有任何关系,连一个部落都不是,而在职务上,他这个征东行省平章,同样可以不鸟除了大汗以外的任何人,就算是出于合作的需要,从海上为陆路的唆都所部送来了数千石的粮食,已经是仁致义尽了,他们没有动的原因只有一个风暴。
“该死的风暴。”忻都的心里怨念无限,老天就像是在同他作对一样,一个征服敌国的会,就葬送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当,大汗没有追究,不光是他的能力不可或缺,还有陆路同样失利的缘故,而这之后,这两个字仿佛就成了他的噩梦一般挥之不去,如同外头呼呼不停地风声,又让他不禁想起了一年前那个恐怖的时刻。
“元帅,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一个高丽人打破了屋子里的安静,听着这种略显怪异的汉话,忻都的心里同样泛起一股古怪。
一个蒙古人,两个高丽人,无论是说蒙古话还是高丽话,都是鸡同鸭讲,因此不得不用双方都略懂一点,又不是很精通的汉话来交流,这不是怪异是什么。
“洪大使,你有什么想法。”
忻都并没有因为他是高丽人而有所轻视,个人的合作由来已久,他们是从镇压高丽国内的反元势力开始,就开始在一起了,五、六相处下来,有什么磕磕碰碰的也早就磨干净了,至少能维持这么久,说明在大汗的心目,还是可用的。
“我们的船不耐风浪,这样的天气出海,倾覆的可能性极大,而宋人则不然,下官听闻他们的大海船高逾数丈,船身如弯月,樯帆大如席,其势如风,卒不可挡,如今天黑蔽月,外头海上情形如何,无人知晓,倘是不可不防。”
东宁府路安抚使、东征右副都元帅洪茶丘忧心仲仲地看着窗外的风雨,以及远处那些在海浪摇晃不已的重重黑影,这种见识并不是凭空出来的,而是经历了征倭的惨败之后总结的教训,高丽人所造出的船,有点像是汉人在大江行驶的那种楼船,高大是高大了,船身方方正正,看着气势不凡,而行驶起来却不易,要是平静的水面还好,一旦风浪稍大就有倾覆之险。
至于为什么会是这样,他们并不明白,但是很显然,以已之短去碰敌所长,没有人会愿意这么做。
忻都听完有些疑惑,更多的却是不相信:“你的意思是,他们有可能会乘偷袭”
屋子里的两个高丽人都缄默不语,他们同样不敢说对方一定会怎么样,因为这样大的风暴,什么船都不好使,然而现在是战争,多算一层没有什么不好,当初征倭之时,如果考虑周详一些,也不至于会落到全军尽没的地步。
忻都不是个外行,他们没有出来的话,自己也会想得到,然而打动他的并不是对方会怎么样,而是这一仗,他不能再有失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意外,他都不想去经历。
“那就请二位辛苦一下,各自约束部属,等到风浪小一些,将所有的船只收拢,特别是驶入淮水的那些船,要尽快拉出来,听陆上的人说,河上快要封冻了,别等到冻实了,拉都拉不出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知道宋人会这么狠,整个楚州沿岸就没有几处能泊船的港湾,除了喻口镇这里停着上千只以外,别的都分散到了各处,甚至有差不多数目的船只循着入海口开进了淮水,毕竟那里已经是内陆,风浪纵然有,也大不到哪儿去。
洪茶丘和金庆方对视了一眼,都是点点头,他们虽然都是高丽人,性质又有些不太一样,前者算是高丽籍的元人,后者则是货真价实的高丽人,领着将近万人的一个高丽人船队,跟在他们的后面。
全军多达千只战船,全都挤在了这个不大的区域内,无论是向前还是后都不方便,如果真要按照计划从水路上进行侵袭,就要绕过整个淮东的沿岸,因为那里根本没有任何人烟,而没有人烟就意味着没有补给,除非你深入内地几十里甚至是上百里,只不过那还是水军么
事实证明,就是找到了也没有用,宋人的城池高大而坚固,守兵又富有经验,不见唆都已经顿兵城下快两个月了,依然拿那些城墙没有办法。
就在他们商量的时候,从外海开始的这场风暴已经渐渐有了减弱的趋势,持续了差不多半个月,放到后世肯定会被冠以一个响亮的名号,而不是只是神风之类的yy。
风暴过后的喻口镇,狼籍一片,好在海湾里的那些船,看上去还是很整齐的,担心了一夜的忻都不由得长出一口气,两个高丽人都已经匆匆上马而去,他们的部属散落在各处,需要时间收拢,这里的也是一样,无数的军士从各处钻出来,在各自将校的带领下准备登船,看样子,只要再过不久,这只数目庞大的船队就会再度横行海面。
江北的天气还是有些冷,海风吹在脸上,有些刺人的痛感,穿着一件皮袍的忻都看着那些海船一艘艘地开动起来,则当自己的那艘座舟也缓缓靠过来的时候,天已经快要大亮了。
冬日里难得一见的日头从海平面升了起来,似乎就连身上的寒意都减去了几分,忻都在亲兵的簇拥下,缘着长长的栈桥一步步走向大船,耳边听到的尽是将士们的喧闹声,等到攀着梯子跨上甲板,瞧着那些重重叠叠的帆影,他的嘴角不禁浮现出一个笑意。
只不过,当视线转向了日头升的那个方向时,忻都脸上的笑意就慢慢凝固了,在那个有如蛋心一般的半个日头,还没有从海里完全露出来,就像被人洒了一把芝麻在上面,黑黑的点点不断地跳动着,跳得他的心冷了下去,身上充满了寒意,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