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夺鼎1617 > 第十五章 第一桶金的由来(上)

第十五章 第一桶金的由来(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半个月之后盐户村被整体搬迁成为了最早的一批搬迁户所有的灶户按照人头分得了土地高高兴兴的走了。剑侠提供

很快沿着海岸线修建起了一片片盐池、卤水池、结晶池。用青条石砌筑安装了抽水车十几条健壮的牯牛日夜不停的在抽水车上工作着。

“整个盐户村所有的海边土地都建成了盐田盐池占地大约是三千亩土地用五百俘虏担任盐丁盐户村中驻扎着一队近卫营士兵加强后将近一百人马。日夜驻守巡逻。外人绝对难以入内。”在盐户村担任警卫任务的阿金这个朴实的苗家小伙子如今是近卫营的队官。

按照每十五亩盐田每日可加工一百吨海水计算每十五亩盐田一昼夜可得粗盐三吨左右。

经过试验得到的数据令福伯和盐梅儿惊得几乎舌头都掉了出来。如果三千亩盐田都是如此的效率每昼夜便可得到粗盐六百吨合一百二十万斤即便是打个对折计算六十万斤也是惊人的。

不过后面的事情更是令人大喜过望。

“这几处泉水我用秤子称过后山的这眼泉水最轻含杂质最少。且又经过了一昼夜的晾晒杂质都已沉淀。”一边说李守汉一边指挥着盐丁将粗盐倒进水缸中不停地搅拌令盐粒尽快溶解。

而后将盐水倒入用棉花压制的紧紧的棉板上过滤。过滤后的棉板上留下了很多的杂质黑色的、黄色的。经过几层棉板的过滤盐水已经是清澈透亮。

“很好再用木炭”

经过木炭哦就是活性炭的过滤基本上盐水里已经没有什么杂质了。

一个盐丁偷偷的伸出舌头舔了一下盐水已经尝不到他习惯的那种苦涩的海盐味道了。“天哪这个汉人真是神奇真是天神选定的人物”

几经辗转盐水最终倒入了几口大锅中与其他锅灶不同的是锅中镶嵌着铜板防止盐水对锅的腐蚀。

“尔等是我将军府的商人日常经营的便是食盐。你们看看这样的盐该当如何?”

李守汉召集了“裕和泰”盐号的掌柜蒋益礼和他手下的大伙计丢给他们两份盐的样品。

“大人”蒋益礼仔细看了看洁白如雪细腻如粉的精盐“这样的盐如果进货的话应该是一百五十文一斤进货二百文以上卖出。”

大伙计看了看另外一袋盐“大人这样的盐比掌柜的手里的盐略略差一些但是也能够卖到一百二十文以上。”

“咕咚”一声老成持重的福伯椅子倒在了地上“唉老了腿脚不利落不说连椅子也欺负人啊”一边掩饰着一边在心中暗自计算着盐户村的盐田如今每个月至少可以出产六万石加工之后至少可以出精盐一万石出滤盐三万石。按照精盐八十文滤盐六十文的价格计算扣除几乎没有的人力成本和设施建设成本、折旧成本几乎每一斤盐的利润便有六十文如此算来每个月便有十几万银子的收入。

有了这样固定可靠的饷源少爷的宏图大业何愁不成?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哪个说的?

就在裕和泰的掌柜们大张旗鼓的向各处批发精盐收钱收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李守汉陷入了沉思。

有了钱之后产业革命的启动资金弄到手了但是劳动力还是严重不足啊就算是疯狂的抓人回来也不够啊因为劳动力多半都在种田毕竟生存才是第一要务。不行必须想法子提高粮食产量才行但问题是怎么提高呢?杂交水稻可不是那么好弄的有了……

来人快叫吴存节过来。

说道吴存节其中还有一段轶事。李守汉以雷霆之势扫除了何天福后专门贴出招贤布告作为一个屡试不第的老童生的吴存节第一个跑到将军府投效看到他递来的名帖守汉差一点将嘴里的一口茶喷到盐梅儿的新裙子上。

“吴存节以字行。号南郎。”

“这***不就是纯洁狼吗?”守汉心中暗暗好笑这是他喜欢的一个作家的昵称。从此纯洁狼、吴老狼便成了吴存节的外号。当然除了少数几个人之外没有人敢当面叫。这吴存节虽然科举水平很烂不过却写得一笔好字算的一手好账于是乎李守汉便让他给自己当帐房。

“学生吴存节拜见东翁大将军。”吴存节一进门立刻给李守汉行礼。

“我说老狼啊跟我就别这么客气了吧。”李守汉一面扶起吴存节一面问道“如今我们治下有多少人丁户口?田地有多少?”

“回东翁前日学生做过统计如今东翁治下直管的人口有一万五千多户丁三万五千余口田三十八万六千余亩。第一季水稻己经收割完毕共计六十四万七千石依照东翁二十税一的纳粮税率共有三万二千三百五十余石解入粮库。”

“恩不错不错。老狼啊你不觉得我们现在入库的公粮太少了一些吗?难道你不想把公粮弄多一点吗?”李守汉笑呵呵的问道。

吴存节一听脸色立马就变了扑通一下跪倒地上大呼“东翁万万不可啊子曰民无信不立。东翁数月前已昭告治下粮税取二十* www..com税一。而今东翁若要贸然提升粮税日后将如何取信于民?恳请东翁三思啊”

这都哪跟哪啊?李守汉有些哭笑不得了赶紧扶起吴存节说道“我说老狼啊你看我像那种出尔反尔的人吗?我的意思是想法子把产量提上去比如一亩稻子年产四石按照二十税一的话就是缴纳24斤稻米。但如果一亩稻子年产十石呢?按照二十税一的比例缴纳的公粮不就有60斤稻米了吗?”

“这。。。这怎么可能?”虽然弄懂了李守汉的意思但是吴存节仍然是一脸的难以置信。毕竟17世纪哪怕是中南半岛这种拥有水稻天堂称呼的地方三季稻亩产也不会超过四石而李守汉却提出了年产十石的目标这能不让吴存节吃惊吗?

正当吴存节在想怎么弄出十石米时李守汉继续说道“你派人通知一下十天后每个村派一个既精通种田又精通养鱼的人到将军府同时把布告也贴出去。另外准备雌雄大鲤鱼各五十尾跟柳树枝若干我十日后有大用。”

“这。。。。东翁要这个有何用?”吴存节更糊涂了。

“啜那么多废话干什么”李守汉有点生气了“老狼啊你既然在我手底下办事就要明白一个道理我的命令你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同时在执行中加深理解明白吗?”

“学生明白。”

“明白还不快去办”

十天后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百十个村子的代表齐聚大将军府李守汉来到他们面前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都精通种田养鱼这次让大家来就是我有一种养鱼的法子要跟大家伙参详参详。”

说完遍让人把这百余人引到了塘边带大家站定李守汉又说道“大家看这塘里有我放的柳树枝和雌雄各五十尾鲤鱼想必各位中间也有人清楚鲤鱼喜欢在水草上产卵为了便于操作我就拿这柳树枝当水草想来上面已经有不少鱼卵了吧下面我就把这柳树枝捞起来看看。”说着李守汉将手一挥几名军士小心翼翼的将柳树枝给捞了起来只见那柳树枝条上布满了鱼卵看上去异常扎眼。

“这些鱼卵应该让他们留在水里孵化成小鱼啊大将军把它们捞起来做什么?”看到李守汉异乎寻常的举动大家自然感到不解于是一些胆子大的就问道。

“呵呵诸位又说不知这鱼卵要是放在水田里便会被各种东西吃掉还没来得及孵出鱼苗便要损失大半。我把它们捞起来便是要保证鱼卵能够大多数孵出小鱼来。”李守汉笑着答道。

代表们纷纷摇头要知道鱼离开了水就会死鱼卵也不例外哪有把鱼卵拿到岸上孵化的道理?

正当代表们不解的时候李守汉又发话了“诸位这几天要忙活一下子了等下每十人各领一支柳枝把它铺开来放在院子里晒太阳隔一阵子要往上面洒些水一共要延续三天。在铺开柳枝跟洒水的时候要小心些别把鱼卵给弄破了。”

“大将军莫不是在寻我等消遣?”终于有人发出了对李守汉不满的声音了“郑某种田养鱼三十年从未听说过鱼离开水还能活的事情”

李守汉一愣随即笑着问道“不知这位兄台怎么称呼?”

那人拱了拱手答道“兄台不敢当在下姓郑名全芳贱字馨远。在下自志学之年开始遍研习《四月民令》、《四时篡要》、《经世民事录》、《齐民要术》等书虽不敢说精通却也对农桑渔牧只是略微知晓真不知大将军如何让鱼卵在岸上孵出鱼苗?”

人才啊妥妥的人才啊李守汉心中叫道。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17世纪什么最重要一样是人才在这个读书人只知道读四书五经的年代居然能有一个另类读了那么多农业技术书籍这对李守汉而言简直比中了五百万还要幸运啊。

“这位馨远兄可否愿意与守汉赌赛一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