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诸县倭患战报(上)
“报,府尊、将军,倭寇溃逃至木须口海岸,已经乘船扬帆向大海深处逃窜。”
台州宴席进行正酣的时候,一个探马兵士快步跑来,向台州知府谭纶和宁台参将俞大猷禀告道。
当时倭寇溃逃后,台州知府谭纶往外撒出去了数十探马,一方面侦查倭寇动向,一部分则深入台州府下辖各县,查探落实各县此次倭患受灾情况。
“倭寇跑了”
“倭寇跑了,台州府无忧矣”
“倭寇跑了,再也不用打仗了,不用担心刀剑无眼,死在战场上了”
宴席上众人听到倭寇已经溃逃向大海的消息后,一个个喜不自胜,欢呼起来。
倭寇逃往大海了!台州府的倭患结束了!不用打仗了!不用担心流血牺牲了!万岁!万岁!万岁!
对于饱受倭寇摧残的台州府众人来说,没有比这一消息再好的消息了。
“特娘的,狗娘养的倭寇倒是跑的快,老子的刀还没饮够倭寇血呢!”
“就是,老子还没杀痛快呢,倭寇就被杀破胆了!算龟儿子倭寇跑的快!”
“靠,老子本想吃饱了肚子,提刀策马再去砍杀一阵倭寇,消化消化食呢。没想到,倭寇一点都不配合,连声招呼都不打,就逃往大海了。”
桌上的俞家军也同样高兴,他们一仗就把两万倭寇打的溃不成军、破胆寒心、远遁海外,这份成绩足够他们吹嘘一年的了,倨案作可惜状的吹嘘了起来。
倭寇逃窜向大海的消息,宛如给宴席加了一道世间最美味的珍馐,将宴席的气氛推到了最高点。同时,没了倭寇的后顾之忧,宴席上本来有意控制的酒水,这一刻不要钱一样,一坛子一坛子的抱了上来,众人也不再节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大饮了起来。
欢迎宴似乎变成了庆功宴。
过了盏茶时间,在众人欢饮的时候,又有一位小兵从外面一路小跑,跑了进来。
“报,禀府尊、将军,小的前往临海县探查,临海县已于三日前已被倭寇攻破,县城被倭寇一抢而空,县衙被倭寇放火烧毁,临海知县不知所踪。”
小兵到了宴席,跪地向台州知府谭纶、宁台参将俞大猷等人禀告道。
临海县距离台州府城最近,所以探查临海县情况的小兵是最先回来的。
小兵一席话,让热闹喧嚣的宴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听到小兵禀告临海县城已经在三日前被倭寇攻破的消息后,台州知府谭纶准备夹菜的竹箸顿在了半空中,瞬间一脸黑线,良久之后幽幽一声叹息,索然无味的将筷子放在碟子上,心情沉重非常,糟糕非常。
尽管他心里已经有数了,但是毕竟还抱有一丝丝希望,临海县地势易守难攻、临海县是一个物阜民丰的大县、临海知县颇有才名、希望他可以力挽狂澜、力保临海县城不失,但此刻小兵禀告的临海县城已失的消息,宛若一阵萧瑟寒风,将他那最后一丝丝希望撕的粉碎……
唉……
其实,自己心里早就有数了不是吗?!倭寇凶悍,人多势众,我台州府都几乎失陷了,临海县城一个小县城被倭寇攻陷,不是在所难免吗?!
良久之后,谭纶摆了摆手,示意小兵下去用膳,他本人则强行打起精神,复又提起筷子,指着一道新上的菜,强颜欢笑的对俞大猷等人劝膳道,“吃菜,吃菜,俞将军,诸位将士尝尝这道国舅泡鲞,此菜主食材为松门白鲞,是我台州特产,由大黄鱼加工而成,色灰白中带淡黄,以灰白为多,故名松门白鲞。泡鲞肉质结实,外松里嫩,鲜美非常,是我台州不可多见的美味佳肴。来我台州,不可不尝此国舅泡鲞也。”
“嗯,果然好吃。”
众将士尝后,交口称赞。
在谭纶的主持下,宴席气氛复苏,又热闹了起来。
宴席方热闹不过盏茶时间,外面又响起了一阵马蹄声,继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很快,又是一位探马小兵风尘仆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有了上一次的经历,这一次众人有所猜测,自觉的安静了下来,将目光转向探马小兵。
“报,天台县城战报……禀府尊、将军,小的奉命前往天台县探查……”
探马小兵到了宴席跪地向台州知府谭纶、宁台参将俞大猷等人禀告道。
天台县!
听到小兵回禀的是天台县的战报后,台州知府谭纶压根就没抱希望了。
天台县不比临海县,天台县只是一个小县,人口仅是临海县的一半,比较贫瘠,周围没有山地没有护城河,无险可守,易攻难守;而且,天台县的知县年纪快六十了,都是要致仕的年纪了,据说常年累月吃斋念佛,已经提前步入致仕生活了,更关键的是,天台老知县还是个腐儒,只读四书五经,不通晓时事,对于行军打仗等更是一窍不通。如何仰仗他守城呢?!
所以,谭纶对临海县还抱有一丝丝希望,但是对天台县,压根就没报一点希望。
“天台县于三日前被倭寇围困,围困天台县的倭寇是江门主麾下刘秃子”探马小兵继续禀告道。
围困天台县的倭寇是江门主麾下倭寇
听到这里,台州知府谭纶更是对天台县不抱任何希望了,江门主是饿狼盟的盟主,麾下倭寇最是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天台县被江门主麾下的倭寇包围了,哪里还有保全的可能呢。
果然下一秒,探马小兵就继续禀告了,“据探,天台县知县在倭寇围城后,带领属官在城墙上烧香拜佛,举行法事,跪求佛祖庇佑天台县。结果,法事进行完毕后不久,天台县知县在城墙上不慎被倭寇一箭射死”
听到小兵禀告天台县知县烧香拜佛、举办法事抵御倭寇的消息后,台州知府谭纶嘴角都抽搐了,忍不住差点骂出声来,后面听到天台县知县在城墙上被倭寇一箭射死后,念在逝者为大的份上,谭纶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