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塘尾营
笔趣阁 www.bishige.com ,最快更新智能工厂 !
李少杰当初是最早投靠钟泱的军官,有着多年服役的经验,加之能够识字,所以成为了村联队的队长。而在那之后,更是凭借着资历和才能当上了镇联队的大队长,手底下掌握着两千人的武装力量。
但是此次组建塘尾营,他并非最高指挥官,而仅仅是坐上了第二把手的位置。塘尾营是以营排为编制,没有设连级单位,主要是考虑到了实战的需要。采取了三三制的队伍编制,最小的单位为小队,一般为5人,三个小队一个班,三个班一个排,然后是营级的建制。
一个连至少也有135人,但是因为塘尾营的武器装备都机器精良,配备着大量的通用机枪和冲锋枪,步枪也是改良版双弹夹的恩菲尔德步枪,取消了弹夹阻断器的设置,使得即使只有一个排,火力也足够凶猛,没有必要采取连级的臃肿队列。
粤军还是和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中**队一样,因为缺乏武器给养而不得不采取较大的人员编制,打算用人命去填补物资上的差距。这本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去做这样的事。
钟泱下属的统战部门也考虑到了复杂地形带来的影响,广西山区地貌较多,太大规模的军队建制并没有意义。在现有的条件下,反而是营排结构比较符合实际需要,甚至于班级火力更为适宜。但出于谨慎考虑,才建议作战部门采取以排为基本战斗单位,不过也授予了塘尾营的指挥官王立文以临机决断权。实战中要采取怎样的战术搭配,由一线军官决定,统战部不得轻易干涉。
王立文是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的高材生,曾在德国陆军军官学校留学过两年,回国后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两年前的他原本还是一个跟随在孙中山左右的低级军官,怀着救国的梦想和“国父”一起来到了广州。但后来发生的一些列事情,让他对军政府的革命党孙系人马大失所望,恰好当时钟泱对他伸出了橄榄枝,一番交流之后王立文便转投其麾下,担任玄铁保安公司的高级教官。
到了现在,更是做到了塘尾营最高指挥官的位置。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英俊白皙的脸庞,看起来有些玩世不恭。但在内心之中,却怀着救国的梦想。只可惜军政府的嘴脸实在是让他失望,为了北伐,孙中山可以招募河匪、强盗、山贼,为了筹集粮饷,军政府可以包娼庇赌,开设烟馆。心灰意冷之下,这才肯屈就在了钟泱旗下。
塘尾营的某个帐篷里,王立文正在接见某个后勤部门的负责人。
“王营长你好,我是技术部的主管曹振海,请多多关照。”又是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钟泱的组织体系里基本上都是一些新鲜的血液,虽然显得过于年轻浮躁,但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曹连长,你好。”礼貌的和曹振海互相握了握手,这才招呼着对方坐下。虽然曹振海是来自研发部门的主管级技术员,但在军中,王立文还是选择了称呼对方的军职。
而后,王立文便又接着开始了正式的交流:“曹连长,这次会长交待的事情想必你也很清楚了,希望我们能够精诚合作,完成这些任务。”无论平时王立文在同事和亲友眼中是多么随和与幽默的一个人,在军营里他都是一个严谨的军人,即使是着装也一丝不苟。
“是的,我明白,这也是我们技术部门参与到这次行动中的主要目的。”作为收集武器实战数据以及锻炼士兵能力的目的,这两人都是组织里的高层,自然是明白的。
整个塘尾营的编制主要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作战单位,另一个是后勤单位。作战目标是试验武器性能和增加士兵的实战经验,总得要求是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也即是说,不必要的伤亡必须要避免,人命是最重要的。
作战单位共有12个排,540人,其余的180人则是随军的后勤系统,其中包含了作战以外的所有工作事项。虽然没有连级单位,但是设有连长,分别是季效良、李少杰、程文力、曹振海,营长是王立文。考虑到了一定时期内队伍都不会大规模的扩建,故而没有设立副职。
队伍里的排长以及班长,多由玄铁保安公司的成员出任。因为许多的高性能武器也只有他们有使用经验,出于保密性的要求,镇联队有许多武器配备在此次参战之前都没有列装过。比如说通用机枪、军用摩托车、钢盔和防弹背心,接触到冲锋枪的镇卫队队员也很少。为了要熟悉和掌握新武器的性能,塘尾营还需要一个磨合期。
“新武器的配备来得太晚,我怕士兵们没有时间去熟悉。”作为营长,王立文对这件事情表现出了一些担忧。
曹振海:“我也知道,但这是命令,对于新开发出来的武器装备,保密性还是必要的。如果不是为了实战检验,也不会这么仓促的拿出来。”
对于曹振海的解释,王立文也是认可的,只不过作为军官,他首先要考虑的是军队的战斗力问题。而曹振海是总部那边派来的技术员,考虑问题的立场却是组织的利益。不过两人都还算是带着善意进行的交流,所以并有没出现不和谐的争吵。
“这次运送来的武器清单之中,有几样连我都还没有接触过,可以在这里给我介绍一下具体的性能参数吗?嗯,主要是包括掷弹筒和枪榴弹这两样。还有,通用机枪的具体性能我之前也没有具体了解过,仅仅是在兵工厂里看到过试射。”
虽然之前在军工厂里使用通用机枪试射的时候王立文也在场,但是毕竟此前他也仅仅是接触过重机枪,轻机枪都只是听说过。至于通用机枪的具体参数和理论概念他都还不是非常了解。作为实地作战的一线指挥官,王立文认为他自己必须首先就要清楚的了解所有武器的性能参数,才好对作战任务进行合理安排。
“如果仅仅是靠说的话,我想效果并不明显,让我们去靶场试验一下,就可以让你看看具体的威力和效果了。”
对于自己提供的武器装备,曹振海可是充满了自信。作为组织驻广州兵工厂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对所有的武器性能都了如指掌。虽然他仅仅是一名技术人员而不是士兵,但不能否认他对武器本身的熟悉。
领着王立文来到了位于大营西侧的一个人工挖掘的靶场,曹振海带着微笑在一旁亲自为王立文介绍着这几样武器装备的具体效能,并且还热情的招呼对方进行试射。
当最后一颗弹壳从枪膛里带着余温弹跳出来后,还握着枪托的王立文以及站在射击台后面李少杰等所有人都被这种机枪的实际威力给惊呆了。
高达1300发每分钟的射,不到十秒便将一条弹链给打光,这样的射速,射出去的子弹就是一道灼热的金属洪流,绝对能划出一道敌人无法逾越的天堑!
而再看前面的靶子,立着的木靶全部给打得粉碎,而放置在旁边的沙包、砖墙、木桩等试验用物均被穿透的遍体鳞伤,如果是人体,早就被打成了蜂窝。
“好枪!好枪!有了这种机枪,一个排的火力完全就足够压制桂军两个精锐的主力连!”说话的是李少杰,作为村联队的第一人,他曾带队和土匪火拼过,不过当初的他任务是很艰巨的,带领着一帮才刚训练的新兵蛋子和一群积年老匪大战,虽然没输,但是赢得很难看。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新兵操作重机枪的技巧不熟练所致。
“就是!如果早些年就换装备了这种机枪,我看谁还敢招惹咱们。甭管冲上来一个营还是一个团,只要有几挺这样的机枪,我都可以不用步兵炮的支援就将他们全部放倒。”农鹏明也是两眼放光地看着这挺机枪。当年还是一个小传令兵的他,现在已经是排长了。并且还在玄铁保安公司里任职,成了王立文手下的亲信。
“振海,给我们讲讲这种机枪的特性吧。”季效良强拉着在一旁一直呵呵笑的曹振海衣服说道。他们两个是老相识了,关系很不错。
“这枪是上两个月才研发出来并且定型的,到现在一共生产了49挺,其中一些挺拿去做砂石、浸水、磨损等破坏性试验了,这次营队一共列装了36挺。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两挺是经过改进后生产出来的,全枪含脚架11公斤,口径7.92毫米,使用我们现在98制式步枪7.92x57mm枪弹,既可用260发的弹链供弹,又可换装75弹鼓供弹,子弹初速755米每秒,每分钟射1ooo~14oo,采用枪管短后坐方式进行自动复进,全枪长12oo毫米,枪管长533毫米,有效射程8oo米。实验室把这种机枪命名为“洪流”通用机枪。”
“通用机枪是什么意思?不是只有重机枪和轻机枪的叫法吗?”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普通军官,虽然成绩优秀,但王立文的理论概念还只是停留在了旧时代的藩篱之中。
而对于这件事,曹振海却是充满了骄傲和自豪的,因为通用机枪是武器研发部在钟泱的指引下率先研究出来的。唯一借用到德国技师的地方就是金属配方的研究,改进后的特殊合金解决了散热和枪管强度等技术难题。并且因为采用了完全的预件冲压式生产,产能和材料利用率都大为提升。并且在具体的使用细节上,也比整个世界超前了不少。
“主要是因为武器研发部设计出了专门的三脚架和并列式高射枪架,加上三脚架的机枪就边手的那挺,加上三脚架后有效射程可以提高到11oo米,同时精度还可以提高不少,但同时枪身整体重量也增加到22公斤。”
“那主要的缺点是什么?”王立文不单只是想要了解这种武器的优越性能,更必须清楚的掌握住它的缺点,以避免在使用时犯下不必要的错误。
就在王立文说着这话的时候,只见李少杰带着兴奋的神色抚摸着还带有余温的枪身。
“小心枪管。烫!”曹振海看到李少杰手向枪管处摸时急忙出言警告。但李少杰还是给还带着高温余热的枪管烫了一下。
“顶啊,这枪管烫地也太快了点吧。”李少杰吹着被烫伤地地方边吹边呼呼地说到。
“射速增加了,枪管升温自然也会变快。基本上是持续快射击完一条260发的弹链后就要更换一次枪管。”曹振海在一旁对着众人解释着这些细节问题。
“更换枪管?”几位营里的主官听到需要更换枪管后脸色就有些变了。毕竟在他们的经验和认知里,更换枪管那简直就是一件很麻烦的地精细活。无论是之前的水冷式重机枪,还是新配备的轻机枪,更换枪管一点都不容易,在战场上,这是致命的!
“哈哈,这些事情我们武器研发部门都想到了。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更换枪管。”看到气氛有些压抑。曹振海却不以为意,他选择了用实际效果来打消众人的疑虑,以此来证明武器研发部的实力。
只见他托起机枪,扳动枪身下方地一根杠杆,然后是向下倾斜着枪身。枪管便自动脱离跳出枪身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触碰枪管,便可以轻松地完成整个步骤。拆卸完枪管后曹振海拿起放在身旁地备用枪管,简简单单地往上一卡,整个过程不到十秒钟便完成了。
看到能如此快方便的更换枪管,几位军事主官再次露出了贪婪的神色!如此利器,身为军官的他们谁人不喜?
“生产度怎么样?”王立文头脑依旧保持着冷静,问出来的问题也很关键。毕竟在这个时代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单只是武器性能,还有产能!
“之前的产能并不理想,主要是零件生产比较复杂,因为零件都是采用机械削切和手工加工,因此产量上不去。只不过到了现在,冲压机和冲压技术已经初步成熟,通用机枪的产能提高,完全可以大规模量产。不过目前我们还不打算批量生产这种武器。每个月也就是18挺这样的生产度。”
“生产度慢了点,能不能加快一点。”
“可以,但会长说没有必要。”
“没有必要?”几个军事主官都有些吃惊,这么强力的武器装备,王立文他们自然是希望越多越好。
“对,会长说这是从实际需要上进行考虑的,这种机枪的高射和高效的压制性是它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这么高的射会导致其耗弹量远远大于别的机枪,使用260发一条的弹链还好,但如果使用75发的弹鼓,三四次齐射就会射光子弹,这样对子弹的消耗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队伍短时间内并不会大规模扩建,大量的通用机枪完全没有意义。”
“恩,没错,即使只是现在的活力配给状态,我们对后勤的依赖性也增加了不少。我来给大家浅析一下,以前一个机枪班15个人只能装备两挺马克沁式重机枪,每挺机枪平均配弹3000发,如果是配备这种机枪,一个主射手,一个弹药手兼副射手,再配一个弹药手,弹药手每人备三个弹链780发子弹,主射手备两个弹鼓,这样只有1810发的备弹量,这点弹药还不够两分钟打的。”
虽然王立文只是粗浅的计算了一下,但在座的人哪个不是职业军人,这样的情况意味着什么,他们都很明白。巨额的弹药消耗,不是谁都可以承受得起的。
“那还是按心的火力排的编制来配备把,剩余的火力班战士每人携带三条弹链再配手枪或者是散弹枪对机枪手进行近距离的掩护保护,同时也可以弥补现在近距离火力上的不足。”有了新武器,王立文也对整个营做了一个新的编制方案。
“那我们的三个营属火力排呢?他们的兵力编制可是比较多的。全部当弹药手?”李少杰就是这三个排的直属长官,对于武器的使用情况自然要关心一下。
“我们目前的弹药供给还没跟上来,同时这种枪因为射太高耗弹量大,需要射手很好的把握射击的次数,还要很好把握齐射和点射得切换,这样对射手的射击技术要求较高,即使是玄铁保安公司出身的队员,也必须要训练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胜任。”王立文是在提醒李少杰,武器并不是越强越好,对于不熟悉的武器进行大量列装,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还有一点,那就是因为射太高,不能象以前那**克沁式机枪做大面积长时间的扫射,这样如果是遇到大范围的区域性的持续冲锋,在没有更多机枪的配置下,还是需要马克沁式重机枪来维持火力的持续性。”
曹振海是通用机枪的主要研发人员之一,对于通用机枪性能的具体性能参数了若指掌,这样一条一条地分析出自己的看法,旁边的几名军事主官听了之后不住地点头。并没有因为对方的技术员身份而产生轻视的想法。
“那好,就先按营长说的来配备,过段时间就要有军事行动了,行动目标大家也都清楚了,回去仔细商量一下,先把需要优先配备这种机枪的班排报上来。”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