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私立学校
笔趣阁 www.bishige.com ,最快更新智能工厂 !
吴福宁这次推荐的,是位于大连市内的一所私立学校,从初中到高中,全程包办。
宏立院,其实就是一所具有贵族性质的私立中学,能够进入这里就读的,都是达官贵人的子弟,而且每年都只有少量的招收名额。
在来之前,吴福宁就曾经近距离地观察了一下这所学校。
学校的名字就叫做弘立书院,沿袭了古代私塾的名称,而教学方式也与古代华夏的贵族豪门所办的私学十分相似。
除了文化课程,还包括礼仪、音乐、绘画和其他的兴趣爱好课程,甚至还有专门的武术教师,教授剑术、拳法等知识。
正如同古代贵族豪门培养他们的子弟一样,既注重文化修养,也注重体魄和昂扬的精神。
那种软绵绵的贵族和文人,也只有在集权制体系下才会被倡导,因为当权者不希望看到狮子,唯有羊羔才利于压迫和统治。
不过宏立书院不同,这种带有贵族私塾性质的学校,一般的知识课程与公立学校没什么差别,而且分级方式也采取了国家统一规定的小学、初中或者高中之类。
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模式上,基本课程之外的东西才是重点,毕竟知识仅仅是人的其中一个技能。而待人接物的技巧,艺术上的修养,甚至是体魄和精神的强健,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
就教育体制来说。目前的华夏联邦也很有特色。
首先是面对普通民众开放的公立学校。就以成绩的排位为主,而公立大学的招收也大多是以成绩为准,所以不少平民出身的人,就只能硬挤这个独木桥。
但是在私立学校中,成绩仅仅是其中一个因素,而且因为私立学校中的学生,本就不用靠这个来谋求出路,因此教育上相对自由和宽松。
许多大家族也不再是那种肤浅的暴发户,除了成绩,其他领域的成就更能展示一个家族的底蕴和气质。比如艺术,比如武术。
事实也证明,在公办学校中通过考试杀出一条血路的那些学子,最终有所成就的人并不多。抛开家世和背景方面的原因。恐怕和自身的修养以及心态也是有关。
没有了赶鸭子上架的勉强,自由而从容的规划人生,有着思考和决断,当然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一般老百姓,哪有这样的待遇和资本?
所以,当吴福宁向赵明娟说出推荐连飞逸入读宏立书院这件事情之后,她就动心了。
宏立书院包括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而且拥有许多知名大学的推荐名额,可以直接保送。
当然,华夏联邦的大学可不是后世的那种大学。属于进入容易出来难,能不能毕业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想靠钱买到毕业证的难度,可不小,而且被人知道了,也只会沦为上流社会的笑柄而已。
宏立书院,就在白云山山脚下的莲花小区,因为离得近,赵明娟就曾去看过,那里的教学楼算不上漂亮,但是却是崭新的。
而且每当放学时间。学校内部就会排满各种白色的高级小巴,那种样子,完全是准备发往大连各地。而且学校方面还雇佣了专门的安保公司,光学校的门口就有各种保安五名,铁门双重。
私立学校就是这样。因为招收的学生都有着特别的背景,因此十分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
在大连。弘立书院是一所很有特色的学校,古汉语教学是这里的一大强项,培养阅读古代典籍的学生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般的公办学校,虽然也开办古文教学课程,可是仅仅是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分支,被归入“语文”课程中。
事实上,许多私立贵族学校都十分重视文化传承,将古代汉语单独列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当然啦,这也和许多著名的私立学校都是古文会开办的有关。
学校有各种美好的硬件设施,赵明娟当然没有资格进去,所以她没看见过,可是吴福宁确是可以进去的,而且他在来这里之前,还特意去考察了一边。
宏立书院里,有着两间十分巨大的活动室,以及一室内足球场,还有两间**的图非常丰富,以供这里的学生借阅。
而除了这些,当然还一座可供休闲的综合性花园。
而且学校的教学软实力应该也是很强,高教学品质和精英化教学是有很大关系的,而决定教学精英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就是课堂的大小。
细看,与一般公办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弘立书院的这些教学班级规模都很小,估计每个班只有1020名学生。
吴福宁就曾经看到过,初中一年级的教室,只有四张桌子,里头估计最多只有15个学生这样。
中国古代教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为中国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说到私立学校,也就是古代的私学,主要是起源于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转变时期。教育也随着经济政治的变更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
私学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由于士这一阶层中的人为谁服务就代表那个阶级的利益,且他们的学说会传承体系也各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各种学派林立与诸子争鸣的局面。
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重视教育。以六经为教科书;诗——文学课,书——政治课,易——数学课,礼——道德伦理课,乐——音乐艺术美学课,春秋——历史课。
宏立书院基本也继承了这些,不过还增加了枪械使用和武术教育等课程,以符合当今时代的需要。
不过说实在的,集权化的政府一般都会反对武术的普及,认为这不利于社会治安。
虽然说事实就是如此。但总有点因噎废食的感觉,不过这个时空中,华夏联邦也差不多,不太愿意大规模普及武术教育。
不过古文会经过极力争取。还是得到了批准,允许在私立学校间开设相关的课程。但是公办学校还是没有,无数的没落,与其说是枪炮的盛行,不如说是政府的刻意压制。
孔子不愿讲怪力神乱,所以很少谈及宗教内容。这一点,古文会开办的私学也差不多,除了某些特别的玄学研究机构,基本不在民间开办类似的学校。
不过与儒家只重视心性和道德的培养不同,现代私学还增加了大量的知识课程。毕竟物质才是一切的基础。不过把这个当作唯一,又会落入肤浅,使得下一代急功近利,而且不懂得人情世故。
说道私学,模式基本继承孔子当年设立的儒学教育模式,孔子教学态度认真,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卷”,并创造了一套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比如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诱导。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等等。
因此,从办私学教育时间之长久,从事私学活动精力之集中、私学教育经验之丰富、对后世影响之深远来说,是其他任何学派的私学所不及的。
虽说是仿照古代的私学教育模式。但毕竟时代不同,人的眼光和时事的需求都已经变化。古文会也并非一味的仿造古代。同样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教育体系。
毕竟追溯到先秦时期,孔子还仅仅只是诸子中的一子,儒家思想没有被作为治国的工具使用。而随着当时的社会形势的变化,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儒家思想被封建帝王定为一尊,变成了重要的社会统治资源。
以传递儒家文化为己任的私塾从此在社会上站住了脚跟,虽历经战乱而绵延不绝。
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私塾的发展。当时,科举考试主要是围绕儒家经典“五经”展开的。
明清科举考试的重心向“四书”倾斜,而“四书”同样属于儒家经典的范围。此外,宋明理学家注重对儿童进行伦理教育,并制订乡规民约,推行社会教化活动。
宋明理学的兴起,促成了族塾义学的兴盛。历代帝王都把教育儿童看成是家长自己的责任,对蒙学只是略加提倡、引导而已。官府从不干预私塾办学,任凭私塾在民间自由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中断,长期扮演强势文化的角色,兼之私塾教育的政治、经济基础在古代少有变动,多种因素决定了古代私塾办学的面貌变化不大。
、、成书于不同朝代,它们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明清两代最常见的儿童识字用书。
、属于经典读物,这时,也变成蒙学教材的一部分。私塾历来实行个别教学,塾师根据不同人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安排课业,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私塾对学生背书的要求特别高,读书是私塾学生的主要活动。清代,杭州城内著名的宗文义塾在条规中要求学生:“每日读生书,朗读百遍。”
对于文化的传递、人才的培养,私塾在古代曾经做出过贡献,它适应了古代社会的需要。但是,到了近代,私塾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现了距离,因此,私塾受到社会的质疑。
提倡新教育的人指责私塾不开设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知识覆盖面过窄。教材长期不变。知识老化问题严重。
显然,这种枪在说明,中国不能不发展近代新教育。
不过什么才是近代教育,许多人就抱有争议了。
公办学校由于资源和政府意向的问题,彻底抛弃了古代的私塾模式,采取标准化的“量产”,催生新一代的受教育国民。
而私立学校,则是一种承前启后的教育机构,而且针对的是精英教育。
不过花费上,自然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承担。而且很多时候,有钱也未必能够进去就读。
而现在,连飞逸因为他的哥哥,而得到了一个这样的机会。
赵明娟并没有考虑太久。就同意了这个选择,别看她是个农民出身的小妇人,但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
事关她儿子的前程,哪里还有什么好想的?
自古以来,中国的农民都是盼读书而不得,对知识的推崇无以复加,哪有几个说让自己的孩子别去读书而回家帮忙做工的?
估计也只有那些吧知识分子打倒和踩在脚下的国家和时代,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吧。
转学手续很快就办完了,这件事情,赵明娟甚至没有理会连飞逸的反对。毕竟只是个小孩子。比起前程,熟悉的环境和认识的同学,对他的吸引力更加大。
华丽与大气,是连飞逸对这间叫做宏立书院的私立学校的第一个印象。
此前,连飞逸只是生活在一个小康家庭之中,甚至这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要不是他的哥哥连敬秋加入了葵水社,恐怕一家人还只能靠着政府的救济金国货。
之前,连飞逸和他的哥哥连敬秋都还只是在一般的公立学校就读。
经过吴福宁的介绍,郑元宇,就是这间名为宏立书院的贵族学校内除了古文会以外最大的校董。除了古文会之外。还有其他的出资人,出资占到一定比例,就可以成为校董,并且获得一些特权。
当然,这些特权不能干预教学工作。
宏立书院是一间综合的学院。里面从初中到高中,都是可以直接升级。而无需其他任何的升学考试。
但是,理所当然的,这所学校的入学费用高昂,而且每一年都有着固定的名额,简直就是一个权贵豪门为了培养自己的第二代以及第三代继承人而联合设立的一家私立学校。
不过,最大的出资方是古文会,而且实际管理者也是古文会,其他人对这所学校虽然也有影响力,不过并非绝对。
宏立书院,每年都会特例招收几名品学兼优的特助学生,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要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
而这些拥有就读名额的特助生,却并不一定就是些家境贫寒的学生,也有像连飞逸这种出身小康家庭的学生加入。
不过宏立书院的费用太过高昂,所以连飞逸想要在这里就读,就必须通过特助入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学费还是要支付,而且没有任何折扣可言。
不过,这些学费将有葵水社支付。
不要想当然的就认为,贵族学校就是一个养社会寄生虫的销金窝。须知晓,每年宏立书院都会向民间社会输送大批的各界精英。
虽说宏立书院的升学是自动提升的,与成绩无关,但是毕业确实需要实力的。
严格的毕业考试,以及平时的学科积分制度,甚至可以媲国内外的一些一流院校的考试和审核。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出现权贵子弟变成纨绔的这种情况。
连飞逸,穿上了吴福宁送来的精致校服。
他心想,还真不愧是贵族学校,连校服也都做得如此的华丽。
穿在身上,能够感受得到柔软的布料,精致细腻的剪裁,而且每一套都有专门的裁缝为学生量身定做,穿起来特别得体。
而在校服的左胸位置上,则是宏立书院的校徽。
这一次,由吴福宁亲自驾驶着一辆租来的小轿车,载着连飞逸驶往学校的校址,相比吴福宁的冷漠,黄光鸿倒是显得热情了许多。
“喂,小子,这是特地为你办的手机,如果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打给福宁或我,里面输入好了号码的,你自己看看。”
说着,黄光鸿还特意指了指车座上的那部崭新的手机,价格不菲,连飞逸以前也只是看过班上最有钱的同学带过,而且还被当作了宝贝一样。
哪想到,黄光鸿只是粗暴的撕开了包装纸,像仍打火机一样丢到车座上。
“我说啊,福宁,飞逸他毕竟是第一天上宏立书院,你作为引导者,怎么说也应该为他介绍一下学校的情况,好让他能够熟悉一下学校的环境啊。同时,也让飞逸明白私学的不同,让他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嗯?”
连飞逸好奇的问着,“学校有武术课程吗?我想学。”说话的,正是连飞逸。
她以前也学过一些基础武学,而且学校的体育老师说她很有天分。昨天在吴福宁那里看到了客厅里的一些无数教材,顿时迷上了。
“这是当然的,你完全可以去参加宏立书院内的任何一个兴趣班。如果学得不错的话,说不定先生还会送你去进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