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各国动向(一)
汉国即将出兵北上的信息是怎么瞒都瞒不住的,毕竟那么多的军马在调动,哪怕是个瞎子也能听见响,何况乎是派出大量细作关注汉国动向的列国。
汉军要北上,打的旗号是为遭遇不幸的本国国民讨个公道,还大讲什么国家有保护每一位公民的义务。
什么玩意叫公民啊?以前只听说过国人,也就是住在国家首都城市里的市民,公民是个新词吧!
公民嘛,是汉国区别于黔首的一种新阶层,是吕哲借着这一次事件又搞出来的东西。
所谓公民,凡有从军经历的人,为国纳税超过一定数额的人,皆为公民,在公民之下有黔首、罪民、奴隶。公民阶层位于士族之下,他们因为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受到来自国家的庇护。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国家以后不再对普通黔首负责?吕哲给出的答案很明确,没有做过任何贡献的人没有资格谈回报,只有付出了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有一片哗然之声吗?有,但是吕哲很显然根本就没有理会,甚至一点都不隐藏厌恶的情绪。
什么玩意啊这是!不为国家付出贡献只想索取,又不是四海之内皆你妈的年代,心理该扭曲到什么程度才会理所当然的觉得所有人(国家)都该。 无私为谁风险,除此之外地球应该围绕自己转?
有服役经历,有纳税贡献,他们付出了就该得到回报。想要成为一名公民也不是要求多么高的事情,种田需要纳粮和经商需要缴税,除非是个混起来当黑户的家伙,不然寄托于国家羽翼之下,谁没有成为公民的机会?
公民有权免费享受逐渐铺开的官府医疗服务,公民的后代才有权进入也在逐渐铺开的学堂,诸如此类的律法都在商议之中。吕哲只是逼着治下的人别当什么混子,更是在挖掘一些隐藏的人口。
其实最重要的是什么?
目前汉军战兵的总数量,算上北境防卫军、南征军团、中枢戍卫军、宫城戍卫军、国防军,合起来也不过是五十万。请注意,这是一千万人口基础下的战兵数量,并没有将屯田兵、各地驻军、辅兵等二线、三线部队算进去。
中枢戍卫军和宫城戍卫军合起来十万战兵。这两支部队除非是战事不利到某种程度,否则很难会有上战场的机会。
南征军团的十万战兵一直是在南线作战,该支军队已经算是汉军之中最为适应丛林战和山地战的军团,吕哲压根就没有想过要调这支部队北上去平原野战,也舍不得拿这支一再经过考验的军团去打城市攻坚战。
那么可以被用于北征的军队也就只剩下了北境防卫军的五万,和国防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的二十五万,总数的三十万野战军。
鉴于国防军第五、第六军团两个月内能整编完毕,那么预期能够北上作战的野战军也就增加到四十万。
四十万由战兵组建起来的野战军想进攻合起来似乎有近两百万的齐、燕、赵联军似乎有点悬,毕竟那片土地不是几乎没有人烟的南方。那是人口稠密的中原,且列国都有一个习惯,坚守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能拉丁增加兵力,没攻上去之前是两百万联军。等打过去天晓得要增加到多少。
在汉国的北上计划中,最好的方案是诱使齐、燕、赵三国联军集结重兵来一场不死不休的浩大野外会战,这样一来汉军的骑兵部队就能最大限度地占尽优势。不过吧,齐、燕、赵三国的部队很混很杂。没有真正的区别战兵和辅兵人员,四十万汉国野战军要是与这样的军队打野战,估计是没什么难度。但是可以想象野战的机会不会太多,一次两次要是没有歼灭联军主力,之后就该是齐、燕、赵龟缩回城池设防,那才是头疼时刻的来临。
为了出兵北上汉国准备了三年,不但在兵器、甲胄上面不断更新和列装,为此还专门组建了攻城器械军团,可是三年的时间说实话还是略微显得不够。
到目前为止,已经整编完毕的三十万野战部队还没有完全完成换装,只有大约十八万人装备了铁质兵器,十八万士卒中的十万轻重骑兵是优先列装;能够身穿新式铁质板甲的也就只有七万不到,这七万中还有将近二万是归属于重步兵的序列,还有一万连人带马都配甲的具装重骑,其余基本还是以铜甲和皮甲居多。
要是给吕哲五年时间,依靠越来越增大规模和熟练的兵器制作作坊,用铁武装起五十万人够呛,但是将三十万人全部用铁武装到牙齿基本是能办到,可惜的是没有五年,只有三年不到的准备时间罢了。
话说回来,若不是关乎到泛国民意识,吕哲压根就不会提前动手,另外也是因为秦国真的快撑不住了,一旦让齐、燕、赵与草原胡人合兵一处,天下大势的发展将变得更加普所迷离,因此不是发动的最佳时机也该上了。
汉国这边已经在吕哲下定决心之后决定开战,连带着宣战国书的使节团都已经出发。
列国嫁为吕哲人妻的公主有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暂时不可而知,即将面临汉国报复的齐、燕、赵……或许还有秦,他们却是一边怀疑吕哲是不是真的会为一帮商人开战,一边在试图付出某些代价避免与汉国开战的局面。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秦国无疑。
徐岩的中原军团已经放弃了构筑不利的砀郡一线全面龟缩回三川郡,他派出快骑急报咸阳,将自己猜测汉国有可能向秦国开战的诸多理由上报。
时时刻刻守护在始皇帝身畔的扶苏得到来自徐岩的汇报时正在给自己父亲喂药,他自己亲阅上报的时候看完呆了,哆嗦着嘴唇张口想说些什么,最终只能是呆呆地看着又陷入昏睡的始皇帝。
虽然早明白会有这么一天,可是这一天来得也太早了,扶苏本以为会有至少五年,要是愿意再付出一些代价,或许还能更久一些……
不知道为什么,扶苏只是见过吕哲一次,但是他能看出吕哲对秦国有好感,吕哲也十分厌恶那些列国。一个人说的话可以是谎话,一些行为也能伪装,但是一连串的选择却是无法隐瞒一个人真实的想法。
吕哲是按照秦国的律法治国来选择,比起秦国有时候会出现的人治干扰,比如始皇帝就破坏了秦国的法律神圣,给很多没有寸功的人进行封侯。扶苏得到的所有情报都显示汉国在吕哲的统治下是做到了以法治理,没有功劳或者功劳不足的人没有受封的先例,哪怕是与吕哲关系再怎么亲近都是这种待遇。当然,扶苏也知道吕哲给予亲近的人更多的立功机会是会有的,但是终究没有破坏框架,而那些被安排的人有没有命去立功,看得还是有没有那个能力。
显白无疑,吕哲当然是对秦国有好感无疑,毕竟在没穿越之前嘛,他就一直觉得要是秦没有灭亡,中国该是能将法治维持下去,形成一个依法治国而不是人情治国的环境。相反来说,吕哲从来都不喜欢法律用来践踏和制度用来破坏的列国。
“屋逢连阴偏漏雨啊……”扶苏终于说话了,他看一眼没有醒来迹象的始皇帝,放轻脚步离开昏暗的楼阁。
必须想个办法阻止汉国对秦国开战,一旦汉国向秦国开战,不说秦国失去汉国这个购买粮食的渠道之后会陷入粮荒,致使国内因为缺粮变得动荡,长城军团与中原军团也会因为粮食不足面临崩溃。汉国向秦国开战,没有驻军的汉中郡肯定会在第一时间被夺,可以预见只有少量驻军的巴郡和蜀军也很快就要完蛋,那么秦国的西南就全境失陷,那时候内史(郡)就该直面遭受威胁。
给扶苏一些安慰的总算还有一些,哪怕是没能转圜,破坏直通秦地的栈道,汉军无论是想从汉中还是巴蜀入侵秦地都不是那么容易。
扶苏第一时间召集冯去疾、王绾、隗林、蒙毅、冯劫等在中枢的大臣,向他们复述了中原军团徐岩的汇报,询问有没有什么对策。
那时候王绾和冯劫第一时间就对视了一眼,他们都是亲自与汉王吕哲接受过的人,与徐岩有着相同的意见,那就是吕哲这人真的能为几个黔首做出向某国开战的事情。
“汉王自称那叫民族主义者,因此……”王绾艰难地看了在场的人一圈:“请太子做好准备。”
越来越多的新词了,听上去也显白易懂,不过扶苏喊他们来可不是为了确定是不是要开战,而是让他们想办法避免开战,至少秦在北边和草原胡人战正烈,东边也与齐、燕、赵打得昏天暗地的情况下,不能也跟汉国开战!
其实他们倒是有个办法能争取一下,但是谁也不想提出来。
“若是割舍汉中郡,有可能避免战争吗?”这倒好,扶苏自己说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