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乱清 > 第一零八章 换了人间

第一零八章 换了人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军团参谋长施罗德等人,挖空心思设置了一个“模拟实战场景”:

在纵向五十五米、横向六十五米的一块区域内,挖了二百五十个散兵掩体,每个掩体内藏一个士兵,人手一具人形标靶。散兵坑的分布没有明显规律,不过,大致是由远而近,由密变疏。

这二百五十个散兵掩体,是用来模拟以下的一个实战场景的:在六十五米宽的地带内,一支五十人的敌方部队,向我军阵地动冲锋,看一看,在五十五米的“冲锋距离”内,一架加特林机枪,能否有效遏制五十名敌军的进攻?

具体方式如下:散兵坑内的士兵,由远而近,依次举起人形标靶,以模拟敌军的进攻就是说,平均下来,纵方向上的五个人形标靶,模拟一个敌军士兵的冲锋路线。

散兵坑内的士兵,务必记住不可冒头,不然,可就成了“人肉标靶”了。

最远处的一排标靶竖了起来这意味着向我阵地进攻的敌军已开始冲锋了。

“加特林2型”吼叫起来。

望远镜中,一个个人形标靶上,碎屑纷飞。

有趣的是,这些人形标靶,会不断地上下左右移动这是对敌军的闪避、机动动作,做有限模拟,以增加“战场真实性”。

整个过程,更换了两次“供弹料斗”,射击结束后,第三个“供弹料斗”,还剩下两支弹夹没有使用。“供弹料斗2号”由十二支长弹夹组成,每支弹夹三十弹容。总弹容三百六十。就是说。一共打出了一千左右的子弹。

“供弹料斗2号”非常沉重。必须两个人合作,才能正常拆卸,如果想加快更换度,就得两个人拆,两个人装。就是说,“加特林2型”和“供弹料斗2号”的组合,至少得五个人共同操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挥威力。

一一点算。共有一百二十一个人形标靶中弹。

大致可以认为,“敌军”的“伤亡率”,过了百分之四十。

进攻不同防守,理论上,世界上不存在伤亡率过百分之四十还不中止进攻的军队。

“对敌阻遏能力演示”证明,一架“加特林2型”机枪,打退一支五十人的进攻部队,绰绰有余。敌人再多个二、三十人,大约也难以冲破加特林机枪的火网。

且真上了战场,阵地上不可能只有一架加特林。防守阻击的火力中,还会有一定数量的单或连步枪。

真实的战场。较之演示设置的“实战场景”,当然不会完全一样。标靶不能大范围机动,真人却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真人的话,也有可能比标靶更加笨拙和迟滞。标靶的设置,引入了轩军的散兵战术的概念,真人这个时代,西洋列强的步兵战术,排队枪毙依旧是主流。

所以,可以认为,演示的结果,基本如实反映了“加特林连用射武器”的威力。

经过一系列的演示,关卓凡对“加特林连用射武器”的质量和效能,都表示满意,并认为,可以考虑定型投产了。

加特林的脸上,犹如升起了一轮红日,简直是光芒四射。

他激动地浑身微微抖。

“我希望,”关卓凡说,“明年的这个时候,这种武器已经大规模列装我的部队了。”

“是!亲王殿下,我绝对不会让您失望的!”

“不过,‘连用射武器’这个名字……”

加特林愣了一愣,但他迅反应过来:“亲王殿下,您一定能够赋予它更加恰当和美好的名字。”

嗯,很懂事嘛。

“‘连用射武器’是一个很好的名字,不过,对于普通士兵来说,稍稍显得复杂了一点儿……嗯,这样吧,既然它以机械驱动,我们就称它为‘mahinegun’如何?当然,前面要‘加特林’这个前缀。”

“‘mahinegun’……啊,非常恰当,亲王殿下,我们就称它为‘mahinegun’罢!”

“机枪”一词,就这样隆重诞生了。

*

两天后,“美利坚访华代表团”到达天津。

不过,并没有立即抵大沽口上船南下。

关卓凡带着一大班美国友人,去了大沽以北二十几里地的另一个港口北塘。

北塘的名气远不如大沽,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港口,能有什么要紧的物事,吸引了轩郡王和整个“美利坚访华代表团”?

有的。

什么呀?

本时空中国的第一条铁路。

这条铁路,北起永平府滦州开平镇乔头屯,南抵北塘,全长一百八十六里就在上个礼拜,北塘站才刚刚完工。

“乔头屯”这个名字,因为不够“雅训”,已奉旨易命名为“唐山”。“乔头屯”有一座小山,本名“大城山”,唐朝太宗皇帝赐山唐姓,于是也称“唐山”。关卓凡因之提议,改“乔头屯”为“唐山”。

一个小小的村庄改个名字,要劳动掌国王爷费心,是因为这个地方,乃开平矿务局之核心所在。

这条铁路,便被命名为“唐津铁路”。

关卓凡一作出设立开平矿务局的决定,便开始着手规划、勘测“唐津铁路”了当然,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彼时,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召开的那场“铁路会议”,还没有举行呢。

“铁路会议”一结束,铁路成为既定国策,“唐津铁路”立即大兴土木。

“唐津铁路”的建设,不惜“偷步”,紧赶慢赶,是因为这条铁路要充当开平矿务局煤炭外运的专线,开平矿务局今年七、八月左右就要正式投产出煤,“唐津铁路”必须赶在开平矿务局正式投产之前完工。

“乔头屯”为中心的开平地区,富集优质煤矿,但却处于内6平原,附近也没有像样的河流,因此,必须建设一条通往海港的煤运通道。

原时空,李鸿章上奏,请准造一条开平至芦台的铁路,全长九十里。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煤炭,拟用铁路运至芦台后,再换船沿蓟运河至北塘出海。

朝廷不准。

李鸿章只好从芦台向开平挖一条人工河,试图将开平和芦台用水路连接起来。

这条“煤河”挖到胥各庄,因为地形隆起,再也无法前进,李鸿章再次上奏,请准造开平至胥各庄的铁路只有二十四里。

不给造这条铁路,开平矿务局的煤就运不出来;另,李鸿章声称,这其实是一条“快车马路”不用机车,而是用骡马拉动车厢。

朝廷只好捏着鼻子同意了。

原时空,中国的第一条正式的铁路唐胥铁路,就这样诞生了。

那是光绪七年,即1881年的事情。

现在,是同治五年,即186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的诞生,提前了整整十五年。

还有,唐津铁路全长一百八十六里,几乎八倍于唐胥铁路。

对了,开平矿务局中国的第一座大型近现代化煤矿,投产的时间点,也比原时空整整提前了十五年。

真正是换了人间。

北塘不是“唐津铁路”的终点,它将继续南展,延至大沽。然后,折而西北,以“京津铁路”之名,一路直奔北京。

规划唐津铁路之时,唐廷枢为节省成本,曾有铺设窄轨的打算,但被关卓凡坚决否定掉了。他通过容闳训示唐廷枢:唐津铁路并非只为开平矿务局服务,这条铁路,必须成为日后中国庞大铁路网的一部分,具体点来说,就是成为“京奉线”的一部分。所以,必须采用标准铁轨。

关卓凡和约翰逊副总统共同主持唐津铁路的“通车剪彩”仪式之后,将和“美利坚访华代表团”一起,登上中国的第一列火车,奔赴一百八十六里之外的唐山,参观“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的开平矿务局。轩郡王和约副总统将再次主持一次“剪彩”仪式开平矿务局的“投产剪彩”仪式。

回到大沽后,轩郡王、约副总统将第三次“合作”,共同打下“京津铁路”的第一口道钉。

之后,京津铁路就要正式动工了。

汽笛长鸣,彩旗招展,关卓凡心潮澎湃:中国的工业化、近代化,扎扎实实地迈开了脚步!

而且,步伐将愈来愈快!

*(未完待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