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乱清 > 第一章 开会,开打

第一章 开会,开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升龙,原河宁总督衙门,法兰西帝国“远东第一军”司令部,军事扩大会议进行中。

“远东第一军”团长以上军事主官都到了,除了军长阿尔诺、第一师师长莫雷尔以外,还包括:

第三十五团团长尼格里,第四十七团团长伯多列威兰,第五十一团团长厄德,第五十九团团长艾尔明加,混合步兵团团长热雷米,混合骑兵团团长居伊,合成炮兵团团长戈尔敦,以及“远东第一军”的参谋长康斯坦丁。

除此之外,还邀请了海军的两位头脑“北京东京舰队”司令萨冈以及兼领该舰队第二分舰队的西贡海军司令穆勒。

这里,有三点要说明一下。

第一,关于“远东第一军”的组成和番号。

彼时的法**队,除近卫军外,临战方设军、师一级编制,“远东第一军”成军后,将包括第三十五、第四十七、第五十一、第五十九等四个基干步兵团合编为“第一师”同“远东第一军”一样,这个“第一师”,也是一个临时性的编制,仗打完了,相关番号,就会撤销。

所以,同“远东第一军”一样,这个“远东第一军第一师”也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不存在“远东第二军”一样,也不存在“远东第一军第二师”。

而“第三十五团”、“第四十七团”、“第五十一团”、“第五十九团”,则为相关基干步兵团的固有番号。

其余混合步兵团、混合骑兵团、合成炮兵团,独立于“第一师”,接受军长阿尔诺的直接指挥。

仿佛于“远东第一军第一师”,这三个团,不同于四个基干步兵团的固有建制,虽然也叫做“团”,却都是临时编成的,番号也是临时性的,仗打完了,像“第一军第一师”一样,都要撤销,旗下各营,各自归建。

第二,关于法军的参谋制度。

贵为军参谋长,康斯坦丁的级别,却比几个团长还要低半级副团级,所谓“团长以上军事主官都到了”,有点儿不够准确。

近现代的参谋制度,滥觞于拿破仑一世,皇帝陛下革命性的改造了军队的指挥系统,率先组织起专业的参谋军官团队,编组成司令部,辅助其战场指挥,自此,在指挥和组织的层面,“司令部”逐渐成为决定一场战争胜负之最关键。

实话实说,相较于同时代的对手,法军的武器装备、兵员素质、以及具体的技战术,并没有什么更突出之处,但是,拿破仑依靠司令部制度,实现了对军队的更高效、更完整的指挥、控制,其指挥的部队,总是能够比敌人更快的机动,并以机动调动对手,达致在预期的时间、地点、态势下,集中己方大部兵力、对阵敌方一部兵力的目的,形成绝对兵力优势,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拿破仑的军队,主要由大量缺乏军事素质的应征市民、农民以及语言、习俗迥异的盟国士兵组成;另外,彼时正处于工业时代前夜,没有电报、铁路可用,能够做到这一点,皇帝陛下端的是天才之中的天才呀。

事实上,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的战争,基本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机动作战不然,也不能被蒙古人虐的那么惨;自拿破仑一世始,由于其对军事指挥和组织的革命性改造,大规模机的动作战,才在真正意义上至少是以现代化的新面目出现在欧洲战场上。

不过,拿破仑的参谋制度,到底还比较原始、粗疏,且主要着力于情报、通讯和后勤,至于策划、指挥,那是皇帝陛下一个人的事儿。

这种过分仰赖司令官本人的天才的参谋制度,若司令官不是皇帝陛下本人的话,立马就玩儿不转了。

拿破仑的总参谋长贝尔蒂埃便是一个绝好的例子。

贝尔蒂埃是拿破仑建立司令部制度的最重要的助手,具有惊人的记忆力,部队的一切细节,例如人数、各级指挥官、宿营地、辎重以及相关调动等,皆了如指掌;非常善于使用地图,能够准确迅的判断地形特点;擅长以最简明的语言描述最复杂的军事行动;亲自监督执行相关命令,确保其得到执行,并不走形、不变样;另外,体魄强健、精力充沛,可连续工作八昼夜……

拿破仑如是评价贝尔蒂埃,“工作非常积极,每次我实地勘察和外出巡视都陪侍左右,而又从不耽误自己的公务”,“很会识图,通晓一切侦察手段”,“对于复杂的部队调动,布命令、有条不紊、指挥自如”,总之,“具有一个优秀参谋长的一切素质”。

作为参谋长,贝尔蒂埃如此得力,又同皇帝陛下的关系如此紧密,以致获得了一个“拿破仑的老婆”的雅号。

拿破仑称帝,一口气封了十八员大将为元帅,这十八元帅之中,贝尔蒂埃名列榜。

两年后,贝尔蒂埃又被封为“德纽查特尔亲王”。

然而,这位“具有一个优秀参谋长的一切素质”的元帅加亲王,一旦皇帝陛下不在身边了,要独当一面了,立即懵圈儿。

一八零九年,奥地利入侵法国盟友巴伐利亚之时,贝尔蒂埃正代理大军团司令,皇帝“老公”既不在,“老婆”便惊慌失措、手忙脚乱了。

贝尔蒂埃无法判断奥军的主攻方向,折腾了一轮之后,把军队分成了三部分:一半法军驻界根斯堡,另一半法军驻奥格斯堡,而把巴伐利亚军队配置在他们之间的阿本斯堡。

力备则分,这三个“堡”,彼此相距甚远,呼应不及,奥军若推进得够快,可以轻易将这三支军队各个击破。

比较一下“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法,高下立现。

幸好,奥军统帅卡尔大公也是被逼上战场的某种意义上,同贝尔蒂埃一样,都是赶鸭子上架战斗意志不高,行动缓慢;另外,皇帝“老公”及时赶到,于是,法军和“老婆”最终还是得救了。

于是,战后,贝尔蒂埃长长的封号单上,又增添了“瓦格拉姆亲王”的封号。

可是,法国入侵俄国,贝尔蒂埃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

莫斯科大火之后,贝尔蒂埃一再请求准许他随侍“老公”回法国,但“老公”却命令他同军队一起留在俄国。

于是,贝尔蒂埃就完全没了章法了:

他按照习惯,对后卫部队布老一套的命令,就好像后卫部队仍然有三万人似的;他甚至把阵地划给早已不存在的团和师;到了后来,实在不晓得该干什么好了,可又不想叫人看了出来,便就一些鸡毛蒜皮的、无足轻重的小事布命令,或者,重复布之前布过的命令。

似乎也不好单单嘲笑、指责贝尔蒂埃一人,事实上,拿破仑手下的大将,多半都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表明拿破仑如心使臂、如臂使指的参谋制度,对这些将领,产生过什么实质性的积极作用。

而后继者不争气,法军的参谋制度,时至一八六八年之今日,依旧停留在拿破仑时代的水准,即,所谓参谋,只不过是司令官本人的参谋,所谓参谋长,不过是司令官的“席参谋”,也即是说,法军的参谋,始终没有走出“司令部”,如普鲁士和轩军那样,建立独立的参谋部,更加没有形成“参谋本部”、“参谋总部”的概念。

像普鲁士那样,以“参谋总部”指挥全军,就更更更不必说啦。

这是为什么“军参谋长”只是一个副团长的缘故其实,就是一个高级参谋嘛。

第三,海军的萨冈其实是很不乐意来参加6军的这个会,原因为何,迟一点再说。

好啦,水的够多了,该开会了开过会了,就开打!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