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包围圈中
普济寺内已经被太子派人包围起来,每个出入口都严防死守,不许任何人出入,每一个人都要接受盘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人,宋珺瑶此时方觉得自己贸然前来为了报复的快意,可却将自己置于险地。
而此时此刻,燕儿在她身边反而安静下来,没有再多说什么,只站在宋珺瑶的身边,半低着头掩饰脸上红肿的痕迹。
呼喝的声音,太子府亲兵的疾厉色,都向这里的人传达着太子宠妃遇险,凶手就在他们之间,所有人都不禁收敛了神色,小心应对着盘问,生怕这位新晋太子会怀疑到自己身上。
与之相反,真正的凶手却平静的很,但只有宋珺瑶自己知道,这只是一种表面的平静,其实心里早已经翻腾起来,早先制定计划的决断狠心都荡然无存。
“派人去给送信,说我在这里遇到了麻烦,请父亲相救。”
宋珺瑶本以为凭借自己的身份,凭借宋丞相和齐子煜的势力,没有人敢对她不敬,起码表面上还要维持着和平尊敬,可她却忘记了,宋丞相和齐子煜都是三皇子楚泽的人,和楚渊本就势不两立,如今楚渊得势,哪里还会顾忌她所谓的身份颜面。
她无法忍受自己和一群粗布衣衫的平民百姓挤在一个屋子里,等待着外面太子亲兵一一查验,只是小半个时辰便觉得呼吸困难,胸口淤积着一股气,本来她就娇弱,这几日的惊吓更加让她身体空虚,只是为了要亲眼见证痛恨的人死去才巴巴的赶来。
可谁想到竟然被圈禁在了这里,就算是太子,她也难以继续等待下去,一方面是这种环境不适合她高贵的身份,另一方面是怕自己一旦有什么异样被人觉,落在太子的手中恐怕便没有那么好想与。
之前的疾厉色不过是虚张声势。而真到了这里,宋珺瑶方知这一时意气会害死人,转身瞪着燕儿沉默不语的样子,兀自气道“还不快去!傻站在这里做什么!难道等着我求你?”
“姑娘息怒。奴婢这就去。”燕儿低声回了一句,立即转身去了,这里已经被太子亲兵包围,若不是那死士化作车夫的样子跟随进来,此时还真的很难传出消息。可如今即便有他,燕儿依旧觉得有些艰难。
那死士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听了命令便重新隐入人群中,好像从未出现一般。
不管他用了什么途径通知,燕儿回去复命便陪着宋珺瑶安心等候消息,周围已经有不少人被叫出去问话,宋珺瑶身边空隙便大了不少,可是她依旧觉得胸口憋闷得厉害。
“这是怎么回事!”宋丞相拿着手里的纸条几乎暴跳如雷,他素来疼爱宋珺瑶这个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一般。嫁入齐府之后虽然名分不尽如人意,可到底有圣旨赐婚的荣耀,而且宋珺瑶也是满心欢喜,另外还有楚泽那边的关系,他才能接受下来。
可身边原本保护他安危的死士也派去了几个给宋珺瑶,生怕她受了什么委屈,毕竟齐子煜和苏络锦的事京城传的沸沸扬扬,好在齐子煜十分知趣,在娶了宋珺瑶不久就把苏络锦送离京城,这让宋丞相愈满意。
觉得自己当初驳了齐子煜和自己女儿的亲事是走错了棋。谁能想到齐子煜会这样受到皇帝的重用,一时炙手可热,连他都无法触其锋芒,甚至楚泽都屈尊降贵的来招揽他。
不过。还好齐子煜念旧,对宋珺瑶一如从前,宋丞相如此方能在楚泽面前几次三番的夸赞,可谁想到苏络锦活着都没有将自己的女儿如何,死了却折腾得天翻地覆,闹鬼什么的就不说了。他本就不十分信,总觉得是宋珺瑶疑心生暗鬼,许是看差了什么,心里有愧罢了。
可现在竟然还冒出一个什么神似苏络锦的人,还跟太子宠妃扯上了关系,为了除掉这个女人,要搭上自己的女儿,宋丞相有些坐不住了。
但对方是太子,哪怕自己去了恐怕也保不住女儿,反而会给她引来更多的嫌疑,思前想后,宋丞相还是决定找楚泽先行请罪。
“宋丞相何出此,今时今日虽然本王形势大不如前,可宋丞相所求,本王还是能够尽绵薄之力的。”楚泽听罢只觉得这个女人太过愚蠢,杀人也就罢了,还牵扯太子玉妃,牵扯也就罢了,还自己傻乎乎的凑上去看热闹,现在可好,太子亲自坐镇,谁能逃得了。
但面上,他依旧得安慰宋丞相,该给的颜面都不能少,虽然他内忧外患,被这太子的头衔弄得焦头烂额,可是宋丞相是他的左膀右臂,如何也不能舍去,就算宋珺瑶走了一步蠢棋,他也得应宋丞相所求,亲自去料理后事。
“只是此事涉及子煜。。。这还是也通知他一声的好。”楚泽沉吟许久,才说道,再怎么说,宋珺瑶都顶着齐侯府的名头,无论如何他出面是最合适的,而且那个类似于苏络锦的女子,跟苏络锦会不会有什么关系,楚泽心里起了几分疑惑。
“可小女虽糊涂,却也不至于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动手,那女子定然是极为相似齐侯夫人,才让小女一时打错了主意,可她行事也是碰巧为殿下解决了一个麻烦,若是真的神似苏络锦,恐怕子煜那边会待她尤为不同,那苏络锦可是苏国公的女儿。。。太子殿下的人。。。还请殿下三思。”
“宋丞相这是何意?难道认为子煜对苏络锦难忘旧?珺瑶与子煜青梅竹马,成亲也有两载,难不成还比不过苏络锦在子煜心里的地位?宋丞相怀疑子煜会为了一个类似于苏络锦的人就置珺瑶于不顾?”
楚泽连连问,宋丞相却无颜以对,他自然不会相信齐子煜会绝至此,可心里却总是不安,尤其是宋珺瑶在这个时候状况连连,齐子煜却不曾听说对她有什么眷恋,哪怕是为了楚泽的事殚精竭虑,可宋丞相也觉得事不该如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