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才女
( )《大国崛起》阳春白雪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受众不像一般的小说历史读物这些下里巴人作品广,但它所引起的关注度,却不是小说历史读物所能相提并论的,特别是在中上层。()
因为林静是香江中文大学的学生,所以记者最先找上的是香江中文大学的教授,特别是历史系的老教授王立民。
对于林静的这部作品,王立民教授的答案是:“可以用作历史系的教材。”
听到王立民教授的话,众多记者都是眼前一亮,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写出来的文章可以当历史系的教材,多么富有话题性的评价,如果刊登出去肯定会引发评论的热潮。
兴奋之下,就有记者问道:“那是不是意味着林静在历史领域已经有了教授级的水平?”
“在我看来是如此的。”王立民教授没有丝毫犹豫的答道,“如果可能的话,我非常乐意和她一起研究探讨在历史比较学方面的问题。”
“可是她还不到十七岁。”林静的年龄大家都是知道的,还有两个月才年满十七岁。
“一千多年前,韩愈就已经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年龄,从来都不是衡量学问高低的标准。”
从王立民教授拿到了肯定答案的记者们,唯恐天下不乱,找上了同样很年轻的一位讲师,据说还是林静写《大国崛起》时的指导老师曲素幽。
面对这位年轻的过份的女讲师,一肚子坏水的记者们抛出了很辛辣的一个问题:王立民教授认为林静有资格和他做同事。那么身为林静的老师,你是如何看待的?
然后记者们准备等着看好戏。
不料曲素幽没有上当,或者说她压根就没有想到记者的问题里的陷阱。而是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对于《大国崛起》,我只是一个见证者,看着它从无到有的见证者。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关系的话,我在林静写《大国崛起》时很受启发。”
对曲素幽的这个答案,记者们都被震惊了一番。于是很快的,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出现在了各大报纸上。
“香江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称林静已经有了教授的水平,讲师坦言在读《大国崛起》时颇受启发。那么林静能不能应不应该当大学的历史教授呢?”
在对这个问题还方兴未艾时,记者们又找上了香港的四大才子。
香港被许多人称之为文化沙漠,于是有了香港四大才子。写武侠小说的金庸、写流行曲的黄沾、与写科幻小说的倪匡、写美食的蔡澜。可以说是香港文化在六七八十年代的一个缩影。
林静作为后起之秀,随着众多知名度广播港台的作品出现,隐隐已经有了挑战四大才子的实力。如果说去年写的几部小说、历史读物只是打基础的话,那么如今好评如潮的《大国崛起》。风头却是已经盖过了四大才子中的三个:黄沾、倪匡和蔡澜。
话题性、争议性是报纸促销的不二法宝。记者们很乐意看到林静这个后起之秀和四大前辈们掐起来。可惜的是,林静从来都深居简出,很少接受采访,即使是接受采访也表现得很中庸,想要从她口中挖出什么爆炸性的新闻是几乎不可能的。
而金庸、黄沾、倪匡和蔡澜几个,相对而言就很容易找得到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金庸笑吟吟的答道。
对于金庸的这个评价,记者们也不意外。因为大家都知道金庸和林静是忘年交。他们有更多期待的,是另外三人。
“我听了她写的不少歌。就写词作曲都很不错,希望她能够在这方面继续下去,不然是歌坛的一大损失。不过这只是我个人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能够写出《大国崛起》这样文章的,写词作曲是有些大材小用了。”黄沾笑呵呵答道。
黄沾这种乐观其成的评价让记者们有点无奈,只好瞄上了剩下的两个。
“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得了,不得了啊!”不料寄予厚望的剩下两个人中,蔡澜老奸巨猾,根本就不上当。
记者们用鄙视的眼光送走了蔡澜,暗地里却是腹议不已,说得好像你年轻的时候也这么了不起似的。
“我只是个写小说的。”在记者们问到自己时,没有防备之心的倪匡随口答道。
大家本来都要失望的了,可没想到轮到最后一个倪匡时,竟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不,读者们喜闻乐见的东西马上就来了。
“你言下之意,是不是指你写不出来这种文章。”
“这种文章压根就不是本科生能写得出来的,何况还是一个十几岁的本科生。如果说她背后有一个智囊团,我都可以相信。”
“你是在怀疑林静在弄虚作假吗?”
“我没这么说过。”
“那你是怎么想的?”
“没必要告诉你?”
“你不是自诩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吗?”
……
“随便你怎么想吧。”倪匡发觉自己失言了,想要补救,但记者们没有给他机会,立即展开了穷追猛打,到最后他不得不应付道。
……
“香港四大才子声称在写文章上比不上林静!”
在采访过金庸、黄沾、蔡澜和倪匡不久,除了《明报》,香港的其它报纸都纷纷刊登了这样的一则新闻。
《大国崛起》的热潮越演越烈,很快就飘到了对岸的台湾,港台文坛一片“风声鹤唳”。
就像当初的《明朝那些事儿》一样,记者们找到了半隐居了的钱穆。
“有广度,有深度!”钱穆沉吟了一下答道。
在台湾文坛,老前辈钱穆做了评级,当然也少不了最近几年来,风头最劲的青年军,算得上钱穆的半个学生的李敖。说起来,李敖也是刚刚二进宫出来不久。
“你是想问我香港的那个林静?”李敖看到这个记者,还没等他开口就率先问道。
“你也了解她?”记者见李敖竟然一口道破了自己的来意,惊诧得目瞪口呆。
在记者们的眼里,李敖是桀骜不驯的目无余子的,即使是他的半个老师钱穆,一个老师胡适,也曾经被他写文章批过。更何况是林静这样的,相对他而言,年轻的一辈。
“去年出狱后偶然听到过,很有趣的一位朋友,我最近也在读她的作品。”李敖说,还随手扬了扬手中的一本书,看封面,赫然是《明报月刊》,刊登了《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的最新一期,“神交已久啊!”
“朋友,你是说?”记者惊讶道。
“当然。”李敖只是答了两个字,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似乎这是理所当然的,一切尽在意会之中。
“那你能评价一下她以及她的作品吗?”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评价的,一定要说几句的话,如果《大国崛起》是她独立完成的,那她完全称得上是香江第一才女!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在《大国崛起》面前也不过如此。”
“香江第一才女?据我所知,在香港,还有好几个不下于她的才女吧?”
李敖这种饱读诗书,当过兵,坐过牢的人精怎么会看不出来记者这句话里面的陷阱。不过他本性就是桀骜不驯的,根本就不屑于狡辩或者打太极掩饰过去,而是哈哈一笑后,很直接的就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你是指亦舒、林燕妮和李碧华她们几个,她们的那些作品不是说不好,只不过相对于《大国崛起》,不过写的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东西,小道而已。其实以林静的水平,香江这个前缀范围还是太小了,在我看来,内地不清楚,至少在港台两地,她第一才女之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港台文坛的一众大师才子们的评价,让林静的粉丝们兴奋不已。
“林静的粉丝们,一致认为,如果说能够写出《明朝那些事儿》和《品三国》那样的作品的林静是学术少女的话,那么写出了《大国崛起》的林静毫无疑问成为了学术界的女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