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天下共望张使君五
第一百零五章天下共望张使君五
郭之奇上前说道:“臣以为,当今天下之势,非清即夏,非夏即清,汉鞑不两立,凡有志之士,谁不识得,闽王之败,于其为大难,于陛下为大幸。闽王世居福建,已有两代,称雄海上,无闽王之令,则片帆不得下海。独霸福建,八闽子弟,乐为之用,此诚霸业之基也。然先闽王不幸于南京,今闽王大败于江上,内外不服,叛之将生。闽王而今之局,不可谓不困顿。”
“先帝胸怀广大,即使陛下招降闽王,稳固海上,闽王于陛下实有君臣之分,闽王虽败,然闽王水师实力未损,臣以为当遣使者,以三寸之舌。劝闽王兴兵海上,以广东士卒横于东洋之上,陛下兴兵于西,令闽王制之于东,张将军发轫于金华,则东虏于江南则三面为敌。敌分则散,不分则溃,此困敌之计也。”
张轩点点头,没有说话。
倒不是张轩对郭之奇的说法没有想法,而是张轩位置越高,他越知道一个道理,就是少说话。盖因张轩位置之高,他的只言片语都会放大,甚至下面的拿根鸡毛当令箭,制人于死地,却归之于上。
这样的事情,张轩经历一次两次之后,就学乖了。
在公共场合,从来是多点头,少说话。听别人说话,凡是要开口之前,非在口中反复思量,以至于自觉没有问题之后,才敢开口说话。
不过,很多时候,不需要张轩开口。就有人代言之。
张质说道:“郭先生,敌分之,我亦分之,何以制敌,而不制于敌?”
郭之奇说道:“陛下,张大人。闽王长于水师,而短于陆战,之前长驱于南京,是以短击长。而今泛舟海上,出没于长江之上,则千里江防,万里海防,犹如无人之境,东虏守必驻兵百万,不守则江南不为有。”
“金华孤城,死守数月。许将军与张将军,可为忠诚,然金华不克,东虏不敢移兵北上,此一收兵,则江西兵如江南矣。非欲分我兵,实乃我兵已分。”
“臣听闻,许都将军已入江西,其所为何事?”
张轩听了心中暗道:“他们的消息好灵通。”
许都是已经走了,从武昌上船,随即在鄱阳湖上岸,算算时间快到广信府了,张轩对这个消息,也是要求保密的,但是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士林几乎都为一体,而这些人都是所谓士林之中的佼佼者,很多秘密也只是共同的秘密而已。
张轩再次将保密之事,放在心上,这一件事情,他已经三番五次的思考了。在这个时代做到如后世一般严防死守的保密,几乎不可能的。张轩再要求保密,也不过关上门窗,消息还是会从缝隙之中走跑出去。无非时间长短而已。
张轩说道:
“郭先生,闽王与朕有些心结,如何才能让闽王为朕所用?”
郭之奇说道:“陛下与闽王约为婚姻,此事可有?”
张轩点点头说道:“有。”
郭之奇说道:“而今闽王骑虎难下,只要与闽王重申婚姻之议,定然能打动闽王。”
张轩听了,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有一些不以为然。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改变一个人的想法,郑成功有独霸一方的雄心壮志,又岂是甘于蛰伏之人。区区婚姻之事,又能算得了什么?不要说郑成功了,就是现在的张轩,也不会在意一个女儿的幸福不幸福,更不要说这个女儿还并不是亲生的。
或许在后世的粉红小女生们,还以为什么爱情,什么婚姻,是天大的事情。只有在乱世之中生活过的人,才知道,与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来说,这都是狗屁。
张轩身后牵扯数以百万个家庭,无数人为张轩一声令下,舍生忘死。而张轩的儿子女儿,一生下来,就享用无人能比的荣华富贵。牺牲一点区区生活上情趣,又算得了什么?
当然了,不到万不得已。张轩也不想这样做,毕竟而今的联姻不是后世,后世联姻还能各玩各的,而今联姻对女人来说限制太大了。张萍虽然不是亲生女儿,也是在张轩身边长大的。张轩还是有感情的。
张轩尚且如此,郑成功又是何等样人。那可是狠起来,连儿子都想杀的人。对这种虚头巴脑的联姻,更是不太看重。
那么用什么打动郑成功?张轩在心中细细思量,已经有了几分把握,但是他缺一个说客,看着眼前的郭之奇说道:“郭卿,此计大妙,只是朕身侧,少一位能说服闽王的人,却不知道郭卿愿不愿意为朕使者,出使福建?”
郭之奇对此也是有所准备的,说道:“臣遵命。”
有郭之奇在先,其他的人也各自发言。不过,天下局势就这样,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甚至有人如魏延一般,献子午谷之计,张轩还不敢用。这种悬危之计。张轩彻底理解了诸葛亮。
打仗,不管怎么样的战事,其实都有赌的成分,盖因很多关乎胜负的信息,根本不可以得到及时的传递与处理。可以说在命令发出的那一瞬间,这军令就不是最佳选项了。
一般而说,有五分把握,就可以言战。但是这种子午谷之计,几乎是一分把握都没有,去搏一个险胜。这就不是赌战,而是赌博了,自然是十堵九输。
不过,这些人的谏言多在内政之上,黄宗羲所言,复制丞相,改易科举,罢胥吏,去阉官,等等。
特别是黄宗羲所言,去阉官一项,说得在一边侍奉的李辅国眼睛一跳一跳的。但是李辅国在罗玉龙身边,还有一点旧情,
在张轩身边却一点旧情都没有,张轩之所以留着李辅国,不过没有人熟悉宫廷礼仪而已。
张轩本人不在乎这个,但是下面的人却很在乎。
顾炎武所言,军制,田制,钱法,形势,郡县。与黄宗羲一般,几乎无所不论。只是这些事情都是内政上的,缓不应急,张轩听得都有道理。他也知道,不管是夏清在内政之上,都承袭明代那一套,可以说弊病丛生。
只是而今大战在即,以安定人心为上,所以所有的政治上的改易都一屡停止,张轩也只能将这些事情放在心底。
至于近君子,远小人,这样的老生常谈,看似正确,却没有任何执行性,空谈道德的谏言,张轩更是听了一耳朵,只是过耳即忘。
不过,有一人之计,依然让张轩心中一震。
这个人功名不高,在众人之人,可以说坐在末位,年纪不小,虽然看上去气色不错,但也两鬓斑白了,他就是李云龙,字烟客。乃是诸生出身,与这些进士出生的大佬相比,相形见绌。但言语之间,自有一股慷慨激昂。身形矮小,但是声震屋瓦。他说道:“以天下而言之,苦于东虏者,非江南也,乃北地也。北地丁壮见戮,妇孺为奴,又有圈地,使百姓失于田地,又有剃发,令士绅羞见祖宗。武兴年间,北地此起彼伏,举义旗愿亡请者,数不胜数。东虏刀锋虽利,志士热血未冷。无不南望陛下,北击东虏。”
“陛下,既然以驱逐鞑虏为志,岂能弃北地百姓于不顾?”
“即便而今,难以兴兵北上,也当遣使联络中原豪杰,使天下百姓,咸知陛下之志。”
“臣不才,少佐袁督师,一事无成,然遍游北地,熟知北地豪杰。愿为陛下使者,联络中原豪杰,公举大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