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后援
第六十八章后援
在很多人的眼中,大夏就是曹营,曹营就是大夏,郑氏毕竟是外人,有用的时候,拿来用用也就罢了,让他单独执行军事行动,打下来的地方,是曹营,是大夏的,还是郑氏的。
即便历次调用郑氏水师。郑家的将领很少担任主将。一般都是水师主将协助主帅。而如果提拔郑成功。并给予主持一路的资格。不管怎么说都算得上破格了。
郑芝龙虽然献出一百万两,但并非没有收获。
最少罗玉龙这个命令,让郑成功成为大夏最年轻的将军之一。如果他在战场之上,有上佳的表现,说不得数年之内,平步青云,成为一方重将。
罗玉龙送走了郑芝龙。
也找罗玉娇推了三万两银子。立即督促张质派人转运一百万两银子,先送一批银子,并在九江设立粮站,就地购粮,然后转运到湘江之中。
在九江购粮,也是不得已。
湖北的粮食早就收刮一空,江南的粮食也不过是堪堪自己而已。
罗玉龙遍数大夏境内各地,有粮食的也不过长江中游这一带,安庆有四大米市之称,在附近购粮,是最为方便的。
不过即便如此,这粮食想送到前线,也需要一段时间。消息总要比粮食跑的快。数日之后,张轩就接到这个消息了。让他立即放下心来。
一百万两,不可能全部用来购粮,明朝太平年间,一石粮食三钱银子,固然在乱世之中,粮食腾高,但也并不会超过,一两银子一石粮食。因为如果再高的话,很多地方就好饿死人了。
虽然大夏征战连年,让民间民生艰难。但是最基本的生存还是能保证的。
这一百万两银子,除却粮食,已经其他后勤物资之外,有很多一笔就是军饷,与赏钱。
有这一笔银子打底,张轩算是安心下来了。
张轩推门而出,走在湘江上的沙洲之上,一边看着渺茫的湘江水,一边问郑廉说道:“高一功还没有动静吗?”、
郑廉说道:“有,马将军虽然离开了高一功军中,但是高一功军中的分歧并没救解决。不过,被高一功强压了下来。高一功修整数日之后,已经今日向东挺进,不过行军极慢,三十里一扎营,要到长沙,还需要数日。”
张轩皱眉说道:“高一功,也不是庸人,如此拖泥带水是何意?他不会看不出现在的形式,他如果有心为隆武效力,早就该到湘江西岸,与隆武夹击我等。他这样慢悠悠的,好像郊游一样,是做什么?”
很多时候,谁都知道最优解是什么,但谁都做不到最优解。张轩纯粹以军事方面考虑,是万万不能揣测出高一功的心思。
郑廉笑道:“国公不知道,我又怎么能知道的。不过,
曹将军快要到了。曹将军到了之后,国公就不用操心高一功了。”
张轩听了微微一笑,说道:“曹兄从来不辜负我,曹兄来了,这提心吊胆的心思,就放下了。”
郑廉笑道:“国公说笑了,你这几日,日日高卧,不到日上三杆不起身,哪里有半分提心吊胆了。”
“多嘴。”张轩说道。
其实张轩并没有说谎,他这一段时间的确是提心吊胆。他所担心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敌军两面来攻,高一功相距张轩现在的位置,不过一百多里,这样的距离,张轩从不敢有一丝怠慢。
他跟着张献忠可是做过,一日夜奔袭三百多里的事情。
李自成也做过这样的事情,他又怎么不担心高一功故技重施。
高一功如果长沙城中合作,对张轩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而且各府县乱七八糟的援兵,也越聚越多,似乎张轩在长沙城西多待一日,长沙城中就多出不少援军出来。
其中固然有不少是滥竽充数的。
但是谁敢说,其中没有一支如陈荩一般,之前默默无名。打起来才知道非同一般的军队?
其二,张轩却是担心他麾下的军队,他严重低估了乘船行军对他麾下的将士带来的不安。很多人就是不习惯在船上漂来漂去。张轩在洞庭湖上来回那两下,在战术上很漂亮,却要了不少士卒的老命。再加上连续做战,他不都不承认,他最能打的士卒,都成为疲兵了。
而在长沙城下没有动弹的军队,却是打了败仗的败兵。
疲兵加败兵的组合,本就够可怕了。张轩还发现军中有明显的骄气。
疲兵,败兵,加骄兵。
或许是张轩的看事情的角度有问题,但是他明显的嗅到了失败的味道。似乎近在眼前。所以他采取的办法,是镇之以静。
面对日益增长的敌人,张轩未必不担心。但是依旧让人看到他,不紧不慢的行动,日上三杆才起床,不过是让各级将领安心而已。
而曹宗瑜的到来,却是给张轩解套了。
张轩并不指望曹宗瑜有上佳的表现,只需曹宗瑜带兵堵住高一功就行了。或者只要高一功所部不干扰到张轩进攻长沙城,就可以先放一放,该因长沙城中的情况,不能再放了。
张轩说道:“继续说。长沙城中有什么情况?”
郑廉说道:“国公,有一则不能确定的情报,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我想国公应该听一下。”
“什么情报?”张轩伸着懒腰说道。
郑廉说道:“长沙城中的明军可能要出战了?”
张轩心中一动说道:“出战?具体怎么回事?”
郑廉说道:“似乎是各地的援兵太多了。长沙城之中装不下来了,不得不分别出城立
营。”
张轩听了就想笑,这个情况,也出乎张轩的意料之外,不过,对大明的组织能力还说,这并非不现实,而是太现实了,想想,从陕西开拔到北京的军队,在国内行军,能让士卒又冻又饿,以至于哗变。
下令勤王之后,各地勤王军,根本没有详细的安排,来到北京城下,根本进不了城。甚至连粮草都无法供应。
这还是崇祯年间的事情。
而隆武年间的,组织能力只会比崇祯年间的更差,而不会更好。
大明皇帝有下达勤王令的能力,但却没有组织几十个方向的军队,同时向京师挺进的能力。而如今隆武政权的命令,到达岭南都不大好使了,真正动员起来,支援长沙的府县,衡阳,永州,吉安,赣州而已。来的大多是民夫,看上去浩浩荡荡,其实都是样子货而已。而且军纪都很成问题。
朝廷的组织能力不行,再加上军纪溃散。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后分开出城安置,也成为最好的办法了。
而且长沙城中每日兵力增加,这种感觉似乎给他们不一样的信心,又确定了高一功并没有投夏。长沙城中似乎觉得自己有一战之力。
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得不战。
毕竟张轩支撑十几万大军,已经吃力到,不得不向后方求援。有了后方一百万两军饷,才算是安心下来。而残明的国力远远并不如大夏,更不要湖南精华地域沦落了大半。
这种情况下,长沙城之中到底还有多少物资支撑做战。
张轩虽然不知道,但是以己度人,想来也不会太多的。
就好像是秦赵长平之战,最后赵国不得不求战,难道赵王不知道,胜算不大吗?不过是因为后方无法支撑这样的大军而已。长沙就处于这样的情况,军队战力不足,就需要多征召士卒。多征召士卒,又造成后勤压力极大。
(本章完)